-
公开(公告)号:CN119920385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510397631.X
申请日:2025-04-0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16C60/00 , G06F30/27 , B29C64/386 , B33Y50/00 , G06F113/10 , G06F111/06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人工智能的冻融敏感复合材料优化打印方法,包括:获取高寒地区岩土体性能参数;设计多种配方和工艺参数的冻融敏感复合材料试样;对试样进行系统力学测试和冻融循环实验;建立包含材料成分、打印工艺参数和材料性能数据的智能数据库;建立材料—工艺—性能之间映射关系模型,并对模型进行训练优化;模型预测不同配方和工艺参数下冻融敏感复合材料性能,推荐最优打印参数组合和复合材料配方;验证推荐结果的预测精度,反向优化模型;引入实时监测技术,开发自适应控制策略;构建综合评估体系,推荐最优打印方案;本发明能够精确复现高寒地区特殊岩土体特性,提高打印质量和材料性能稳定性,为相关领域提供高效、精确的解决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9290548B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03194.9
申请日:2024-12-1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1/36 , G01N3/14 , G01N3/24 , G01N3/06 , G01B5/30 , G01B21/32 , B28B1/00 , B33Y10/00 , B33Y3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3D打印等效简化三轴蠕变剪切试验的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土体试样的尺寸,通过3D打印制备无侧限结构;计算土体试样相应的剪应力以及对应的配重重量;将土体试样与无侧限结构进行装配;将配重安置于无侧限结构的承载顶盖上方,依次对土体试样进行主固结和次固结,次固结中采用分级加载;通过千分表读数确定土体试样的变形量,并判断是否达到蠕变稳定;根据读取的千分表的示数记录土体试样的蠕变变形量,计算土体试样的应变量;将完成蠕变的土体试样取下,进行土体试样蠕变微观机理的分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可根据实际土体尺寸打印设计,无侧限结构的结构简单成本低且更换拆卸蠕变土体方便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60862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570886.9
申请日:2023-11-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模拟密集建筑群超载诱发深部岩溶塌陷的试验方法及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模型试验箱,用于放置试验土体;岩溶通道机构,分布有不同大小的岩溶通道;加载机构,用于模拟城市密集建筑群荷载的施加及土体固结;智能显示机构;图像采集机构,用于观测加载过程中上覆盖层土体及下覆岩溶通道的变化;数据分析机构;岩溶塌陷土体收集机构,用于收集塌陷的土体;支撑机构,提供反力以平衡施加的荷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为研究城市密集建筑群静力超载引发深部岩溶塌陷提供技术支持,可揭示城市密集建筑群静力超载下深部岩溶塌陷的机理,判断城市深部岩溶塌陷的临界致灾及破坏条件,为城市深部岩溶塌陷的治理及预防提供参考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2981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119161.1
申请日:2023-02-1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3/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荷载作用下冻融软土水分迁移演化过程的试验系统,包括:土样冻结装置,包括土样腔和冷冻模块,土样腔用于放置土样,冷冻模块用于冻结土样腔内的土样;温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土样腔内土样的温度;水分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土样腔内土样的水分变化;位移测量装置,用于测量土样位移变化;加载装置,用于对土样进行单点模拟加载;数据接收处理装置,连接温度测量装置、水分测量装置和位移测量装置,接收数据并进行处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竖向分层分区域的温度测量、平面位移测量及水分测量相结合来分析循环振动作用下冻融软土水分迁移演化过程,从而可以达到对交通荷载作用下冻融软土水分迁移演化过程进行实时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511228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843183.8
申请日:2022-07-18
Applicant: 上海公路桥梁(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G01L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水下施工的装配式竖井侧壁摩阻力现场测试方法,包括在拼装管片每环中心处均匀设置多个测点;管片装配前,于测点位置在管片内壁上安装应变传感器;在竖井边挖边拼到达设定深度后将应变传感器的导线就近绑扎在位于管片内壁的测斜管上,引至地面与应变采集仪相连;竖井开挖过程中,坑内注水,同时拼装管片在沉降单元的控制下同步下沉;在装配式竖井下沉及封底后抽排水过程中,实时获取和记录各个应变传感器的读数,通过相邻两层的应力差计算其测点位置之间的侧壁摩阻力。本发明充分发挥装配式竖井技术的优势,安装便捷,又不受周围土体接触扰动,可实时准确地监测评估竖井侧壁摩阻力沿深度的实际发挥作用及装配式竖井的抗浮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3962271A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1473707.0
申请日:2021-11-30
Applicant: 同济大学 , 浙江坤德创新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劲性复合桩完整性及缺陷类别的识别方法和系统,方法包括对多根劲性复合桩进行低应变反射波法检测,获取每根劲性复合桩的芯桩的低应变反射波检测信号;进行多分辨率小波分解,提取各层小波分量的功率均值、方差和各层小波所占能量比作为对应劲性复合桩的第一特征向量;同时,将芯桩的直径和长度作为应劲性复合桩的第二特征向量;由第一特征向量和第二特征向量组成训练样本数据集;训练BP神经网络得到缺陷判别模型;通过缺陷判别模型输出得到识别结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降低了劲性复合桩多介质、多界面的特性对检测结果分析造成的干扰,提高了对于劲性复合桩完整性及缺陷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055996A
公开(公告)日:2019-07-26
申请号:CN201910233879.7
申请日:2019-03-2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冻结法联合地源热泵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包括:确定冻结孔的施工位置;在确定的施工位置处钻孔,在冻结孔内安装无缝钢管,无缝钢管组成管路;在地面设置冻结站;启动冻结站,通过管路进行土地冻结,当土地达到冻结条件后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直至地下工程施工完毕;拆除冷冻机组,对循环机组和管路进行冲水清理;将循环机组和管路接入完成后地下工程的地源热泵系统;对地源热泵系统整体进行冲水、排气和水压试验。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采用地源热泵系统将冻结法地下施工和空调系统进行有机结合,能够起到节约施工成本,缩短工期的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344547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1327032.7
申请日:2018-11-0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地层渗流作用下冻结法模型设计方法及装置,该设计方法具体步骤如下:根据相似原理设计模型的各个相似设计常数,包括几何相似常数、渗流相似常数和传热相似常数;设计模型土体系统;计算模型土体系统的理论渗流量,设计渗流循环系统,并且得到渗流循环系统的控制参数;设计冻结循环系统,进行冷冻循环系统的控制参数的计算设计;设计传感器的类型以及在模型土体系统中的布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建立模型,组合地层设计不同渗流条件,对冻结温度场,周围软黏土的变形场及压力分布通过传感器的分布进行模拟监测,为工程控制不均匀变形、防止局部冻胀力过大,增强安全性及优化施工方案等提供参考,具有重大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02094432B
公开(公告)日:2013-06-05
申请号:CN201110054057.6
申请日:2011-03-07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由工程环境效应引起地面沉降的模型及其试验方法,该模型包括模型箱、模拟材料、量测设备、数据采集设备和水压控制设备,模型箱内放置模拟研究区域的模拟材料,并在模型箱内设置量测设备进行参数测量,数据采集设备与测量设备相连,采集并处理测量设备测量得到的参数,水压控制设备与模型箱相连,为模型箱提供水压,模拟实际土层中的潜水层和承压水层。该试验方法包括确定所需研究的影响因素,根据固结理论,考虑模拟建筑物的尺寸与间距及模型箱平面尺寸,采用量纲分析法来确定各相似常数;确定模型材料;模型试验前期准备;进行模型试验。本发明可以研究由于地下水位升降引起的地面变形和工程环境效应引起的地面沉降。
-
公开(公告)号:CN11995902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510449830.0
申请日:2025-04-11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切向冻结的可视大型冰‑土‑结构界面剪切试验方法,涉及岩土工程领域,包括:准备土‑结构界面;使用循环泵和设置于上剪切盒一侧的冻结腔以预设冻结条件对待剪切土样进行切向冻结形成冰‑土‑结构界面;施加预设法向荷载,同时施加剪切力,以预设剪切速率对冰‑土‑结构界面进行剪切试验;同时基于DIC测量系统获取冻结、剪切过程中待剪切土样的侧面图像,得到待剪切土样位移变形特征和裂隙发育特征;并结合剪切曲线,得到冰‑土‑结构界面的剪切特性。本申请可以更加准确地模拟真实寒区工程中土‑结构界面的冻结情况,可视界面冰在介观层面表现上裂隙的发育情况,从而能够深入了解冰‑土‑结构界面的剪切特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