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23561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293183.0
申请日:2024-09-14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M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风电叶片疲劳测试的激振装置,设置在加载组件上,所述装置包括叶片组件和激振组件,所述叶片组件包括叶片、夹具和配重块,所述叶片的根部安装在加载组件的加载支座上,所述夹具安装在叶片上,并连接激振组件,所述配重块设置在夹具上;所述激振组件包括电机、卷筒和缆索,所述电机驱动连接卷筒,用于带动卷筒转动,所述缆索的一端固定并绕制在卷筒上,另一端连接夹具;所述缆索为张紧状态,所述缆索与叶片的弦线平面的夹角小于90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缆索斜拉叶片,激发叶片的双轴振动具有结构简单、测试成本低且避免了重力对结果的影响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481746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486486.3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M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识别风电叶片属性参数的测试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静力加载测试,获取在加载力作用下叶片各截面的弯矩、挠度以及应变,建立静力测试弯矩和应变之间的关系;根据结构力学中弯矩、挠度以及截面刚度三者的关系,通过数学求解,获得变截面叶片各截面的刚度;通过疲劳加载测试,获取叶片各截面的振幅、应变以及频率等参数,建立疲劳测试中的应变和振幅之间的关系,根据振动理论,反推叶片的质量分布。与现有发明相比,本发明通过叶片静力测试和疲劳测试获取叶片实际属性参数,对理论模型存在的误差进行校准,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叶片疲劳测试弯矩匹配和加载控制,有效降低疲劳测试的载荷误差,提高叶片测试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3389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331661.2
申请日:2021-03-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6Q10/04 , G06F18/2321 , G06F18/214 , G06F18/211 , G06N3/0442 , G06N3/08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人驾驶邻近车辆轨迹预测方法,本发明涉及无人驾驶领域。本发明给出了无人驾驶邻近车辆轨迹的预测方法。首先,通过LK‑DBSCAN(Limit‑K DBSCAN)算法提取出视频数据和点云数据中无人驾驶邻近车辆周围车辆集合以及路况信息,采用特征工程构造潜在的存在影响力的特征,增强数据特征对复杂道路情况的表达能力;然后使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对车辆的实时行为进行预测;最后,结合LSTM预测的车辆行为与车辆的历史行为数据,通过B‑LSTM(Behavior‑based LSTM)对车辆的轨迹进行预测。解决上述问题,可以提升无人驾驶车辆行为预测的准确率,减少轨迹预测的误差,从而位无人驾驶车辆运行行为决策提供准确性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222335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110365927.5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风险评估效用的安全性无人驾驶车群构建方法,涉及无人驾驶领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风险评估效用;步骤2.无人驾驶车群成员相关定义;步骤3.基于风险评估效用的无人驾驶车群形成方法;步骤4.车群维护;步骤5.车群安全性评价指标。针对现有的安全量化方法缺乏无人驾驶车群安全性度量指标等问题,给出了风险评估效用指标来衡量车群的安全性,以此为基础给出了无人驾驶车群形成算法,在车群形成的同时对车辆进行了角色划分,以分担头节点的负载,面向无人驾驶车辆行车环境,提供一种能够保障无人驾驶车群运动行为智能化的安全性方法,从而使得无人驾驶车群在复杂场景下能够得到安全的应用的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58225B
公开(公告)日:2021-09-03
申请号:CN202010355956.9
申请日:2020-04-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PC: G01N3/08 , G01N3/02 , G06F30/20 , G06F119/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材料的寿命预测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确定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材料寿命影响因素,同时制作密封材料试样;(2)根据寿命影响因素模拟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密封材料的工作环境;(3)将密封材料试样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进行加速老化试验,获取压缩永久变形率随老化时间变化的数据;(4)构建寿命预测模型,基于压缩永久变形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确定模型参数;(5)应用阶段,利用寿命预测模型进行寿命预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预测结果准确度高,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559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966810.0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面敲击声波检测装置,包括车身、敲击单元、传感器单元和控制器,其中:敲击单元设置于车身上,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弹性动作组件和敲击块,驱动组件通过转动,作用于弹性动作组件上,带动弹性动作组件动作,使敲击块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敲击一次墙面并弹起,传感器单元设置于车身上,包括声波传感器和传感器升降组件,传感器升降组件在敲击块敲击墙面之前带动声波传感器下降至与墙面贴合,并在敲击完成后带动声波传感器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弹性动作组件动作,并带动敲击块敲击墙面,每次敲击力度一定且可调,并且通过声波传感器紧贴墙面收集检测声波,使检测可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976924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811635622.6
申请日:2018-12-2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无人驾驶汽车航线数据的认证系统,包括用户终端模块和车载终端模块,所述的用户终端模块和车载终端模块相互通过无线网络方式连接,所述的用户终端模块将驾驶航线发送至车载终端模块,车载终端模块中包括识别单元,用于对驾驶航线进行合法性判断,若判断为合法航线,则将驾驶航线传输至无人驾驶汽车的车辆控制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车载终端模块对用户终端模块的合法性判断进行认证,保证无人驾驶汽车是由指定的用户进行操作和指令,提高了车辆接收信息的合法性、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了不法分子虚假信息的干扰。
-
公开(公告)号:CN10934255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5
申请号:CN201810966810.0
申请日:2018-08-2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墙面敲击声波检测装置,包括车身、敲击单元、传感器单元和控制器,其中:敲击单元设置于车身上,包括依次传动连接的驱动组件、弹性动作组件和敲击块,驱动组件通过转动,作用于弹性动作组件上,带动弹性动作组件动作,使敲击块在一个工作周期内敲击一次墙面并弹起,传感器单元设置于车身上,包括声波传感器和传感器升降组件,传感器升降组件在敲击块敲击墙面之前带动声波传感器下降至与墙面贴合,并在敲击完成后带动声波传感器复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电机驱动弹性动作组件动作,并带动敲击块敲击墙面,每次敲击力度一定且可调,并且通过声波传感器紧贴墙面收集检测声波,使检测可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07498779A
公开(公告)日:2017-12-22
申请号:CN201710570700.8
申请日:2017-07-1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9C45/14 , B29C45/17 , B29C2045/178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密封圈直接在零件上成型的生产流水线,包括:对模具进行开模、合模的开合模系统:包括上模取放机构以及下模升降机构;向模具注射胶料的注射系统;使胶料固化成型的固化系统;使模具沿流水线各工位移动的运输系统:包括流水线线体支撑架以及驱动模具移动的链传动机构,开合模系统、注射系统以及固化系统沿运输系统的传送方向依次布置,模具先后经开合模系统进行上料,经注射系统注胶、经固化系统固化,最后回到开合模系统卸料,完成密封圈直接在零件上成型。本发明通过注塑成型工艺使密封圈在零件密封表面直接成型,并通过流水线形式提高时间利用率和空间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4098002B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410172453.2
申请日:2014-04-25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轿厢内的气囊式快速增减压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接近密闭的电梯的轿厢内的气压,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气体发生器、配管群、阀门组、气囊、气压检测装置以及控制装置,通过对气囊进行快速地充气或者放气,来控制电梯在上升或下降过程中对电梯轿厢内的空气进行快速减压或加压,控制电梯轿厢内气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可以实现对电梯轿厢进行快速地增压或减压,从而改善超高速电梯轿厢内的乘客在升降过程中因压耳而造成的不舒适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