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向平移式开启桥的驱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0591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7

    申请号:CN201910399128.2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一种纵向平移式开启桥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轨道、链驱动装置、固定桥架、移动桥架和驱动滑块框架,驱动轨道固定于固定桥架上,链驱动装置包括带有输出轴的减速电机和链条轨道,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链轮,链轮与链条轨道啮合,减速电机固定于驱动滑块框架,链条轨道固定于固定桥架上,驱动滑块框架上端通过水平导向机构和竖向导向机构悬挂在驱动轨道上,驱动滑块框架下端与移动桥架通过竖向大销轴连接;包括同步驱动控制器,同步驱动控制器与减速电机电连接。本发明通过链轮与链条轨道的啮合作用,带动驱动滑块框架和移动桥架沿驱动轨道进行纵向平移,实现下层桥面的伸缩式开启,运行平稳可靠,对桥梁变形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

    一种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448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1910402405.0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包括安装横梁、连接销轴、双铰连接承载梁、盖板、小车框架、大轮组、小轮组、尾板、右铰板、左铰板、左铰板盖板、铰板销轴、右铰板盖板以及尾板盖板。本发明通过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将存在高差的活动桥架的桥面和固定桥架的桥面通过小车框架、盖板和尾板盖板连接起来,使得车辆可安全驶过存在高差的活动桥架与固定桥架交接处;由安装横梁、连接销轴和双铰连接承载梁组成的连接机构可以绕连接销轴旋转,在高差发生变化时,连接销轴发生旋转使得双铰连接承载梁倾斜程度变化以实现不同高差的补偿。

    一种伸缩式开启桥的自动插销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43888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24892.5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伸缩式开启桥的自动插销机构,包括动力组件、支座组件和连接组件,动力组件通过连接组件与支座组件连接,连接组件内装配有销轴组件,支座组件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开启桥的固定桥架上,支座组件内设有插销组件,其中,动力组件用于输出驱动力,销轴组件用于传递驱动力,插销组件用于接收驱动力以实现平移伸缩运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从开启桥开启与闭合过程的安全性出发,采用电机提供驱动力,并通过齿轮齿条传动带动插销在碰点槽之间进行平移伸缩运动,具有操作简单、传动可靠且能有效辅助锁定桥架的优点。

    一种纵向平移式开启桥的驱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110205916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399128.2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一种纵向平移式开启桥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轨道、链驱动装置、固定桥架、移动桥架和驱动滑块框架,驱动轨道固定于固定桥架上,链驱动装置包括带有输出轴的减速电机和链条轨道,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链轮,链轮与链条轨道啮合,减速电机固定于驱动滑块框架,链条轨道固定于固定桥架上,驱动滑块框架上端通过水平导向机构和竖向导向机构悬挂在驱动轨道上,驱动滑块框架下端与移动桥架通过竖向大销轴连接;包括同步驱动控制器,同步驱动控制器与减速电机电连接。本发明通过链轮与链条轨道的啮合作用,带动驱动滑块框架和移动桥架沿驱动轨道进行纵向平移,实现下层桥面的伸缩式开启,运行平稳可靠,对桥梁变形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

    一种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014480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02405.0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包括安装横梁、连接销轴、双铰连接承载梁、盖板、小车框架、大轮组、小轮组、尾板、右铰板、左铰板、左铰板盖板、铰板销轴、右铰板盖板以及尾板盖板。本发明通过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将存在高差的活动桥架的桥面和固定桥架的桥面通过小车框架、盖板和尾板盖板连接起来,使得车辆可安全驶过存在高差的活动桥架与固定桥架交接处;由安装横梁、连接销轴和双铰连接承载梁组成的连接机构可以绕连接销轴旋转,在高差发生变化时,连接销轴发生旋转使得双铰连接承载梁倾斜程度变化以实现不同高差的补偿。

    一种纵向平移式开启桥的驱动机构

    公开(公告)号:CN210529469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0695071.6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一种纵向平移式开启桥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轨道、链驱动装置、固定桥架、移动桥架和驱动滑块框架,驱动轨道固定于固定桥架上,链驱动装置包括带有输出轴的减速电机和链条轨道,减速电机的输出轴设有链轮,链轮与链条轨道啮合,减速电机固定于驱动滑块框架,链条轨道固定于固定桥架上,驱动滑块框架上端通过水平导向机构和竖向导向机构悬挂在驱动轨道上,驱动滑块框架下端与移动桥架通过竖向大销轴连接;包括同步驱动控制器,同步驱动控制器与减速电机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链轮与链条轨道的啮合作用,带动驱动滑块框架和移动桥架沿驱动轨道进行纵向平移,实现下层桥面的伸缩式开启,运行平稳可靠,对桥梁变形适应性强,控制精度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伸缩式开启桥的电控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11113116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096386.5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式开启桥的电控系统,包括泵站控制器、驱动控制器、插销控制器、活动桥架控制箱和主控制中心,其中,泵站控制器分别与泵站、悬挂机构和锁紧机构连接,驱动控制器分别与驱动机构和桥架限位开关连接,桥架限位开关安装在开启桥的悬挂导轨上,插销控制器与插销机构连接,活动桥架控制箱分别与泵站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和插销控制器连接,主控制中心分别与泵站控制器、驱动控制器和插销控制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直观简洁,能够实现伸缩式开启桥的全局控制,并且能够实时监控伸缩式开启桥的工作状态,根据开启桥的实时工作状态反馈量进行安全有效控制。

    一种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0529468U

    公开(公告)日:2020-05-15

    申请号:CN201920685327.5

    申请日:2019-05-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包括安装横梁、连接销轴、双铰连接承载梁、盖板、小车框架、大轮组、小轮组、尾板、右铰板、左铰板、左铰板盖板、铰板销轴、右铰板盖板以及尾板盖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开启桥用高差补偿装置将存在高差的活动桥架的桥面和固定桥架的桥面通过小车框架、盖板和尾板盖板连接起来,使得车辆可安全驶过存在高差的活动桥架与固定桥架交接处;由安装横梁、连接销轴和双铰连接承载梁组成的连接机构可以绕连接销轴旋转,在高差发生变化时,连接销轴发生旋转使得双铰连接承载梁倾斜程度变化以实现不同高差的补偿。(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及其冗余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659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757716.6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线控液压转向系统及其冗余控制方法,该液压转向系统包括:双控制器终端;方向盘子系统,包括方向盘、路感扭矩电机、电机编码器、扭矩电机驱动器和转向编码器;液压转向轮子系统,包括供油液压元件、电液比例换向阀、安全稳压阀块、双转向油缸和双行程传感器。所述各子系统具备抵抗单点失效的冗余,由多传感器数据相互校验实现故障检验,设计有限状态机及其状态切换机制,实现转向系统在多种异常工况下的冗余控制,保障转向系统稳定运行和工程任务的安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更适应铰接式的液压转向装备,采用冗余设计保障转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同时,充分利用冗余设备提升转向精度,降低成本。

    一种托辊疲劳试验装置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238861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1059217.4

    申请日:2018-09-1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托辊疲劳试验装置,由基座围栏、加载油缸、驱动油缸、夹具一、夹具配件一、泵站一、夹具二、夹具配件二、泵站二、定位杆、2个限位开关和连接销轴组成。加载油缸一端通过螺栓固定于夹具一,另一端固定于夹具配件一中部,并由泵站一通过液压电控系统设置施加外载荷。驱动油缸一端装有悬挂吊耳,通过连接销轴与夹具配件二连接,另一端直接通过螺栓固定于夹具二上,并由泵站二通过液压电控系统控制驱动油缸动作,进而控制支撑板试件进行水平往复运动。本发明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可完成不同材质的托辊疲劳试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