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层损伤修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85229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434907.9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斌 李岩 仓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层损伤修复装置及方法,该修复装置包括:电极、压头组件及外接电源,所述压头组件将待修复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上下夹持于其中;所述压头组件在内置动力源及压力传感器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针对不同工况调节压力大小;所述外接电源在内置电源及变压器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针对不同尺寸、材料组分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调节电流参数。根据本发明,其使得修复后的复合材料构件分层损伤未再扩展,性能能够恢复至损伤前的80%~90%,满足了实际维修需求,大大缩短修复周期,将构件替换式维修变为修复式维修,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一种短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精细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28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369079.9

    申请日:2024-03-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短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精细化设计方法。本发明针对短纤维复合材料宏观力学性能的细观参数设计及优化问题,充分利用机器学习和遗传算法两者的优势,实现更高效和精准的设计优化。设计流程中,机器学习通过快速预测提供高效筛选的搜索空间,遗传算法结合SHAP可解释特征分析用于设计和精细调整优化,结合二者的优势实现高效的设计探索和优化。本发明根据组分材料性能及微观结构预测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并充分利用SHAP可解释性特征分析结果,实现对短纤维复合材料组分及微观结构设计的智能化指导调控,对于指导短纤维复合材料的细观参数设计及优化具有积极意义。

    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层损伤修复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085229B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0434907.9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同济大学

    Inventor: 杨斌 李岩 仓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分层损伤修复装置及方法,该修复装置包括:电极、压头组件及外接电源,所述压头组件将待修复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上下夹持于其中;所述压头组件在内置动力源及压力传感器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针对不同工况调节压力大小;所述外接电源在内置电源及变压器的协同作用下能够针对不同尺寸、材料组分的碳纤维增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构件调节电流参数。根据本发明,其使得修复后的复合材料构件分层损伤未再扩展,性能能够恢复至损伤前的80%~90%,满足了实际维修需求,大大缩短修复周期,将构件替换式维修变为修复式维修,大大节约了维修成本。

    界面拉应力传感器及测试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43269A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410183416.5

    申请日:2024-02-19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界面拉应力传感器及测试装置,界面拉应力传感器包括:沿一厚度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顶层、中上层、中下层及底层;薄膜压应力传感器,所述薄膜压应力传感器夹设于所述中上层、中下层之间;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中上层与所述中下层并将所述中上层连接至所述底层;以及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件依次穿过所述中下层与所述中上层并将所述中下层连接至所述顶层。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如何测量界面拉应力的问题。

    柔性全向应变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129595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219147.3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同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全向应变传感器及制备方法,柔性全向应变传感器包括沿一厚度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一层柔性衬底层;覆盖于所述至少一层柔性衬底层上的柔性封装层;以及至少一层传感层,每一层所述传感层设置在相应一层所述柔性衬底层朝向所述柔性封装层的表面;其中,所述柔性衬底层及所述柔性封装层均由柔性材料制成。本申请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能够实现平面应变的全向传感,传感器信号强度随应变角度变化而变化,传感器能通过多个独立信号进行应变强度与方向的量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