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氧化镧改性气凝胶除磷吸附剂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71389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84776.2

    申请日:2020-08-06

    Inventor: 南军 刘博涵

    Abstract: 一种氢氧化镧改性气凝胶除磷吸附剂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除磷吸附剂的制备方法。目的是解决目前除磷吸附剂饱和吸附量低、吸附后难以回收再利用、机械性能较低等问题。制备方法:将氧化石墨烯的分散液、氢氧化镧水溶液和海藻酸钠水溶液混合并剧烈搅拌,逐滴滴入交联剂水溶液得到水凝珠,静置后交联凝固,最后依次进行洗涤和干燥。本发明吸附剂能够重复利用、成本低、吸附速度快、吸附容量高、机械性能好。本发明适用于制备除磷吸附剂。

    一种电刺激促进挥发性氯代烃生物还原分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4831B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510639392.0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一种电刺激促进挥发性氯代烃生物还原分解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促进挥发性氯代烃降解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厌氧生物还原方法降解速度慢、分解不完全、易产生有毒有害中间产物的技术问题。该方法:一、培养基的配制;二、功能菌群的富集、强化;三、配置厌氧培养液;四、纯化富集菌液;五、生物电化学系统反应器的搭建和启动;六、生物电化学系统反应器的运行。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通过外加电压刺激促进微生物还原挥发性氯代烃的生物学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在24h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可降解含有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污染物,用于在环境治理工程中。

    一种细菌复合厌氧矿化2,4,6-三溴苯酚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059960B

    公开(公告)日:2017-02-01

    申请号:CN201410317146.9

    申请日:2014-07-04

    Abstract: 一种细菌复合厌氧矿化2,4,6-三溴苯酚的方法,本发明涉及厌氧矿化2,4,6-三溴苯酚的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的生物降解2,4,6-三溴苯酚的方法矿化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方法:一、制造厌氧条件;二、由厌氧发酵Ma13菌株和还原脱卤Dehaloabacter菌种在厌氧条件下对2,4,6-三溴苯酚进行还原脱溴;三、由硫酸还原DS菌株进行氧化分解,完成细菌复合厌氧矿化2,4,6-三溴苯酚。根据14C-苯酚示踪试验计算,2,4,6-三溴苯酚矿化到CO2的百分比为100%所需要的时间约28~35天。本方法适于处理深层地下水、厌氧反应器中的2,4,6-三溴苯污染物。

    一种电刺激促进挥发性氯代烃生物还原分解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194831A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510639392.0

    申请日:2015-09-30

    Abstract: 一种电刺激促进挥发性氯代烃生物还原分解的方法,本发明涉及促进挥发性氯代烃降解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厌氧生物还原方法降解速度慢、分解不完全、易产生有毒有害中间产物的技术问题。该方法:一、培养基的配制;二、功能菌群的富集、强化;三、配置厌氧培养液;四、纯化富集菌液;五、生物电化学系统反应器的搭建和启动;六、生物电化学系统反应器的运行。本发明是一种利用生物电化学系统通过外加电压刺激促进微生物还原挥发性氯代烃的生物学方法,本发明的方法在24h的降解率可达到95%以上,可降解含有挥发性氯代脂肪烃的污染物,用于在环境治理工程中。

    一种电混凝-电气浮/浸没式超滤集成化饮用水深度处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261603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410578171.2

    申请日:2014-10-25

    Abstract: 一种电混凝-电气浮/浸没式超滤集成化饮用水深度处理装置,涉及一种饮用水深度处理装置。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超滤膜作为独立工艺单元使用时对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质难以有效去除、而与化学混凝、沉淀、气浮等单元串联使用又会增加工艺流程长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主要由配水池、配水花墙、净化反应池、多组电混凝-电气浮极板、多组浸没式超滤膜组件等组成;电混凝-电气浮极板与浸没式超滤膜组件依次间接竖直设置在净化反应池内。本发明将电混凝和浸没式超滤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电极板去除有机物、磷酸盐等污染物,利用超滤膜去除水中的“两虫”、藻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分离电混凝产生的絮体,通过协同作用达到深度净化饮用水的目的。

    水中絮体分形成长过程原位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76467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72251.X

    申请日:2009-06-11

    Inventor: 南军

    Abstract: 水中絮体分形成长过程原位测定方法,它涉及一种絮凝过程定量测定方法。它解决了目前水处理工程中无法对水中絮体生长、破碎等动态过程的形态变化特征进行准确测定,采用常规图像法获得的絮体分形维数值代表性差、数据规律模糊问题。它的过程为:采用数字摄像机原位拍摄获得絮体絮凝全过程的絮凝图像,分析一定时间间隔的多个絮凝图像文件中的絮体影像,获得基于絮体动态生长过程的分形维数,即絮体成长分形维数值Dfg作为测定结果。本发明能够获得絮凝全过程的清晰絮体影像,还能准确定量测得絮凝过程中絮体分形聚集特征参数及表征絮凝全过程效果。本发明获得的结果能够对絮凝剂的生产、使用、絮凝工艺设计及运行控制等过程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

    水处理絮凝效果颗粒计数分维在线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529729C

    公开(公告)日:2009-08-19

    申请号:CN200610009870.0

    申请日:2006-03-29

    Inventor: 南军

    Abstract: 水处理絮凝效果颗粒计数分维在线检测方法,涉及一种水处理检测方法。为了解决常规水处理絮凝效果检测方法不能准确反应水中絮体动态变化过程、滞后时间长、适应范围窄等问题,本发明的步骤是:在水厂安装颗粒计数仪在线检测8个粒径通道的微絮凝水样粒子数,根据各通道的检测值N、各通道粒径中值D和颗粒总数值P进行运算得到平均粒径值M,通过平均粒径值M和粒径标准偏差值A计算得出反映微絮体分形结构特点的计数分形维数值E。本发明利用简易可行的颗粒计数法来计算微絮体的计数分形维数值E,将其作为检测水处理絮凝效果的评价指标,极大地缩短了检测滞后时间,增强了检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节省药剂投量,提高水质保证率。

    湿煤运输防冻复合涂料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396742C

    公开(公告)日:2008-06-25

    申请号:CN200610010540.3

    申请日:2006-09-13

    Inventor: 南军 南广锡

    Abstract: 湿煤运输防冻复合涂料,它涉及防冻复合涂料。它解决了现有在寒冷地区运输的湿煤与金属车厢冻粘,卸车困难,耗工误时。本发明由底漆和面漆组成,底漆由底漆主剂与底漆固化剂按重量份比为3~5∶1组成;底漆主剂由环氧树脂25~35%、氧化铁红10~20%、滑石粉15~22%、二甲苯25~40%、消泡剂0.5~2.0%组成;底漆固化剂由聚酰胺树脂32~40%、二甲苯28~36%、正硅酸乙酯12~20%、附着促进剂8~15%组成;面漆由面漆主剂与面漆固化剂按重量份比为9~11∶1组成;面漆主剂由含氟树脂45~55%、酞青蓝0.5~1.4%、钛白粉15~25%、二甲苯20~30%、防沉剂0.2~0.8%组成;面漆固化剂选用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本发明具有极好的耐水性、抗磨性和强自清洁抗粘污性,在零下25~45℃下湿煤与运输车的厢体不冻粘,卸湿煤干净、快速。

    智能絮凝投药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260142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410013527.4

    申请日:2004-01-17

    Inventor: 南军

    Abstract: 智能絮凝投药系统,本发明是涉及一种智能化控制的絮凝投药系统。中心控制柜(1)的(1-4)、(1-5)分别接投药泵(2)的(2-2)、投药泵(3)的(3-2),(1)的(1-6)、(1-7)、(1-8)、(1-9)分别接流量计(4)的(4-3)、原水浊度仪(5)的(5-2)、(10)的(10-2)、清水浊度仪(7)的(7-2),(2)的(2-2)、(3)的(3-2)通过投药管(13)接混合器(6)的(6-2),进水管(11)的一端接(4)的(4-1),(4)的(4-2)接(5)的(5-1)并接(6)的(6-1),(6)的(6-3)接中间参数仪(10)的(10-1)并接反应池(8)的(8-1),(8)的(8-2)接沉淀池(9)的(9-1),(9)的(9-2)接(7)的(7-1)并接出水管(12)的一端。本发明具有对水质和絮凝程度快速检测的能力、能使用多种混凝剂、能自动也能手动运行、系统稳定、造价低。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