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290887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22961.4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账户区块链的可问责隐私保护智能合约实现方法,方法包括:用户部署智能合约并公开合约地址,监管者运行密钥获得监管者公钥和监管者私钥,并将监管者公钥上传至区块链;注册新用户并生成用户私钥,然后将用户公钥上传区块链,智能合约记录注册用户信息;用户创建空白数据记录,然后将生成的数据记录承诺上传区块链;用户收集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记录承诺并构建默克尔书,然后进行链下计算;用户将隐私保护交易单发送至区块链,区块链经过广播后进行验证计算;监管者捕获到隐私保护交易单,随后利用监管者私钥问责用户。本发明能够支持细粒度的隐私保护控制策略和灵活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同时实现可问责隐私保护智能合约。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247A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2211432463.6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暨南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属性凭证验证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构造属性凭证;签发属性凭证,用户向作为签发者的可信第三方提出属性凭证申请;签发者生成每个用户唯一的随机盐值,签发者对已认证的属性信息和随机盐值进行凭证签发;验证属性凭证,用户从安全信道中获取验证者所需的验证约束条件,用户使用凭证证明生成模块生成对应的零知识的属性值消息,用户将零知识的凭证证明消息通过可信信道发送给验证者;验证者在收到用户发来的凭证证明消息后对消息内容进行解析,验证凭证证明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发明具有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细粒度验证策略的优点,同时以比较低的交互次数和交互通信量完成凭证的签发和证明。
-
公开(公告)号:CN11729088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3
申请号:CN202311522961.4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账户区块链的可问责隐私保护智能合约实现方法,方法包括:用户部署智能合约并公开合约地址,监管者运行密钥获得监管者公钥和监管者私钥,并将监管者公钥上传至区块链;注册新用户并生成用户私钥,然后将用户公钥上传区块链,智能合约记录注册用户信息;用户创建空白数据记录,然后将生成的数据记录承诺上传区块链;用户收集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记录承诺并构建默克尔书,然后进行链下计算;用户将隐私保护交易单发送至区块链,区块链经过广播后进行验证计算;监管者捕获到隐私保护交易单,随后利用监管者私钥问责用户。本发明能够支持细粒度的隐私保护控制策略和灵活适应多种应用场景,同时实现可问责隐私保护智能合约。
-
公开(公告)号:CN117240438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492107.8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神经网络输出结果产权证明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零知识证明与签名生成步骤、零知识证明与签名验证步骤。其中,生成步骤由证明者独立完成,验证步骤则由验证者单独完成。在零知识证明与签名生成步骤中,证明者结合zkCNN协议和Schnorr协议同时生成零知识证明和签名。在验证步骤中,验证者通过第一验证等式验证整体证明的有效性,通过第二验证等式验证签名的有效性。本发明一方面将zkCNN协议改造为非交互式协议,从而使证明者能够预先独立完成证明;另一方面将zkCNN协议改造为能够用于针对向量进行证明,同时以嵌入签名的方式修改zkCNN协议,增强产权证明的效费比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240438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492107.8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暨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神经网络输出结果产权证明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零知识证明与签名生成步骤、零知识证明与签名验证步骤。其中,生成步骤由证明者独立完成,验证步骤则由验证者单独完成。在零知识证明与签名生成步骤中,证明者结合zkCNN协议和Schnorr协议同时生成零知识证明和签名。在验证步骤中,验证者通过第一验证等式验证整体证明的有效性,通过第二验证等式验证签名的有效性。本发明一方面将zkCNN协议改造为非交互式协议,从而使证明者能够预先独立完成证明;另一方面将zkCNN协议改造为能够用于针对向量进行证明,同时以嵌入签名的方式修改zkCNN协议,增强产权证明的效费比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499247B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32463.6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科技创新研究院) , 暨南大学
IPC: H04L9/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零知识证明的属性凭证验证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构造属性凭证;签发属性凭证,用户向作为签发者的可信第三方提出属性凭证申请;签发者生成每个用户唯一的随机盐值,签发者对已认证的属性信息和随机盐值进行凭证签发;验证属性凭证,用户从安全信道中获取验证者所需的验证约束条件,用户使用凭证证明生成模块生成对应的零知识的属性值消息,用户将零知识的凭证证明消息通过可信信道发送给验证者;验证者在收到用户发来的凭证证明消息后对消息内容进行解析,验证凭证证明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本发明具有保护用户数据隐私和细粒度验证策略的优点,同时以比较低的交互次数和交互通信量完成凭证的签发和证明。
-
公开(公告)号:CN119706831A
公开(公告)日:2025-03-28
申请号:CN202411668103.5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01B32/318 , C01B32/336 , C01B32/348 , H01M4/587 , H01M10/054
Abstract: 一种基于配煤工艺的同质异构碳负极材料的构筑方法,属于电化学储能材料技术领域。方法如下:煤种的选择与预处理;煤种配比;煤种混合与预热解;混合煤样高温炭化;后处理与成型。本发明通过科学配比无烟煤与褐煤,结合预处理、混合预热解、高温炭化及后处理工艺,实现了硬碳材料微观结构的优化,实现储钠性能的提升。不仅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而且所制备的硬碳负极材料展现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和较高的比容量,有效提升了钠离子电池的性能。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无烟煤与褐煤的各自优势,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发开辟了新路径,具有显著的技术创新性和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756113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698002.8
申请日:2023-12-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能量存储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耦合外热源的吸附塔与压缩机协同运行系统及方法,包括CO2吸附模块、CO2压缩模块以及CO2换热模块,CO2换热模块用于与外界高温热源连接,CO2压缩模块包括压缩部分和中冷部分,CO2吸附模块经压缩部分与中冷部分的输出流向形成CO2的第一流通路径;CO2吸附模块经中冷部分后回流至CO2吸附模块的输出流向形成CO2的第二流通路径。通过输入第一换热介质与中质换热,吸收系统内高温气体余热同时实现中冷作用,提升吸附式压缩CO2储能系统效率;同时利用低温CO2作为第二换热介质进入CO2换热模块与外界高温热源换热,充分利用烟气余热,实现系统与外界余热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956531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68096.9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01D53/04
Abstract: 基于碳材料极性官能团与电场耦合的CO2吸附捕集方法,属于CO2吸附捕集技术领域。方法如下:对碳基吸附剂进行极性官能团定向嫁接后与石英砂混合均匀而后放于固定床反应器内并调控床层温压至所需;将含10~20vol%浓度的CO2的工业烟气通入固定床反应器内;碳基吸附剂对CO2进行吸附捕集饱和后对碳基吸附剂施加外加电场;碳基吸附剂进行热再生。本发明通过嫁接极性官能团至碳基吸附剂,结合外加电场实现了CO2的高效吸附与低能耗再生,提升了吸附剂对CO2的选择性和吸附容量,还通过引导能量定向聚焦于CO2富集区域,降低了无效能量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01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99025.4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电气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吸附压缩二氧化碳储能系统及其启动调试方法,涉及一种气体储能系统。CO2吸附剂低压储罐、第一过滤器、低压进气阀、低压调节阀、第一级压缩机、第一级间冷却器、第二级压缩机、第二级间冷却器、第三级压缩机、第三级间冷却器、第一截止阀、第二过滤器、超临界CO2高压储罐、第三过滤器、高压进气阀、第二截止阀、第一再热器、第一级膨胀机、第二再热器、第二级膨胀机、第三再热器及第三级膨胀机、第四过滤器和第三截止阀依次串联形成闭式循环,冷罐泵送冷水换热后流入热罐,热罐泵送热水换热后流入冷罐。使系统快速达到正常运行状态,提高启动效率,减少能耗,有效避免过载和故障,减少系统的波动和不稳定性,确保系统正常启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