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517061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802474.1

    申请日:2024-06-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交错堆叠混凝土模块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连接节点包括结构相同且能够相互插接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包括连接板、固定于连接板一侧面上的插接块和插接筒,以及固定于插接筒相邻两侧壁的外壁面上的第一锚固型钢;插接块和插接筒的横截面呈均C形;第一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一注浆空间,第二连接件的插接块插接于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后形成第二注浆空间;第一连接件的插接筒和第二连接件的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空间;第一锚固型钢用于与模块梁锚固。本申请提供的连接节点,采用C形的插接块和插接筒,能更好地传递模块柱的弯矩,提高抗震性能和安全性。

    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

    公开(公告)号:CN118422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471113.3

    申请日:2024-04-18

    Abstract: 一种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及其连接节点,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体系包括横梁、立柱和连接节点,横梁和立柱通过连接节点连接形成单个矩形模块单元,多个矩形模块单元交错堆叠形成多层矩形主体结构;连接节点包括垂直插接的两个连接件,连接件具有至少一C形插接块和至少一C形插接筒,C形插接块可插接于C形插接筒内形成一容纳空间;两个连接件插接时,两个连接件的C形插接筒之间形成缓冲间隙。本发明为了更好的传递立柱的弯矩,将插接块设计为C形,通过C形插接筒,可使得两个连接件的插接结构与立柱的截面完全相对应,从而能达到受拉和受弯与被连接的立柱达到等强,进一步提高模块化结构的抗震性能,从而提高交错堆叠模块化结构的安全性。

    核心筒连接结构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6617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704258.5

    申请日:2023-12-1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核心筒连接结构,运用于建筑领域,其包括核心筒、与核心筒连接的连接件及固定于连接件上的上模块及下模块。所述连接件包括锚固组件、承载板及连接杆组件。所述锚固组件锚固连接于所述核心筒上。所述承载板自所述锚固组件延伸,所述上模块及所述下模块分别设置于所述承载板相对两侧。所述连接杆组件包括上连接杆及下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穿过所述上模块并与之固定连接,所述下连接杆穿过所述下模块及所述承载板并与之固定连接。如此,本申请中,通过连接杆组件与上模块及下模块的配合及锚固组件与核心筒的配合,即可实现核心筒连接结构的安装连接,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快捷高效。

    一种钢结构模块及叠梁单柱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体系

    公开(公告)号:CN11941168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423269.0

    申请日:2024-1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结构模块及叠梁单柱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体系,其中,钢结构模块包括由四个竖直的模块柱和八个水平的模块梁围成的立方体模块主体和至少一组悬臂梁;所述一组悬臂梁为四个,四个所述悬臂梁于所述模块主体的一个侧面上由四个模块梁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一个所述钢结构模块的所述一组悬臂梁用于与水平相邻的所述钢结构模块的所述一组悬臂梁一对一连接,以实现两个水平相邻的所述钢结构模块之间的水平连接。其有益效果是,构建的模块化钢结构建筑体系解决了当前模块化体系“并柱”的不足,使得模块间连接节点受力简化,模块化体系整体性提高、抗侧刚度高,安装过程简单高效。

    一种兼具减阻和减振性能的低风压输电导线

    公开(公告)号:CN116487106B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738545.1

    申请日:2023-06-2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兼具减阻和减振性能的低风压输电导线,其包括外层绞线和设置在所述外层绞线内的内部导体,所述外层绞线上设置多个气体流动控制结构,每一所述气体流动控制结构包括多个气孔洞和环形空腔,所述气孔洞设置在所述外层绞线的外表面,所述环形空腔设置在所述外层绞线的内部,所述气孔洞和所述环形空腔连通,所述气孔洞用于供空气的流进和流出,所述环形空腔用于作为气流通道。本发明提供的兼具减阻和减振性能的低风压输电导线能够降低导线气动力,有效降低所述兼具减阻和减振性能的低风压输电导线的风致振动。

    一种水深定量反演方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6500604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2310760391.6

    申请日:2023-06-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深度定量估算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水深定量反演方法、装置,用于对洪涝淹没深度进行定量估算。所述水深定量反演方法包括:获取双极化SAR影像,并对所述双极化SAR影像进行预处理,得到可定量分析的第一影像,其中,所述第一影像上的每个像元值是对应地物的后向散射系数σ;采集多处实际水深真值以及对应实际水深真值的经纬度坐标,得到实地水深量测数据,利用所述实地水深量测数据,结合对应经纬度坐标的SAR影像后向散射系数σ训练预设的指数反演模型,得到指数反演模型的参数结果以及训练后的指数反演模型。

    一种地铁减振复合基础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424470A

    公开(公告)日:2020-07-17

    申请号:CN202010251353.4

    申请日:2020-04-01

    Abstract: 本发明适用于地铁施工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地铁减振复合基础,置于轨道板和衬砌之间,包括:减振砂浆垫层,数量为至少一个,处于相邻两层混凝土基础之间,用于吸收振动能量;以及混凝土基础,数量为至少两层,处于最上层的所述混凝土基础上安装有所述轨道板,处于最下层的所述混凝土基础设置在所述衬砌上,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高阻尼水泥基材料制成的减振砂浆垫层可以吸收各种频率的振动能量,从而改变了混凝土基础的原有阻尼与振动响应,克服了现有弹簧和橡胶减振支座侧向刚度不足的问题,使得减振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有效的降低了地铁运行时通过土体传递到地面的振动能量,进而减小振动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一种浅海浮式平台系泊分段压重锚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405229A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662946.8

    申请日:2024-05-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浅海浮式平台系泊分段压重锚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锚链分段悬挂压重单元,压重单元调节锚链的张力以适应潮汐变化和极端海洋环境的挑战,同时人工鱼礁增加了海洋生物的栖息地,随着海洋生物在人工鱼礁的积聚,鱼礁的总质量及其随锚链运动时的附加阻尼效应逐渐增大,增重及增阻尼效应有效改善锚链的张力并减小浮式平台的运动幅值。优化压重单元的布置方案,系统显著提升对浅海浮式平台运动的控制性能,并减轻锚链的极限载荷。这种设计允许根据具体工程实践进行优化调整,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不仅大幅缩短了锚链长度,还有效减轻了岩土锚固基础的受力。

    三维隔震装置
    10.
    发明公开
    三维隔震装置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8327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410429770.1

    申请日:2024-04-10

    Inventor: 欧进萍 张昊

    Abstract: 一种三维隔震装置,包括摩擦摆隔震支座和竖向隔震构件,摩擦摆隔震支座包括间隔设置形成容置腔的第一座板和第二座板,竖向隔震构件包括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和至少一个竖向隔震器;第一滑块与第一底板之间摩擦接触,第二滑块与第二底板之间摩擦接触,以使竖向隔震构件在容置腔内沿水平方向相对滑动;竖向隔震器连接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之间,竖向隔震器受竖向力而发生变形并减少竖向隔震构件的竖向刚度。本发明通过将竖向隔震构件组合在摩擦摆隔震支座当中,能够有效减轻水平和竖向地震作用,具有良好的三维隔震能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