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190308A
公开(公告)日:2019-01-11
申请号:CN201811230953.1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领域,公开了一种冰区船舶螺旋桨设计方法,采用升力线方法和升力面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将升力线的设计结果作为升力面方法的初始输入,设计过程中输入冰区船舶螺旋桨特殊的参数限制,依据船级社规范进行强度校核,再进行水动力计算。本发明实现冰区船舶螺旋桨设计,为冰区船舶的设计建造提供参考;易于编程实现,设计效率高,并且能够减小尾流收缩和船后伴流影响,减弱空化和噪声;设计过程中输入冰区船舶螺旋桨特殊的参数限制,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满足冰区复杂环境的船舶螺旋桨运行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190308B
公开(公告)日:2023-01-03
申请号:CN201811230953.1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领域,公开了一种冰区船舶螺旋桨设计方法,采用升力线方法和升力面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将升力线的设计结果作为升力面方法的初始输入,设计过程中输入冰区船舶螺旋桨特殊的参数限制,依据船级社规范进行强度校核,再进行水动力计算。本发明实现冰区船舶螺旋桨设计,为冰区船舶的设计建造提供参考;易于编程实现,设计效率高,并且能够减小尾流收缩和船后伴流影响,减弱空化和噪声;设计过程中输入冰区船舶螺旋桨特殊的参数限制,进一步提高设计效率,满足冰区复杂环境的船舶螺旋桨运行的需要。
-
公开(公告)号:CN109165477A
公开(公告)日:2019-01-08
申请号:CN201811230968.8
申请日:2018-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螺旋桨静强度计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螺旋桨静强度计算方法。采用面元法和有限元法结合的方式进行螺旋桨静强度计算,具有效率高,计算结果准确等优点。首先将需要计算的螺旋桨进行面元网格划分和实体结构的单元网格划分,进行网格划分之后形成总体刚度矩阵和等效节点力,之后利用面元法计算螺旋桨表面压力分布和水动力性能,采用有限元法计算螺旋桨应力和位移,这样便可以得到变形后的螺旋桨模型。最后进行迭代计算,通过判断最大位移量是否收敛,计算出最终的螺旋桨静强度计算结果。本发明可以实现螺旋桨的静强度计算,改善现有计算方法中网格划分复杂,计算时间长等缺点,为螺旋桨的设计提供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978640B
公开(公告)日:2024-10-15
申请号:CN202111304012.X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附体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调式减横摇压浪板的船。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调式减横摇压浪板,在现有的压浪板的压浪效果基础上,增加了中低速阶段减横摇效果,使船舶在低速航行时可以减小横摇,增加稳性,且在高速航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压浪效果。本发明中的可调式减横摇压浪板相较于减摇鳍而言,减少了船舶水下附体宽度,方便停靠;体量较小,贴合船舶艉部线性,不需要独立的供电装置和独立操作,直接由中央控制器控制,与船速匹配来调整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113978640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304012.X
申请日:2021-11-0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B63B39/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船舶附体节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可调式减横摇压浪板的船。本发明设计了一种可调式减横摇压浪板,在现有的压浪板的压浪效果基础上,增加了中低速阶段减横摇效果,使船舶在低速航行时可以减小横摇,增加稳性,且在高速航行时仍能保持原有的压浪效果。本发明中的可调式减横摇压浪板相较于减摇鳍而言,减少了船舶水下附体宽度,方便停靠;体量较小,贴合船舶艉部线性,不需要独立的供电装置和独立操作,直接由中央控制器控制,与船速匹配来调整姿态。
-
公开(公告)号:CN220332923U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22104867.9
申请日:2023-08-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改进型轮缘推进器,涉及推进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轮缘推进器推进效率和散热效率不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定子和转子,转子转动安装于定子内部;转子包括轮缘、若干桨叶、若干永磁体和假毂,转子通过假毂安装在定子内部;若干桨叶设置在轮缘和假毂之间,轮缘内部埋设有若干永磁体,轮缘的外环表面上环向设置有若干凹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轮缘外表面设置若干块状凹槽,对轮缘推进器间隙处轮缘外表面的构型进行优化,改善导管与轮缘之间的流动状态,产生后向台阶流动,增加压差扭矩,降低轮缘外表面的扭矩损耗,提高轮缘推进器的推进效率,并且增大间隙内流体的湍流强度从而提高热量交换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