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96017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165242.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血液净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净化吸附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血液净化吸附材料浸泡于氧化剂酸性溶液中,并进行反应、清洗,得到羧基化净化吸附材料;在所述羧基化净化吸附材料的表面先加入EDC/NHS‑MES缓冲液进行反应,再加入含胺基疏水化合物‑乙醇/水溶液进行反应,最后加入NO催化剂溶液进行反应,完成后清洗、干燥,得到血液净化吸附改性材料。本发明在血液净化吸附材料表面修饰疏水性化合物和NO催化剂,既能有效保证吸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减少凝血和炎症反应;也提高了对非极性有害物质、脂溶性药物、脂质溶性物质、非极性细菌内毒素及能与NO催化剂配位的有害蛋白质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02337442A
公开(公告)日:2012-02-01
申请号:CN201110287126.8
申请日:2011-09-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陶瓷密封环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将(W,Cr)C和(W,Ti)C粉末经过预球磨作为主要添加剂,并与Ni、Co、Ti(C,N)混合后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成金属陶瓷密封环。本发明的金属陶瓷密封环克服了目前存在的诸如添加Ti、Al、不饱和CK料而引起脆性大,Fe、Mo金属对耐腐蚀性能有不利影响,TaC等添加物价格昂贵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635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058461.4
申请日:2024-08-02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G06N3/042 , G06N3/084 , G06Q30/0283 , G06Q50/06 , H02J3/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面向实时最优潮流的KKT条件学习图神经网络构建方法,包括建立ACOPF模型及其约束条件;通过非线性规划方法对ACOPF模型求解,首先将ACOPF模型的不等式约束转化为等式约束,通过在拉格朗日函数上应用KKT条件来解决对偶问题;首先建立PG‑GNN模型,将KKT条件作为目标,引入梯度下降算法来训练一个GNN,PG‑GNN模型学习近似ACOPF的解,通过使用KKT条件作为损失函数,PG‑GNN模型学习遵循电力系统物理规律的模式;然后采用大量的历史拓扑实例和N‑1事故情况来建立训练数据集;通过训练数据集来对PG‑GNN模型进行训练。本发明的优点是避免了对ACOPF数据进行耗时的标记,使得GNN可以在没有标签的情况下学习并应用于实际问题,同时减少了人工标记数据的工作量。
-
公开(公告)号:CN117696017A
公开(公告)日:2024-03-15
申请号:CN202410165242.X
申请日:2024-02-05
Applican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血液净化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净化吸附改性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血液净化吸附材料浸泡于氧化剂酸性溶液中,并进行反应、清洗,得到羧基化净化吸附材料;在所述羧基化净化吸附材料的表面先加入EDC/NHS‑MES缓冲液进行反应,再加入含胺基疏水化合物‑乙醇/水溶液进行反应,最后加入NO催化剂溶液进行反应,完成后清洗、干燥,得到血液净化吸附改性材料。本发明在血液净化吸附材料表面修饰疏水性化合物和NO催化剂,既能有效保证吸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减少凝血和炎症反应;也提高了对非极性有害物质、脂溶性药物、脂质溶性物质、非极性细菌内毒素及能与NO催化剂配位的有害蛋白质的去除。
-
公开(公告)号:CN114209542A
公开(公告)日:2022-03-22
申请号:CN202111367571.5
申请日:2021-11-18
Applicant: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IPC: A61H1/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踝泵运动装置,本发明涉及医用训练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底座组件,底座组件的顶端中心处安装有移动组件,底座组件和移动组件的顶端共同连接有运动机构,运动机构的外部连接有从动组件,运动机构的拐角处连接有立板,通过将患者的脚分别放在两组脚踏组件内部进行固定,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蜗轮带动连接杆逆时针转动,进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带动两组脚踏组件围绕连接杆逆时针转动,实现背伸,由第一伺服电机带动蜗杆转动,使蜗轮带动连接杆顺时针转动,进而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带动两组脚踏组件围绕连接杆顺时针转动,实现跖屈,则使患者被动进行踝泵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01845581B
公开(公告)日:2012-01-25
申请号:CN201010183684.5
申请日:2010-05-26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陶瓷表面耐磨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利用粉末冶金方法制备心部有圆柱孔的TiCN基金属陶瓷生坯;然后将一定尺寸的钢质芯棒放置在生坯的圆柱孔中;金属陶瓷生坯与钢质芯棒在1350℃~1450℃下进行真空烧结处理。金属陶瓷生坯发生尺寸收缩实现了致密化,控制其心部圆柱孔径小于钢质芯棒直径,便实现了与钢质芯棒的紧密机械连接。同时,烧结过程中金属陶瓷与钢质芯棒接触的边界部分发生相互扩散,保证了表面金属陶瓷层与心部钢材的冶金结合。本发明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表面耐磨层与内部钢材结合紧密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01397615B
公开(公告)日:2010-08-11
申请号:CN200810046453.2
申请日:2008-11-0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具有近等轴WC晶粒的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将WC和Co的混合粉末在无水乙醇中进行湿磨、干燥、压制后在1400~1440℃进行真空烧结;烧结完成的同时往炉中通入氮气进行真空淬火,氮气压力为0.1~0.4MPa,淬火时间为5~10分钟;然后出炉在液氮中进行深冷处理,处理温度为-150~-196℃,保温时间为:硬质合金的重量×重量系数+硬质合金的Co百分含量×成分系数,其中重量系数为5~25min/g,成分系数为10~20min;并在真空炉中在120~200℃进行回火处理,保温时间为1~3h。采用本发明的WC基硬质合金制备方法,使WC的溶解析出过程得到控制,其三棱柱状形貌得以改变,获得了近等轴的WC晶粒,WC晶粒引起的应力集中及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减小,且处理后合金表面应力状态为压应力,因此硬质合金的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提高。
-
公开(公告)号:CN101397614A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810046452.8
申请日:2008-11-04
Applicant: 四川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Ni粘结WC基硬质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先将WC和Ni的混合粉末在无水乙醇中进行湿磨、干燥、压制后在1440~1480℃进行真空烧结;烧结完成的同时往炉中通入氮气进行真空淬火,氮气压力为0.1~0.4MPa,淬火时间为5~10分钟;然后出炉在液氮中进行深冷处理,处理温度为150-196℃,保温时间为:硬质合金的重量×重量系数+硬质合金的重量的Ni百分含量×成分系数,其中重量系数为5~25min/g,成分系数为10~20min;并在真空炉中在120~200℃进行回火处理,保温时间为1~3h。采用本发明的Ni粘结WC基硬质合金制备方法,使WC接触率得到控制,WC在Ni中的溶解度提高,且处理后合金表面应力状态为压应力,使合金抗冲击能力提高,因此可实现Ni对Co的取代,获得与WC-Co系硬质合金相当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1045991A
公开(公告)日:2007-10-03
申请号:CN200710049010.4
申请日:2007-04-30
Applicant: 四川大学
IPC: C23C18/00 , C03C17/25 , C04B35/624 , C01G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恒温水浴的条件下采取加入过渡金属盐制备磁性ZnO纳米棒阵列薄膜的方法,其步骤依次如下:(1)基底用丙酮和乙醇室温超声洗涤,在100℃左右干燥10~80min,取出备用;(2)将水合锌盐、过渡金属盐和有机胺溶解在去离子水中并搅拌均匀;(3)将经过处理的基底放入到溶液中,并加热到一定温度保温;(4)一段时间后,将基底材料取出并用去离子水清洗,最后在干燥箱中烘干,即得到磁性ZnO纳米棒阵列。本发明在一定浓度下,既能有效控制六方相ZnO纳米棒的生长而形成纳米棒阵列,又能使ZnO纳米棒具有磁性,使ZnO纳米棒更具有实用意义。本发明在生物信息检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093378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169082.2
申请日:2024-08-23
Applicant: 四川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西南分部 , 北京科东电力控制系统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切换控制模式图学习的交直流潮流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构建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潮流模型;步骤S2:构建交直流电网的图神经网络模型;将交流/直流运行物理信息嵌入到GNN学习过程中;步骤S3:以违反触发/熄灭角约束作为最小化目标,并基于交直流混合系统的潮流模型构建支持控制模式切换的物理引导图神经网络PG‑GNN,通过多个PG‑GNNs来掌握直流控制模式切换,经历每个控制模式以训练其特定的PG‑GNN,然后,符合触发/熄灭角约束的PG‑GNN做出最终决定。本发明的优点是提出了基于增强拉格朗日方法(ALM)的梯度变换算法,使PG‑GNN严格遵循基尔霍夫定律,并释放变换器约束违反,作为触发控制模式切换的唯一信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