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561891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049859.6

    申请日:2015-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金属表面处理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及其制备方法,对钢材基片表面抛光与清洗后,依次进行Cr涂层制备、Cr‑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Cr‑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Al‑O成分梯度涂层制备、Al2O3涂层制备,以及涂层退火处理。本发明提供的双成分梯度阻氢渗透涂层,为双成分梯度(Cr,Al)O阻氢渗透涂层,增加了成分梯度亚层,起到过渡层作用,增强过渡层与涂层、过渡层与钢材这两个界面,因此Al2O3涂层与梯度涂层的结合性能更加优异,同时由于双成分梯度设计涂层的成分连续变化,因此涂层的残余应力较小、涂层的抗热冲击性能十分优异,不易导致力学失效,涂层的阻氢渗透性能更好。

    一种冲击载荷防护结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163719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576602.1

    申请日:2024-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冲击载荷防护结构,通过冲击载荷捕捉杆、载荷传递盒等,把结构遭受的高幅值短脉冲冲击载荷进行分流,经过构造应力波传播路径,通过界面反射、局部吸能设计、界面及结构耗散等手段,减小高幅值短脉冲冲击载荷对被保护结构的冲击作用,从而提高防护结构整体的抗冲击性能;本申请冲击载荷防护结构可不改变被保护结构的外形尺寸,能较大程度地保留被保护结构在冲击载荷端的承载能力,结构加工难度小,对于具有空化器的入水结构改造成本很低,且冲击载荷防护结构整体刚度、整体尺寸均可设计,涉及应力波的反射及多种应力波能量耗散机制,设计空间较大,场景适用性强,在冲击防护方面具有很大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基于应力波叠加的放大式多脉冲加载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58708A

    公开(公告)日:2024-06-28

    申请号:CN202410329324.3

    申请日:2024-03-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应力波叠加的放大式多脉冲加载试验方法,涉及脉冲加载试验领域,包括S1构建仿真模型;S2当前的冲击加载装置Bi对模拟典型结构进行撞击,设置间隔Δli取不同值的工况;S3分析最优当前的冲击加载装置Bi;S4套筒是否全部套装,若是,则最优当前的冲击加载装置作为最终的冲击加载装置,并进S5;反之则令i+1=i,将最优当前的冲击加载装置Bi作为轴芯,并返回S2;S5对模拟典型结构进行加载;S6采集模拟典型结构中部的轴向应变‑时间历程数据,分析模拟典型结构局部响应情况;基于应力波叠加原理的放大式多脉冲加载试验装置可设计性强,相关周期、幅值以及放大倍数要求,可通过改变套筒式撞击杆的轴向尺寸、横向尺寸、材料参数等加以实现。

    基于物理建模的机械结构性能裕量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7515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311682536.1

    申请日:2023-12-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物理建模的机械结构性能裕量设计方法,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包括S1根据待分析机械结构的相关信息构建仿真模型;S2根据仿真模型确定影响待分析机械结构性能的关键性因素;S3构建性能参数与关键性因素之间的关联关系,作为初始物理模型;S4基于ADLINE自适应校准方法对初始物理模型进行校准,得到优化物理模型;S5根据目标性能需求和优化物理模型分析待分析机械结构的裕量;S6根据待分析机械结构的裕量和目标裕量分析待分析机械结构的可靠度;设计结构时,可利用所建立的优化物理模型选取合适的设计参数快速实现裕量设计和可靠性评估,以指导正向设计的开展。

    复杂结构的涡流红外曲面适型无遮挡传感器及缺陷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015323A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210619746.5

    申请日:2022-06-02

    Abstract: 复杂结构的涡流红外曲面适型无遮挡传感器及缺陷评价方法,该传感器由激励线圈与附有柔性导磁薄膜的可变形铁氧体磁轭组成。可变形铁氧体磁轭通过调节腿部旋转角度来适应复杂曲面被测体,调控管理磁路位形,消除激励线圈对目标区域温度场的遮挡。柔性导磁薄膜可协助管理磁路位形,同时保护待测曲面试件,避免试件表面被刚性铁氧体划伤。本发明还公开了缺陷评价方法,利用该传感器进行检测时,首先给感应加热单元施加激励,被检测试件在激励传感器作用下温度场发生变化;通过分析红外相机采集到的温度图像序列实现对曲面结构损伤的有效评价。本发明对复杂金属曲面结构表面或近表面亚毫米级微小点蚀性损伤提供了可靠、高精度无损评价方法,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特性分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59617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682245.7

    申请日:2014-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特性分析装置,包括相互两两通讯连接的人机交互设备、LCR电桥、多通道开关控制电路板和传感器信号采集装置,多通道开关控制电路板包括两个由单片机控制的多通道开关;传感器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两个面面相对排列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两个电极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由多个电极组成的电极矩阵,第一电极板上同一行的电极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二电极板上同一列的电极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两个多通道开关的多个连接端分别与第一电极板上的多行电极和第二电极板上的多列电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本分析装置能实现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特性的自动记录分析功能,有助于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的开发研究。

    一种多点激励的时域载荷识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30345A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729783.1

    申请日:2022-06-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点激励的时域载荷识别方法,采用模态叠加法开展工程装备结构的瞬态动力学响应分析,分别在各个激励载荷自由度上施加激励载荷,获取所有期望响应自由度的时程响应;在频域构造外激励载荷自由度与期望响应自由度之间传递关系,分别将所有施加的外激励载荷与获得的动力学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之后在每一个频率点构造传递函数;根据期望的动力学响应构造适当的外激励载荷,将所有的期望动力学响应进行傅里叶变换,根据构造的传递函数在频域计算每一个频率点的外激励载荷;最后,采用逆傅里叶变换将频域的外激励载荷转换到时域;本发明可以解决时域载荷识别的不适定性问题,也可为不同动态载荷环境下的动力学控制提供重要支撑作用。

    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特性分析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359617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410682245.7

    申请日:2014-11-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特性分析装置,包括相互两两通讯连接的人机交互设备、LCR电桥、多通道开关控制电路板和传感器信号采集装置,多通道开关控制电路板包括两个由单片机控制的多通道开关;传感器信号采集装置包括两个面面相对排列的第一电极板和第二电极板,两个电极板的相对表面上分别设有一个由多个电极组成的电极矩阵,第一电极板上同一行的电极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第二电极板上同一列的电极之间均通过导线电性连接,两个多通道开关的多个连接端分别与第一电极板上的多行电极和第二电极板上的多列电极一一对应电性连接。本分析装置能实现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特性的自动记录分析功能,有助于柔性压磁阵列传感器的开发研究。

    一种便携式空间磁分布测量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3472416B

    公开(公告)日:2015-07-08

    申请号:CN201310432922.5

    申请日:2013-09-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空间磁分布测量系统,包括磁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电池、机架和距离测量模块,磁传感器的信号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的数据采集端连接,磁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电池和距离测量模块均安装于机架上;距离测量模块包括拉线和拉线感应装置,拉线感应装置的信号输出端与数据采集模块的采集触发信号输入端连接。在野外对特定区域内磁场的空间分布进行测量时,将先将拉线的首端固定在起点,然后作业人员携带上本测量系统沿待测路径行走,通过距离测量模块感应的距离信号触发数据采集模块,即可获得被测空间在行走方向上的等间距磁场分布,具有距离定位准确、操作方便、时间成本低的优点,尤其适用于野外小区域的磁分布测量作业。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