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662160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644512.7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公路隧道预制仰拱施工方法。该公路隧道预制仰拱施工方法包括以下内容:开挖仰拱安装环境并清底;在洞外预制仰拱;获取仰拱安装环境的平面参数、仰拱的结构参数;基于所述平面参数和结构参数分别构建仰拱安装平面模型和仰拱模型;基于所述仰拱安装平面模型和仰拱模型进行仰拱预安装以得到仰拱安装模型;获取仰拱安装模型的配合尺寸以确定仰拱的调平尺寸;通过安装机器人安装仰拱,基于所述调平尺寸调整仰拱姿态以使其满足预设安装条件。本申请较传统的预制仰拱施工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13186842A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2110499604.5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永久防止明洞顶部过载的处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明洞上方清方形成施工通道,并在明洞靠近山体一侧设置承载结构,承载结构用于承载山体滑坡体;清理明洞顶部滑坡体和明洞两侧滑坡体;利用轻质混凝土在明洞顶部修建斜坡面;识别滑坡和落石的运动路径,在山体滑坡体处设置引导式被动网,引导式被动网底部开口,用于引导滑坡和落石能落在明洞顶部斜坡面上;在引导式被动网底部开口处设置泥石流归槽,在明洞顶部斜坡面上设置导流槽,泥石流归槽用于将引导式被动网引导落下的滑坡和落石送入导流槽,导流槽将滑坡和落石送出明洞另一侧;采用本方案,能大幅削减滑坡体或落石对明洞直接冲击造成影响且可以永久防止再次发生顶部过载。
-
公开(公告)号:CN118498999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69821.8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隧道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具有岩溶发育段的超长隧道的联合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岩溶发育段范围;在隧道A端的右洞洞口端开挖Y1#始发洞,再开挖Y1#拆卸洞;Y1#拆卸洞开挖结束后采用钻爆法开挖右洞的岩溶发育段爆破区域,开挖Z1#始发洞,再开挖Z1#拆卸洞;沿着右洞的轴线继续开挖Y2#始发洞;左洞的Z1#拆卸洞开挖结束后采用钻爆法开挖左洞的岩溶发育段爆破区域,再开挖Z2#拆卸洞;在隧道B端的右洞洞口端开挖Y2#拆卸洞,同时在隧道B端的左洞洞口端开挖Z2#始发洞;隧道左洞的TBM从Z2#始发洞开挖至Z2#拆卸洞时,隧道施工完成。本发明能够较好地发挥钻爆法和TBM法两种施工方法的优点,有效提高TBM法施工占比。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024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110499600.7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解决了无法自由分级分层防护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主体承重框架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可活动索拖柱、拉绳和柔性网,顶部框架的顶点处连接可活动索拖柱,相邻可活动索拖柱之间设有圆管斜撑连接,柔性网通过拉绳固定于可活动索拖柱的顶部且向一侧倾斜,沿底部框架的钢梁两端均设有钢棒耗能器,钢棒耗能器远离底部框架的一端通过拉绳穿过滑轮与其对应可活动索拖柱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砂垫层、混凝土板垫层和支座,混凝土板垫层上铺设砂垫层,若干支座均匀设置于顶部框架的钢梁上与混凝土板垫层连接。本发明具有可自由组合防护,避免多次落石冲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52323B
公开(公告)日:2022-04-01
申请号:CN202110499603.0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落石棚洞结构,包括棚洞本体以及用于承受落石头冲击的缓冲板;所述棚洞本体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在远离斜坡侧;所述缓冲板一端连接斜坡;所述缓冲板靠近棚洞本体的侧面与第一支撑结构活动接触,所述接触位置靠近所述缓冲板的另一端,通过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抗连续落石冲击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907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38235.5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溶隧道风险智能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得多源耦合数据;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对处理后的多源耦合数据进行高维融合,重建探测区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对探测区域进行地质风险等级分类,生成对应的风险分布图;生成动态风险评价指标,并在风险等级超出预设阈值时触发预警信号;本发明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高精度三维模型重建、风险等级分类及动态风险监测与预警等步骤,能够解决现有岩溶隧道施工中风险探测手段单一、评估精度不足以及实时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578907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510138235.5
申请日:2025-02-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 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西南建设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50/08 , G06F18/25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施工中的地质风险监测与预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岩溶隧道风险智能预警方法、装置及设备,方法包括:获得多源耦合数据;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对处理后的多源耦合数据进行高维融合,重建探测区域的高精度三维模型;对探测区域进行地质风险等级分类,生成对应的风险分布图;生成动态风险评价指标,并在风险等级超出预设阈值时触发预警信号;本发明包括多源数据采集、数据预处理、高精度三维模型重建、风险等级分类及动态风险监测与预警等步骤,能够解决现有岩溶隧道施工中风险探测手段单一、评估精度不足以及实时性差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996826A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808865.5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落石冲击明洞结构响应力计算方法,涉及隧洞安全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多个明洞结构受落石冲击力响应值的影响因素,并采用正交仿真试验方法,进行多因素水平正交仿真实验;根据所述仿真实验的结果,通过曲线估计理论获得单一所述影响因素在各水平下指标的平均值,并对各所述影响因素进行曲线拟合;根据各所述影响因素在各水平下指标的平均值、各所述影响因素曲线拟合的结果,构建明洞受落石冲击响应力的计算模型。本发明能够更真实地反映落石冲击力对明洞的影响,进而为山区高位崩塌落石设防提供借鉴与参考。
-
公开(公告)号:CN11321602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6
申请号:CN202110499600.7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级防护的装配式钢箱棚洞,解决了无法自由分级分层防护等问题。本发明包括主体承重框架和缓冲层,所述缓冲层包括第一缓冲层和第二缓冲层;所述第一缓冲层包括可活动索拖柱、拉绳和柔性网,顶部框架的顶点处连接可活动索拖柱,相邻可活动索拖柱之间设有圆管斜撑连接,柔性网通过拉绳固定于可活动索拖柱的顶部且向一侧倾斜,沿底部框架的钢梁两端均设有钢棒耗能器,钢棒耗能器远离底部框架的一端通过拉绳穿过滑轮与其对应可活动索拖柱连接;所述第二缓冲层包括砂垫层、混凝土板垫层和支座,混凝土板垫层上铺设砂垫层,若干支座均匀设置于顶部框架的钢梁上与混凝土板垫层连接。本发明具有可自由组合防护,避免多次落石冲击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523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99603.0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大连理工大学
IPC: E01F7/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落石棚洞结构,包括棚洞本体以及用于承受落石头冲击的缓冲板;所述棚洞本体包括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设置在远离斜坡侧;所述缓冲板一端连接斜坡;所述缓冲板靠近棚洞本体的侧面与第一支撑结构活动接触,所述接触位置靠近所述缓冲板的另一端,通过结构设计,能够达到抗连续落石冲击的目的。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