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13831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61970.6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浇水装置,涉及灌溉领域,包括安装固定板、支撑安装座、旋转固定架、管道固定套、浇水管道和浇水喷头,两组所述支撑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安装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旋转固定架活动贯穿支撑安装座,两个所述管道固定套固定安装在旋转固定架的一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植浇水装置,使水最大程度灌溉在马铃薯秧苗上,又不会浇水过多,更方便马铃薯生长初期浇水使用,来对长高后的马铃薯枝叶进行浇水灌溉,使水最大程度灌溉在马铃薯枝叶上,来方便不同时期的马铃薯浇水使用,实现对过多水的收集,来防止马铃薯浇水过量造成的影响,将回流收集盒内收集的水抽出随输送水源一起浇水使用,实现了水的再次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716B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1910030251.7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培养基切刀,包括2组或2组以上平行设置的横切刀,所述横切刀上垂直设置有2组或2组以上平行的纵切刀,所述横切刀上设有壳体,所述纵切刀上设有芯体,所述纵切刀通过芯体与壳体转动配合安装在横切刀上,横切刀与纵切刀安装连接后形成独立的切割单元,横切刀或纵切刀上安装有拆卸式手柄,手柄包括2个交叉连接的臂架,横切刀或纵切刀两端安装有伸缩性支架,支架底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表面为光滑曲面。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采取培养基时能够减少对培养基结构的破坏,不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培养基分离耗时短且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09762716A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910030251.7
申请日:2019-01-14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培养基切刀,包括2组或2组以上平行设置的横切刀,所述横切刀上垂直设置有2组或2组以上平行的纵切刀,所述横切刀上设有壳体,所述纵切刀上设有芯体,所述纵切刀通过芯体与壳体转动配合安装在横切刀上,横切刀与纵切刀安装连接后形成独立的切割单元,横切刀或纵切刀上安装有拆卸式手柄,手柄包括2个交叉连接的臂架,横切刀或纵切刀两端安装有伸缩性支架,支架底部活动安装有滑动块,滑动块表面为光滑曲面。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体积小,便于携带,采取培养基时能够减少对培养基结构的破坏,不会造成培养基污染,培养基分离耗时短且准确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6941621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31582.X
申请日:2023-06-2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氟啶胺凝胶颗粒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制备海藻酸钠溶液,称取β‑环糊精和氟啶胺研磨混合,加入乙醇和去离子水继续研磨混合呈糊状,室温静置2~8h;保持海藻酸钠溶液处于动态条件,将包结物B加入到海藻酸钠溶液中,使海藻酸钠溶液和包结物B充分融合,形成溶液C;将溶液C滴加到交联剂溶液中,形成凝胶球,固化4~8h后,过滤;烘干,制得氟啶胺·海藻酸钠·β‑环糊精凝胶粒剂,颗粒剂中各组分的质量比分别为:氟啶胺0.1%~15%,β‑环糊精0.3%~45%,海藻酸钠40%~99.6%。本发明氟啶胺凝胶颗粒中氟啶胺释放速率更加稳定,载药率更高,能够显著提高防治效果,显著延长药效的持效期。
-
公开(公告)号:CN109735458B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1910211480.9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燕麦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50份‑100份燕麦仁,10份‑30份蔗糖,5份‑20份琼脂粉,200份‑500份水。制备方法:(1)取燕麦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水,在高压蒸汽下灭菌;(2)待灭菌后,让灭菌锅自然冷却,取出用纱布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水,再加入蔗糖和琼脂粉,继续加热,使蔗糖和琼脂粉充分溶解;(3)将溶液在烧杯中定容,再分装,将分装后的溶液在高压蒸汽下灭菌,让灭菌锅自然冷却,即得燕麦培养基,最后将制得的燕麦培养基冷藏保存备用。本发明中燕麦培养基比黑麦培养基更适合致病疫霉菌生长,且燕麦成本低,致病疫霉菌生长速度快,还能够培养其他不同的真菌,真菌生长情况好。
-
公开(公告)号:CN109735458A
公开(公告)日:2019-05-10
申请号:CN201910211480.9
申请日:2019-03-2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燕麦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50份-100份燕麦仁,10份-30份蔗糖,5份-20份琼脂粉,200份-500份水。制备方法:(1)取燕麦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水,在高压蒸汽下灭菌;(2)待灭菌后,让灭菌锅自然冷却,取出用纱布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水,再加入蔗糖和琼脂粉,继续加热,使蔗糖和琼脂粉充分溶解;(3)将溶液在烧杯中定容,再分装,将分装后的溶液在高压蒸汽下灭菌,让灭菌锅自然冷却,即得燕麦培养基,最后将制得的燕麦培养基冷藏保存备用。本发明中燕麦培养基比黑麦培养基更适合致病疫霉菌生长,且燕麦成本低,致病疫霉菌生长速度快,还能够培养其他不同的真菌,真菌生长情况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907683A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10390489.7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d5bc,该解淀粉芽孢杆菌cd5bc的分类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d5bc,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6232,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28日。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菌株在防治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以及由该菌株制备得到的生防药剂。本发明菌株对于辣椒疫病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接种15天后生防效果高达100%,接种60天后生防效果高达82.36%;本发明对多种作物病害均有优秀的抗病害效果,对辣椒菌核病、苦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黄黑星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蚕豆赤斑病、蚕豆褐斑病的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达70%以上,对蚕豆赤斑病、蚕豆褐斑病病原菌的抑菌率高达100%。
-
公开(公告)号:CN105907683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610390489.7
申请日:2016-06-02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株解淀粉芽孢杆菌cd5bc,该解淀粉芽孢杆菌cd5bc的分类命名为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cd5bc,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NO:M 2016232,保藏时间为2016年4月28日。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菌株在防治作物病害方面的应用以及由该菌株制备得到的生防药剂。本发明菌株对于辣椒疫病具有十分显著的防治效果,接种15天后生防效果高达100%,接种60天后生防效果高达82.36%;本发明对多种作物病害均有优秀的抗病害效果,对辣椒菌核病、苦瓜枯萎病、黄瓜枯萎病、黄黑星病、水稻稻瘟病、水稻纹枯病、蚕豆赤斑病、蚕豆褐斑病的病原菌的抑菌率均高达70%以上,对蚕豆赤斑病、蚕豆褐斑病病原菌的抑菌率高达100%。
-
公开(公告)号:CN119111569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072762.2
申请日:2024-08-06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乐山市植保植检站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治番茄土传病害的广谱生防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制备方法包括步骤:(1)按菌体数目比1:1~2,将解淀粉芽孢杆菌的菌粉和萎缩芽孢杆菌的菌粉混合,得到菌体混合物,然后再与施氏假单胞菌的培养物冻干粉混合均匀,菌体混合物与施氏假单胞菌的培养物冻干粉的重量比为1:2~3;(2)将步骤(1)所得的混合物加至无菌水中,使得混合物的重量占比为2~3%。本发明的生防制剂对多种番茄病害具有优异的防治效果,施用后作物的发病率普遍较低;同时,本发明生防制剂的制备过程简单,易于规模化生产,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9138310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661970.6
申请日:2024-11-20
Applicant: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马铃薯种植浇水装置,涉及灌溉领域,包括安装固定板、支撑安装座、旋转固定架、管道固定套、浇水管道和浇水喷头,两组所述支撑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安装固定板的上端,所述旋转固定架活动贯穿支撑安装座,两个所述管道固定套固定安装在旋转固定架的一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马铃薯种植浇水装置,使水最大程度灌溉在马铃薯秧苗上,又不会浇水过多,更方便马铃薯生长初期浇水使用,来对长高后的马铃薯枝叶进行浇水灌溉,使水最大程度灌溉在马铃薯枝叶上,来方便不同时期的马铃薯浇水使用,实现对过多水的收集,来防止马铃薯浇水过量造成的影响,将回流收集盒内收集的水抽出随输送水源一起浇水使用,实现了水的再次利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