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4986284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510427615.7

    申请日:2015-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包括由船底和甲板构成的船体、船体内的通信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甲板上的推进装置,其特征是该船体的船底上设有防搁浅装置,且推进装置是空气推进装置。其防搁浅装置是从船头至船尾平行固定于船底上的多排弹性浮板组成,弹性浮板的弧面曲率为10~30m‑1,且弧面方向向前。弹性浮板的宽度为5‑10cm。其防搁浅装置实现了在滩涂区域支撑起船体,且在推进装置的配合下完成防搁浅航行。显然本发明通过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传感器作为集成观测平台,以灵活、自动、无障碍的方式,实现在海水、潮间带、滩涂、湿地等海陆交汇处的实验观测。

    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4986284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27615.7

    申请日:2015-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包括由船底和甲板构成的船体、船体内的通信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甲板上的推进装置,其特征是该船体的船底上设有防搁浅装置,且推进装置是空气推进装置。其防搁浅装置是从船头至船尾平行固定于船底上的多排弹性浮板组成,弹性浮板的弧面曲率为10~30m-1,且弧面方向向前。弹性浮板的宽度为5-10cm。其防搁浅装置实现了在滩涂区域支撑起船体,且在推进装置的配合下完成防搁浅航行。显然本发明通过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传感器作为集成观测平台,以灵活、自动、无障碍的方式,实现在海水、潮间带、滩涂、湿地等海陆交汇处的实验观测。

    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3072679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034401.4

    申请日:2013-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包括由甲板和船底构成的船体、三角帆、桅杆、船体内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波浪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船体的内部还包括有固定在甲板之下重块、固定在船底上的浮体以及重块与浮体之间有弹簧支撑,且船体是由甲板、船底与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后侧软板构成的一个类皮囊状、楔形船体,所述的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和后侧软板是能够弯曲变形的软的弹性片体,并在甲板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具有普适性,且清洁持久与长续航能力,解决了无人船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可用于长期海洋监测。其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也解决了大船无法进入海域的相关海洋测量。

    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307267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4401.4

    申请日:2013-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包括由甲板和船底构成的船体、三角帆、桅杆、船体内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波浪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船体的内部还包括有固定在甲板之下重块、固定在船底上的浮体以及重块与浮体之间有弹簧支撑,且船体是由甲板、船底与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后侧软板构成的一个类皮囊状、楔形船体,所述的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和后侧软板是能够弯曲变形的软的弹性片体,并在甲板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具有普适性,且清洁持久与长续航能力,解决了无人船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可用于长期海洋监测。其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也解决了大船无法进入海域的相关海洋测量。

    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204979123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524311.8

    申请日:2015-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包括由船底和甲板构成的船体、船体内的通信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甲板上的推进装置,其特征是该船体的船底上设有防搁浅装置,且推进装置是空气推进装置。其防搁浅装置是从船头至船尾平行固定于船底上的多排弹性浮板组成,弹性浮板的宽度为5-10cm,其弧面曲率为10~30m-1,且弧面方向向前。其防搁浅装置实现了在滩涂区域支撑起船体,且在推进装置的配合下完成防搁浅航行。显然本实用新型通过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传感器作为集成观测平台,以灵活、自动、无障碍的方式,实现在海水、潮间带、滩涂、湿地等海陆交汇处的实验观测。

    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203064192U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320049868.1

    申请日:2013-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5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包括由甲板和船底构成的船体、三角帆、桅杆、船体内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波浪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船体的内部还包括有固定在甲板之下重块、固定在船底上的浮体以及重块与浮体之间有弹簧支撑,且船体是由甲板、船底与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后侧软板构成的一个类皮囊状、楔形船体,所述的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和后侧软板是能够弯曲变形的软的弹性片体,并在甲板上放置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具有普适性,且清洁持久与长续航能力,解决了无人船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可用于长期海洋监测。其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也解决了大船无法进入海域的相关海洋测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