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人船吊放自动脱挂钩系统及脱钩、挂钩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353456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469155.4

    申请日:2018-1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船吊放自动脱挂钩系统及方法。该无人船吊放自动脱挂钩系统包括:第一锁合装置,第一锁合装置包括第一卡合结构和弹性结构,弹性结构的弹性力施加于第一卡合结构;第二锁合装置,第二锁合装置包括第二卡合结构;第一锁合装置和第二锁合装置两者之一用于与回收基体相连,两者另一用于与无人船固定连接;第二卡合结构能够克服弹性力与第一卡合结构相卡合,以使得第一锁合装置与第二锁合装置锁合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无人船吊放自动脱挂钩系统,大大简化了操作人员的操作,降低了操作风险。此外,本发明提供的无人船吊放自动脱挂钩系统的锁合操作无需电动部件,仅通过机械部件即可实现,在海洋等有水环境下的可靠性也更高,且节约了生产成本。

    一种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65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810121072.X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该布放回收装置包括:起吊装置,设置在母船上,并具有至少一根从所述母船上引出的缆绳,所述缆绳的端部具有一径向尺寸扩大的卡接头;以及,自动脱挂钩装置,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上,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具有与所述卡接头可拆卸连接的卡接头锁死机构和引导所述卡接头进入所述卡接头锁死机构工作范围内的引导部件;其中,所述卡接头锁死机构至少具有将所述卡接头卡住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卡接头释放的第二状态。本发明的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且操作简单,结构可靠,自动实现无人船和母船的连接,解决了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和高风险问题,提高无人船布放收回作业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一种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8248765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810121072.X

    申请日:2018-02-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该布放回收装置包括:起吊装置,设置在母船上,并具有至少一根从所述母船上引出的缆绳,所述缆绳的端部具有一径向尺寸扩大的卡接头;以及,自动脱挂钩装置,设置在所述无人船上,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具有与所述卡接头可拆卸连接的卡接头锁死机构和引导所述卡接头进入所述卡接头锁死机构工作范围内的引导部件;其中,所述卡接头锁死机构至少具有将所述卡接头卡住的第一状态和将所述卡接头释放的第二状态。本发明的无人船布放回收装置,且操作简单,结构可靠,自动实现无人船和母船的连接,解决了人工作业的工作量和高风险问题,提高无人船布放收回作业的自主性和安全性。

    一种用于深海观测数据实时回收的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8516058A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810315323.8

    申请日:2018-04-10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公开了一种用于深海观测数据实时回收的无人船。该用于深海观测数据实时回收的无人船,包括:具有推进装置的船体,所述船体上设置有自动布放装置和自动控制系统;所述自动布放装置连接水声通信机;所述自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所述自动布放装置对所述水声通信机进行布放和回收。本发明的用于深海观测数据实时回收的无人船,用于深海观测,自动航行至水下节点附近的水面区域,自动释放水声通信机,自动调整水声通信机的深度、方向,实现无人船对水下节点的数据实时回收,有效提高水声通信的成功率,提高深海观测数据回收的质量和效率。

    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3072679B

    公开(公告)日:2015-06-17

    申请号:CN201310034401.4

    申请日:2013-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包括由甲板和船底构成的船体、三角帆、桅杆、船体内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波浪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船体的内部还包括有固定在甲板之下重块、固定在船底上的浮体以及重块与浮体之间有弹簧支撑,且船体是由甲板、船底与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后侧软板构成的一个类皮囊状、楔形船体,所述的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和后侧软板是能够弯曲变形的软的弹性片体,并在甲板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具有普适性,且清洁持久与长续航能力,解决了无人船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可用于长期海洋监测。其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也解决了大船无法进入海域的相关海洋测量。

    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4986284B

    公开(公告)日:2018-07-24

    申请号:CN201510427615.7

    申请日:2015-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包括由船底和甲板构成的船体、船体内的通信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甲板上的推进装置,其特征是该船体的船底上设有防搁浅装置,且推进装置是空气推进装置。其防搁浅装置是从船头至船尾平行固定于船底上的多排弹性浮板组成,弹性浮板的弧面曲率为10~30m‑1,且弧面方向向前。弹性浮板的宽度为5‑10cm。其防搁浅装置实现了在滩涂区域支撑起船体,且在推进装置的配合下完成防搁浅航行。显然本发明通过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传感器作为集成观测平台,以灵活、自动、无障碍的方式,实现在海水、潮间带、滩涂、湿地等海陆交汇处的实验观测。

    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4986284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27615.7

    申请日:2015-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包括由船底和甲板构成的船体、船体内的通信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甲板上的推进装置,其特征是该船体的船底上设有防搁浅装置,且推进装置是空气推进装置。其防搁浅装置是从船头至船尾平行固定于船底上的多排弹性浮板组成,弹性浮板的弧面曲率为10~30m-1,且弧面方向向前。弹性浮板的宽度为5-10cm。其防搁浅装置实现了在滩涂区域支撑起船体,且在推进装置的配合下完成防搁浅航行。显然本发明通过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传感器作为集成观测平台,以灵活、自动、无障碍的方式,实现在海水、潮间带、滩涂、湿地等海陆交汇处的实验观测。

    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103072679A

    公开(公告)日:2013-05-01

    申请号:CN201310034401.4

    申请日:2013-01-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5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洋可再生能源驱动的无人船。包括由甲板和船底构成的船体、三角帆、桅杆、船体内的控制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波浪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的船体的内部还包括有固定在甲板之下重块、固定在船底上的浮体以及重块与浮体之间有弹簧支撑,且船体是由甲板、船底与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后侧软板构成的一个类皮囊状、楔形船体,所述的左侧软板、右侧软板和后侧软板是能够弯曲变形的软的弹性片体,并在甲板上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波浪能,具有普适性,且清洁持久与长续航能力,解决了无人船续航时间短的问题,可用于长期海洋监测。其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也解决了大船无法进入海域的相关海洋测量。

    小型无人自航海洋通量观测船

    公开(公告)号:CN201587525U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0920352936.5

    申请日:2009-12-31

    Abstract: 一种小型无人自航海洋通量观测船,其包括已有的带定位与导航主控装置、电源和推进器的小型无人遥控双体船,以及接收测量信息并发射控制指令的岸基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个固定于上述小型无人遥控双体船甲板前端并垂直穿插于甲板的立柱,在甲板的立柱上设有三个均含有氧气仪、风速仪、湿度仪和温度仪大气观测传感器组,在水下的立柱上设有三个均含有温度仪、溶解氧仪、叶绿素仪和流速仪的水下观测传感器组。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结构合理紧凑、成本低,解决了大船无法进入的区域进行相关海洋通量的测量;尤其是可避免传统作业方式中大型船只的船体对测量的干扰;与浮标观测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布放灵活,易回收,操控方便。

    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

    公开(公告)号:CN204979123U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20524311.8

    申请日:2015-07-2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70/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滩涂监测的防搁浅无人船。包括由船底和甲板构成的船体、船体内的通信与导航系统、电源和控制系统以及设置在甲板上的推进装置,其特征是该船体的船底上设有防搁浅装置,且推进装置是空气推进装置。其防搁浅装置是从船头至船尾平行固定于船底上的多排弹性浮板组成,弹性浮板的宽度为5-10cm,其弧面曲率为10~30m-1,且弧面方向向前。其防搁浅装置实现了在滩涂区域支撑起船体,且在推进装置的配合下完成防搁浅航行。显然本实用新型通过搭载多种海洋观测传感器作为集成观测平台,以灵活、自动、无障碍的方式,实现在海水、潮间带、滩涂、湿地等海陆交汇处的实验观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