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8676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0191648.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IS内放电分解气体的在线监测领域,尤其是研究GIS放电位置对分解气体检测影响的实验装置,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模拟GIS中不同轴向和切向位置上的电晕放电及分解气体的生成和扩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试验装置通过盆式绝缘子、变径端盖、尾端盖板和O型密封圈提供气密封,采用盆式绝缘子、高电压套管提供实验装置主绝缘,并配合高电压导电杆将高电压引入腔体内,通过尖、板电极引发电晕放电,放电模型的轴向位置可由接地滑架调整,将放电模型安置于不同角度的缺陷模型定位孔,可实现切向放电位置的改变,并利用采样阀对不同放电位置下的分解气体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264A
公开(公告)日:2021-10-29
申请号:CN202110976234.X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热油循环机、第一段GIL腔体、第二段GIL腔体和高压实验电源,热油循环机上设有热油循环机热油出口和热油循环机冷油入口,第一段GIL腔体和第二段GIL腔体间设有盆式绝缘子,盆式绝缘子上设有金属触头,第一段GIL腔体内设有中空加热导电杆,中空加热导电杆的一端设有GIL腔体热油入口和GIL腔体冷油出口,中空加热导电杆的另一端插入金属触头中,第一段GIL腔体上设有观察窗,第二段GIL腔体上设有高电压终端,高电压终端通过送电杆与金属触头相连,高电压终端和高压实验电源相连,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并能够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98676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191648.1
申请日:2021-02-19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GIS内放电分解气体的在线监测领域,尤其是研究GIS放电位置对分解气体检测影响的实验装置,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模拟GIS中不同轴向和切向位置上的电晕放电及分解气体的生成和扩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试验装置通过盆式绝缘子、变径端盖、尾端盖板和O型密封圈提供气密封,采用盆式绝缘子、高电压套管提供实验装置主绝缘,并配合高电压导电杆将高电压引入腔体内,通过尖、板电极引发电晕放电,放电模型的轴向位置可由接地滑架调整,将放电模型安置于不同角度的缺陷模型定位孔,可实现切向放电位置的改变,并利用采样阀对不同放电位置下的分解气体进行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0361638A
公开(公告)日:2019-10-22
申请号:CN201910694266.3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研究GIL中分解气体扩散特性的试验系统及其方法,涉及GIL内SF6气体放电分解及其产物的扩散特性模拟技术。本系统是:调压台、隔离变压器、试验变压器、保护电阻和分压器依次连接,检测阻抗串联接于分压器低压侧,局放检测仪与检测阻抗的输出端相连,分压器的输出端与放电分解气体扩散腔体相连,气相色谱仪通过软管与放电分解气体扩散腔体各分段采样检测口连接。本方法是:①缺陷设置;②真空处理;③充气;④测量局放起始电压与临界局放电荷量;⑤设置局放节点;⑥气体采集与组分分析。本发明可模拟GIL内电场分布及分解气体扩散过程,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各教学及科研机构对GIL设备绝缘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35672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0976234.X
申请日:2021-08-24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武汉大学
IPC: G01N3/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的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包括热油循环机、第一段GIL腔体、第二段GIL腔体和高压实验电源,热油循环机上设有热油循环机热油出口和热油循环机冷油入口,第一段GIL腔体和第二段GIL腔体间设有盆式绝缘子,盆式绝缘子上设有金属触头,第一段GIL腔体内设有中空加热导电杆,中空加热导电杆的一端设有GIL腔体热油入口和GIL腔体冷油出口,中空加热导电杆的另一端插入金属触头中,第一段GIL腔体上设有观察窗,第二段GIL腔体上设有高电压终端,高电压终端通过送电杆与金属触头相连,高电压终端和高压实验电源相连,安全可靠、密封性好,并能够同时模拟GIL内导体高电压和高温度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210803643U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921212358.5
申请日:2019-07-30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华中分部 , 国网内蒙古东部电力有限公司检修分公司 ,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研究GIL中分解气体扩散特性的试验装置,涉及GIL内SF6气体放电分解及其产物的扩散特性模拟技术。本装置是:调压台、隔离变压器、试验变压器、保护电阻和分压器依次连接,检测阻抗串联接于分压器低压侧,局放检测仪与检测阻抗的输出端相连,分压器的输出端与放电分解气体扩散腔体相连,气相色谱仪通过软管与放电分解气体扩散腔体各分段采样检测口连接。本实用新型可模拟GIL内电场分布及分解气体扩散过程,检测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各教学及科研机构对GIL设备绝缘诊断技术的应用研究。(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2564127B
公开(公告)日:2022-07-05
申请号:CN202011188342.2
申请日:2020-10-30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光伏并网电力系统频率暂态稳定性分析方法。该模型首先对规模化光伏并网系统进行建模和分析,构建了一种规模化光伏并网系统建模方法及光伏并网系统多重故障扰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种不同光伏渗透率下大扰动对系统频率波动的影响分析方法,研究了光伏高渗透率电网大扰动对系统频率稳定性的影响,并以最大频率偏差为指标确定出了系统可接纳光伏最大容量的区间;其次,提出了基于曲面拟合的光伏接入节点频率动态特性的评价分析与预测方法,并给出了不同并网点高渗透率光伏接入的临界值;最后,构建了基于大容量机组调频参数优化的改善措施,提高了规模化光伏接入后的系统暂态频率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699564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110006372.5
申请日:2021-01-05
Applicant: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 ,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N3/126 , G06F111/06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海上微能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确定海上微能系统内的电力系统、天然气系统以及热力系统的设备参数和管网参数;b基于所述步骤a中的设备参数和管网参数,建立海上微能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c采用变量维度削减方法和改进的约束支配规则对所述海上微能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进行处理;d采用NSGAII算法对所述海上微能系统多目标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海上微能系统调度方案。本发明方法考虑海上微能系统的天然气放散量和综合能效指标,可以在保证系统经济运行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升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656467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450803.6
申请日:2023-04-24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替代SF6的环保绝缘混合气体及其配制方法和应用,所述环保绝缘混合气体包括碳氟类气体和He气;所述替代SF6的环保绝缘混合气体的配制方法,包括在抽真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碳氟类气体和He气。在相同充气压力下,本发明的环保绝缘混合气体的绝缘强度接近SF6气体,可以通过略微调整充气压力得到与SF6同等的绝缘性能;本发明的绝缘混合气体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和传统的SF6气体相比,绝缘强度相当,导热性能可提高20%以上;和工程上常用的SF6替代气体(C4F7N和CO2混合气体)相比,导热性能可提高16%以上。本发明的环保绝缘混合气体可用做气体绝缘变压器的绝缘和冷却介质,提升气体绝缘变压器的容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725896A
公开(公告)日:2021-11-30
申请号:CN202110921049.0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武汉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力系统能源转型技术,具体涉及基于不确定性风险计算的电网新能源接入方法,首先构建电网不确定性因素模型,基于概率潮流计算得到电网实际运行情况的概率分布,基于风险理论计算电网不确定性风险大小;以电网运行风险水平最小为目标函数进行新能源接入点寻优的电网规划,基于盲数理论改进不确定性因素下的模型约束条件,最终得到不同可信度下的最优接入方案。该方法在新能源并网点选择的电网规划中充分考虑系统风险要素,有利于平抑新能源随机出力对系统的影响,改善电压、功率越限等不利运行情况。实现了提高新能源接入渗透率、完成电力系统能源转型的目的,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