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7602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337807.3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IPC: C08G77/12 , C08G77/38 , C09D183/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环氧光固化合成超疏水无氟材料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脱氧氮气和干燥条件下,将聚甲基氢硅氧烷、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和干燥甲苯混合均匀,升温至80℃,反应体系温度稳定后,加入Speier’s催化剂,磁力搅拌反应1h;再加入3.26g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反应30min后,低压蒸馏除去甲苯,然后于50℃真空干燥5h,得到超疏水无氟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425420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599472.3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聚合物膜分离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聚偏氟乙烯‑聚丙烯酸盐分离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膜材料原料包括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丙烯酸PAA,采用相转化法制备得到;所述PAA的质量占比为20%~40%。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聚偏氟乙烯、聚丙烯酸与溶剂混合,得到铸膜液,将铸膜液浇铸在基板上凝固后,浸入凝固浴中完成相转化,随后将分离膜剥离、清洗、干燥并调节酸碱度以适应低压分离要求。该膜材料在乙醇/水混合液常温低压分离中表现优异,能够在不超过0.2MPa的压力下实现较好的分离性能。通过调控膜的致密层结构,有效提升乙醇截留率及分离通量,本发明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与抗污染能力,适合长期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79911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642355.0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IPC: C09D133/26 , C09D133/12 , C09D133/08 , H01M50/414 , H01M50/44 , H01M50/40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隔膜领域,公开了一种聚丙烯酸酯水性分散体、纤维素基强化隔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聚丙烯酸酯水性分散体包括组分A和组分B,组分A为极性单体通过溶液共聚得到,组分B为非极性单体和极性单体通过乳液共聚得到,组分A与组分B的质量比为1:0.5~1:2。纤维素基强化隔膜由纤维素膜基材和强化涂层组成,涂层为聚丙烯酸酯水性分散体,涂覆于纤维素膜基材的至少一面。该隔膜在机械性能、耐热性和电解液亲和性上表现优异,热收缩率低至0~2%,电解液吸取率高于140%,适用于锂电池结构的稳定性提升,延长循环寿命,并显著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和能量效率。本发明的材料与溶剂环保且制备方法简单,适合大规模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003799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20089.7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IPC: C08G77/38 , D06M15/64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氢加成反应合成羟基含氢硅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H2PtCl6.6H2O和异丙醇加入到氮气保护的反应器中,搅拌1小时得到催化剂;在脱氧氮气和干燥条件下,将聚甲基氢硅氧烷和丙烯醇一起加入水热反应釜中,随后加入四氢呋喃,搅拌均匀,再加入催化剂,反应体系中[C=C]:[Si‑H]:[Pt]=[1]:[3]:[1×10‑4],密封水热反应釜,随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80℃,反应3‑6h,然后停止加热,放置5‑6h,等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开启水热反应釜,将反应液体取出,减压蒸馏30min,去除低沸点物质,得到羟基含氢硅油。
-
公开(公告)号:CN11989031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643928.1
申请日:2024-11-18
Applicant: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4/134 , H01M4/13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材料领域和胶黏剂领域,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水性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粘结剂包括第一组分羧甲基纤维素、第二组分溶液共聚物和第三组分乳液共聚物,按固含量计,第一组分与第二组分、第三组分总和的质量比为1:0.5~1:5。通过调整各组分比例和功能基团设计,赋予粘结剂优异的机械性能、稳定性、电解液亲和性和能量效率。采用水性聚合体系,确保各组分相容性和浆料稳定性。此外,该粘结剂不含有毒有机溶剂符合环保要求,且制备方法简便、原料易得,具备显著的经济性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1955236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598567.3
申请日:2024-11-11
Applicant: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IPC: C08G77/44 , C08G77/385 , C09D183/04 , C09D7/6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先进有机硅涂料生产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含氟有机硅防雾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在氮气保护下,使用铂金催化剂将含氟烷基链段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引入含氢硅油中,得到氟化的含氢硅油,向氟化的含氢硅油加入双端乙烯基硅油并改变反应条件继续反应,反应后进行纯化,得到含氟有机硅防雾添加剂。本发明的防雾添加剂粘度适中且性质稳定,加入有机硅涂料液中后可以有效降低高速涂布时产生的雾滴,雾化抑制效率均高于75%,最高可达96.7%,并在固化后不会明显影响防粘涂层的剥离力和透明度,具有相容性好、添加量少、以及对涂层性能影响小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28479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020087.8
申请日:2023-01-06
Applicant: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IPC: C08G77/388 , D06M15/643 , D06M101/06 , D06M101/10 , D06M101/12 , D06M101/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硅氢加成反应合成氨基含氢硅油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H2PtCl6.6H2O和异丙醇加入到氮气保护的反应器中,搅拌1小时得到催化剂;在脱氧氮气和干燥条件下,将聚甲基氢硅氧烷和丙烯胺一起加入水热反应釜中,随后加入四氢呋喃,搅拌均匀,再加入催化剂,反应体系中[C=C]:[Si‑H]:[Pt]=[1]:[2.5]:[1×10‑4],密封水热反应釜,随后以3℃/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90℃,反应4‑6h,然后停止加热,放置5‑6h,等反应体系冷却至室温,开启水热反应釜,将反应液体取出,减压蒸馏30min,去除低沸点物质,得到氨基含氢硅油。
-
公开(公告)号:CN118039002A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311256310.5
申请日:2023-09-27
Applicant: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IPC: G16C20/10 , G06F30/20 , G16C20/20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化工建模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联合原位红外光谱和量热计算化学反应焓的软建模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首先将实验反应原位红外光谱转换为纯组分光谱和浓度,再根据获得的浓度分布计算反应程度,将反应程度与量热的数据结合,确定反应焓。本发明以原位红外技术和量热技术相结合,可以不依赖于任何传统动力学的建模方法计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通过原位红外技术和RC1mx监测了相转移催化剂作用下的大豆油环氧化反应的整个过程,随后利用本发明的模型进行了反应焓的计算及验证,与RC1mx测试结果和文献数值十分接近,表明本发明的软建模方法是可行且准确的,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80107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32765.4
申请日:2024-01-31
Applicant: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确定高粘体系比焓的方法,将低粘度体系测试获得的反应比焓数据进行拟合处理,构建反应比焓与单体浓度相关的数学模型以预测难以通过测试获得的高粘体系的比焓值,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在线监测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热危害的方法,以识别和定量MMA聚合的热危害特性,具有在线、实时、无损、灵敏度高、样品量少和操作简单方便等优点;同时,构建反应比焓与单体浓度相关的数学关系,为确定高粘体系比焓提供新的思路;采用RC1mx对聚合过程进行实时跟踪,实现使用实验室规模样品量评估工业生产级热危害的可能性。从热安全性的角度为工业上聚合过程的安全设计和安全生产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且该方法有望广泛适用于类似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7482992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201819.X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国科广化精细化工孵化器(南雄)有限公司 , 国科广化韶关新材料研究院 , 国科广化(南雄)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科院广州化学有限公司
IPC: B01J31/02 , B01J27/188 , C07D301/12 , C07D30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环氧大豆油制备领域,公开了一种“双亲性”型相转移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在100~160℃条件下,将联吡啶和氯代烷烃溶于有机溶剂中,在搅拌的条件下恒温反应12~24h得到固体物质即为氯代烷基联吡啶,将磷钨酸钠和双氧水混合搅拌,得到过磷钨酸钠溶液,将氯代烷基联吡啶溶于有机溶剂中,逐滴加入至过磷钨酸钠溶液中,在20~60℃中恒温搅拌3~6h产生沉淀,过滤沉淀、干燥,即可得到相转移催化剂。本发明制备的“双亲性”型相转移催化剂具有高活性和选择性(>98%),以及可回收的特点,所生产的环氧大豆油的环氧值为6.85~6.92%,且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操作简单,效果良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