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90599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421291.2
申请日:2022-11-14
IPC: G06F18/25 , G01K3/00 , G01N33/00 , G06N3/0499 , G06N3/0464 , G06N3/08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结合FWA‑BP神经网络算法的电缆隧道灭火决策方法,该灭火决策方法所采用的多参量传感器布置在多个点位,每个点位皆包括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一个CO传感器、一个烟雾传感器,该灭火决策方法的步骤如下:A、采用改进模糊支持度函数将同参量多点位监测数据进行融合,获得温度融合数据、CO浓度融合数据、烟雾融合数据;B、对获得的多参量融合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降噪、创建并训练基于FWA‑BP神经网络算法的多参量数据融合模型,即电缆火灾FWA‑BP神经网络模型;C、输入测试数据验证,输出灭火决策及灭火范围。本发明能够使得火灾报警的误报率很大程度上得到缩减、保证高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2363395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2011321893.1
申请日:2020-11-23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负荷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步骤为:确立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用能模式;建立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用能设备模型;结合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负荷建模的运行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构建出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负荷优化运行模型;在MATLAB软件内使用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运行模型,获得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综合最优策略。该建模方法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能够实现智慧园区内冷、热和电能源之间的高效分配,实现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的负荷优化运行,为进一步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进而提升智慧园区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06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10696.4
申请日:2024-12-10
IPC: G01D21/02 , G06F18/24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热两参量双维度的防爆壳电缆接头监测方法及系统,属于电力电缆技术领域。具体方法包括:使用温度电场一体式探头测量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下的温度信号和电场信号;对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下的温度信号和电场信号进行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数据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输出判断的结果;构建支持向量机故障模型,将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下的温度信号和电场信号输入支持向量机故障模型,输出补充判断的结果;根据异常判断的结果和故障判断的结果进行预警,实现电热两参量双维度的防爆壳电缆接头监测。本发明通过所采集的温度和空间电场特征信息进行不同维度下的故障预警,时间与空间维度相互补充,实现了早期故障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964A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11321937.0
申请日:2020-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聚合建模方法,通过对智慧园区内能源管理平台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来源形式入手,提出了原始数据的集成和选择方法,提取了需要挖掘和处理的用能数据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聚合原始数据处理方法,对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用能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不良来源数据进行处理、辨识和修正,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然后运用模糊聚类技术挖掘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数据的用能特征,建立起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聚合模型。通过将需求聚合建模的结果运用于园区能源优化调度,能够实现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多类用户的负荷优化运行,进而提升智慧园区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225796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321937.0
申请日:2020-11-23
IPC: G06Q10/0631 , G06F16/215 , G06F16/28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聚合建模方法,通过对智慧园区内能源管理平台的数据库结构和数据来源形式入手,提出了原始数据的集成和选择方法,提取了需要挖掘和处理的用能数据集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聚合原始数据处理方法,对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用能数据进行处理,通过对不良来源数据进行处理、辨识和修正,提高了数据的利用效率;然后运用模糊聚类技术挖掘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数据的用能特征,建立起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需求聚合模型。通过将需求聚合建模的结果运用于园区能源优化调度,能够实现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多类用户的负荷优化运行,进而提升智慧园区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5713831A
公开(公告)日:2023-02-24
申请号:CN202211409356.1
申请日:2022-11-11
IPC: G08B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参量的电缆隧道火灾监控及灭火方法,该方法配备地面火灾监控终端、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该方法的判断基于某一测点获得的实时温度t、实时CO浓度c1和实时烟雾浓度c2、实时温度斜率值k1、实时CO浓度斜率值k2和实时烟雾浓度斜率值k3;步骤如下:S1、对六参量监控数据单独判断,发生异常则进入步骤S3、无异常则进入步骤S2;S2、监控数据转为历史经验数据;S3、结合火灾决策规则进行多参量监控数据融合判断,判断发生火灾则进入步骤S4、判断未发生火灾则进入步骤S5;S4、触发超细干粉灭火系统进行灭火;S5、将异常推送给运维人员记录分析。本发明的方法适用于电缆隧道的复杂现场实施环境,保证高压电缆的安全稳定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9469468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65035.7
申请日:2024-11-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爆盒内置式电缆接头电热故障预警装置及方法,属于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系统包括:电池盒模块、电热一体装置本体模块和电热一体式探头模块。电池盒模块,用于为电热一体装置本体供电。电热一体装置本体,包含电池逆变模块、GPRS模块和MCU模块,电池逆变模块将电池盒模块提供的电能产生不同大小的直流电压,给GPRS模块、MCU模块和电热一体式探头供电,MCU模块对接收到的数据进行电缆接头故障识别,并将结果发送至GPRS模块,再由GPRS模块传输至远程终端;电热一体式探头,用于采集温度和空间电场信号。本发明不仅提高了带防爆壳电缆接头的在线监测的效率,同时还减少了由于主观人为判断带来的预警判断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961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511942.6
申请日:2024-10-28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电场多参量的防爆壳电缆接头故障预警方法,属于高压电力设备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领域。具体方法包括,采集防爆壳内电缆接头温度和电场信号,得到温度信号和电场信号;根据采集的温度信号和电场信号,提取温度和电场特征参量,构建监测矩阵;根据构建的监控矩阵,进行温度和电场特征量相关性计算得到相关性矩阵,再基于相关性矩阵计算预警阈值;根据获得的预警阈值进行故障预警,实现防爆壳电缆接头故障预警。此方法不仅提高了带防爆壳电缆接头的在线监测的效率,同时还减少了由于主观人为判断带来的预警判断误差。
-
公开(公告)号:CN112363395A
公开(公告)日:2021-02-12
申请号:CN202011321893.1
申请日:2020-11-23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负荷建模方法,该建模方法步骤为:确立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用能模式;建立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用能设备模型;结合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负荷建模的运行优化目标和约束条件,构建出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负荷优化运行模型;在MATLAB软件内使用遗传算法求解该优化运行模型,获得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综合最优策略。该建模方法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能够实现智慧园区内冷、热和电能源之间的高效分配,实现负荷密集型城市智慧园区工业用户的负荷优化运行,为进一步的运行调度提供依据,进而提升智慧园区整体能效。
-
公开(公告)号:CN119359074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72507.X
申请日:2024-09-29
Applicant: 南京工程学院
IPC: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30/0283 , G06F17/11 , H02J3/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主体下计及价格波动的综合能源系统实时调度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确立综合能源系统的各主体及其用能模式,并引入奖惩阶梯式碳交易机制约束系统碳排放的模型;S2,以综合能源服务商为领导者、其余各主体为跟随者,建立多主体交易模型;S3,基于优化目标、约束条件和价格波动,构建综合能源系统的经济优化调度模型;S4,在MATLAB软件内调用CPLEX工具箱求解经济优化调度模型,获得综合能源系统的实时调度最优策略。本发明以系统总运行成本最小为目标,通过设置算例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能够充分挖掘实时调度下的灵活性需求响应资源,实现各主体利益的均衡和系统的经济、低碳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