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449456A
公开(公告)日:2016-03-30
申请号:CN201510816584.4
申请日:2015-11-2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1R13/639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639 , H01R2201/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网线防脱落的路由器外壳,包括路由器壳体,所述路由器壳体呈圆柱体状,路由器壳体上设有多个网线接口,且所述多个网线接口在同一圆周上均匀分布,所述路由器壳体中心处设有网线卡盘,该网线卡盘呈圆板体状,路由器壳体与网线卡盘通过抽拉筒连接,所述抽拉筒包括内柱和外筒,所述内柱固定连接在路由器壳体中心,并贯穿路由器壳体,所述外筒固定连接在网线卡盘中心;所述网线卡盘上设有多个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路由器壳体上的网线接口数量一致且位置对应,所述穿线孔呈开口状,穿线孔内部与网线卡盘外部相连通。本发明能有效避免网线的水晶接头与路由器的插孔断开。
-
公开(公告)号:CN102979094B
公开(公告)日:2014-10-15
申请号:CN201210508335.5
申请日:2012-12-03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E02D5/4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造地下墙的双曲搅拌钻机,钻杆通过曲臂连于油压发动机,油压发动机上端设有上曲拐,上曲拐的偏心轴套连于联动杆A的左端,联动杆A右端通过销A连于右立杆的上端,右立杆的下端固定于动杆A,右立杆中间通过销C连于右撑杆的右端,右撑杆左端固定于油压发动机;油压发动机下端设有下曲拐,下曲拐的偏心轴套连于联动杆B的右端,联动杆B左端通过销D连于左立杆中间,左立杆下端固定于动杆B,左立杆上端通过销B连于左撑杆左端,左撑杆右端固定于油压发动机,动杆A以及动杆B下部设有数个搅齿,上部设有数个搅刀。
-
公开(公告)号:CN103761675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485386.5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的任务演示系统,由储存单元、拆分单元、重组加载单元、演示操作单元、判断单元、执行单元组成,任务演示系统操作,首先从储存单元中获取实现类操作票;然后通过拆分单元拆分从实现类传来的操作票;再通过重组加载单元重组操作票,加载到窗体上;这时可通过演示操作单元自动演示拆分完的操作票并在主窗体上闪烁所操作设备;或进行单步演示,即对重组并加载到窗体上的操作票单步演示、操作,并在主窗体上闪烁设备;随后对需执行的操作设备判断,符合判断要求操作设备进行执行操作,不符合判断要求操作设备弹出提示警告框给予提醒;最后对给予警告的设备操作分类处理,能强制执行的进行执行操作;不能强制执行的设备操作结束操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9550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410224450.9
申请日:2014-05-26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G02B6/4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FTTX的引入光缆,它包含有套管体、护套层,其特征在于套管体的套管本体之内的空腔中具有光传输元件,套管体的外圆周上有开口,相邻的开口之间形成防护条;在任一横截面上:开口的对称轴线L过套管体的中心,每个开口的下方具有与该开口相连接通的容置腔室,容置腔室与容纳光传输元件的空腔不相通,相邻的容置腔室之间是不连通的,容置腔室对称地分布在套管本体之内,容置腔室的宽度是逐渐增大的;容置腔室中具有加强元件。本发明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效果:纤芯密度更大,分支引入更方便,不需要复杂、昂贵的加强元件绞合设备,加强元件的固定更牢靠,生产工序更少,光缆外径更细,成本更低。
-
公开(公告)号:CN104571346B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065693.7
申请日:2015-02-0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Abstract: 一种具有键盘面板保护装置的可折叠式计算机控制系统,包括DSP控制器、电机驱动电路以及计算机,所述计算机包括显示屏面板(92)以及通过铰接轴与所述显示屏面板(92)铰接的键盘面板(91),所述键盘面板(91)在垂直于所述铰接轴的方向上包括键盘区域(9110)和鼠标触板区域(9120),所述键盘面板(91)上方设置有能在垂直于所述铰接轴的方向上移动的可移动上盖板(911)以及可移动下盖板(912),所述可移动上盖板(911)能够覆盖于所述键盘区域(9110)上方以屏蔽所述键盘区域(9110),所述可移动下盖板(912)能够覆盖于所述鼠标触板区域(9120)上方以屏蔽所述鼠标触板区域(9120)。
-
公开(公告)号:CN104218387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410467306.8
申请日:2014-09-15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H01R13/631
Abstract: 一种具有弹性的中间连接件(90)的电路板插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路板装置(9)和电路板插座装置(8),所述电路板装置(9)在纵向方向上自上而下依次包括第一电路板子件(91)、第二电路板子件(92)、中间连接件(90)、第三电路板子件(93)以及第四电路板子件(94),其中,第一电路板子件(91)的上部左侧设置有横向向左延伸的第一细定位销(19),下端与第二电路板子件(92)的上端能拆卸式地连接,第一电路板子件(91)的左侧面在所述第一细定位销(19)的下方设置有横向向左延伸的插针组,所述插针组的向左延伸长度小于所述第一细定位销(19)的向左延伸长度。
-
公开(公告)号:CN104566155B
公开(公告)日:2015-09-23
申请号:CN201510044549.5
申请日:2015-01-2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 国家电网公司
IPC: F21S9/03 , F21V23/00 , F21W131/1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B2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智能太阳能路灯,包括灯杆、太阳能电池板、支杆、调节齿轮、丝杠、螺纹套筒、驱动电机、离合套筒及升降支架,其中驱动电机、丝杠、螺纹套筒及离合套筒均位于灯杆内,其中离合套筒一端与驱动电机连接,离合套筒内表面通过内花键与丝杠末端连接,离合套筒外表面通过驱动齿轮与调节齿轮末端连接,螺纹套筒另包覆在丝杠外,升降支架末端与螺纹套筒连接,且升降支架上表面另设定位座,并通过定位座分别与支杆及调节齿轮连接,调节齿轮另与支杆连接,灯杆上端面上另设灯具安装座。本发明一方面可实现太阳能电池板在垂直方向上进行高度调整,另一方面可现实太阳能电池板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角度调整,从而达到提高太阳能电池板利用率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761077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485498.0
申请日:2013-10-17
Applicant: 国家电网公司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将CIM模型到关系数据库映射建模的方法,该方法实现了将CIM面向对象的模型与关系型数据库的结合。类之间的三种关系为:继承、关联和聚合。其中关联关系又分为零或一对一、一对多及多对多三种情况。该方法可以有效的将CIM模型用关系型数据库完全表达。
-
公开(公告)号:CN11985297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8
申请号:CN202311495120.9
申请日:2023-11-09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主动配电网日前多阶段随机优化方法、系统、介质及设备,属于电力系统技术领域,包括:构建主动配电网日前多阶段优化模型;求解所构建的主动配电网日前多阶段优化模型,实现主动配电网的随机优化。本发明的方法将主动配电网日前多时段有功无功协调优化问题构建为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通过使用深度强化学习算法挖掘可调控资源的灵活调节潜力,可在实现尽可能消纳可再生能源,削峰填谷与上级电网计划交换功率的同时,追求主动配电网运行的经济性最优。本发明能够更好地发挥储能装置和分组投切电容器组的灵活调节潜力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和负荷的不确定性,并对深度强化学习算法进行适应性修改,提高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可靠性与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34199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311499625.2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日照供电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目标级联法的主动配电网区域多主体自治协同优化系统及方法,属于电力系统优化技术领域。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主体层、节点层和受控单元层,本发明的ADN区域自治协同优化方法,将上层激励信号和负荷、联络线、风机、光伏、蓄电池等几类受控单元视为一个主体,首要考虑主体内的功率供需平衡,实现了对主体调度潜力的充分挖掘。而且提出了一种基于ATC的区域自治‑整体协同优化调度求解方法,将ATC算法引入配电网‑主体多层级系统,通过解耦联络线功率,实现了全局调度问题的分解,进而构建多主体优化模型,实现了微电网内多主体的协同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