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11083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86275.9
申请日:2022-12-08
Applicant: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2J3/38 , G06F30/20 , G06F30/18 , G06F1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的一种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建模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步骤A、建立逆变器的诺顿等效二端口模型,得到逆变器并网电流表达式;步骤B、根据逆变器并网电流表达式构建逆变器的分裂导纳模型,并将各个逆变器通过公共点PCC并入电网,得到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等效模型;步骤C、根据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等效模型,得到多逆变器并网电流的传递函数;步骤D、根据多逆变器并网电流的传递函数,分析逆变器台数、逆变器控制参数和电网阻抗变化时并网电流幅频响应特性及其变化规律。本发明能够进一步明确诱发系统稳定性、谐波谐振特性的主要诱因元件,从而对主要诱因元件作相应改进,规避系统不稳定或谐波谐振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5647015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610158885.7
申请日:2016-03-18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L23/12 , B29C48/92 , B29C2948/9258 , B29C2948/92704 , C08L2203/20 , C08L51/06 , C08K9/04 , C08K2003/385 , C08K2003/22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导热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高热导率的聚丙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聚丙烯复合材料由聚丙烯、多巴胺改性填料、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组成,其质量之比依次为(47~74%):(25~50%):(1~3%);所述填料为氮化硼、氧化铝或氮化铝。制备方法为熔融共混法,得到的复合材料具有轻质、耐化学腐蚀、热导率高等优点,相比于普通聚丙烯的热导率(0.24W/mK),含有25%和50%质量分数填料的复合材料热导率分别提高20.6倍和33倍,达到4.94W/mK和7.92W/mK,可合成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导热复合材料,适用于电子封装领域、发光二极管系统、换热器与电机领域等需要热量传递、热管理的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090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21501.7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电子元器件芯片与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集成装置及集成方法,所述电子元器件芯片与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集成装置由四部分组成,包括真空负压罩、含电子元器件芯片的高效散热装置主体、液体工质腔及其连接管路部件组成;高效散热装置主体包含在真空负压罩中;并从上至下,真空抽气泵、真空负压罩、高效散热装置主体、给液泵、液体工质腔依次串联;在高效散热装置主体中,电子元器件芯片布置在相邻微通孔之间的封装层中;封装层、测温层依次固定在支持层上;电子元器件芯片的高热流密度使液体工质在封装层及电子元器件芯片上表面的超薄液膜产生相变换热,该相变换热即可满足整个电子元器件芯片的散热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03307910B
公开(公告)日:2015-04-15
申请号:CN201310253579.8
申请日:2013-06-24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能源利用技术领域的一种防腐抗垢的高效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该换热装置是将翅片管两侧穿过侧面壳体的定位孔,翅片管与侧面壳体之间通过耐高温橡胶圈柔性密封,然后将上下壳体与侧面壳体连接,形成换热器外壳,具体说,利用高导热填充型复合材料进行回收各种锅炉烟气余热的高效换热装置,可以防止烟气的低温酸露腐蚀,并可以减少或者清除换热器表面的积灰结垢。具有耐酸露腐蚀、不易结垢、导热性能好、易加工成型等综合性能,解决了烟气余热回收的低温酸露腐蚀问题。采用易拆卸的组合式壳体,便于换热器的维护及翅片管单元的更换,换热器整体采用模块化的结构,可以在三个方向上调节尺寸,以满足不同风道尺寸和换热量的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088B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1911021504.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2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采用微纳米超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高效散热装置,该高效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高效散热装置主体、集气罩、分水槽、抽气管道、多个调节阀以及给水管道组成;其中,抽气管道固定在集气罩上面,高效散热装置主体底面设置分水槽,分水槽与给水管道连通;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底面固定温度传感器或自带测温层;所述支撑层上设置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元件座;在元件座的四周延伸出在边界内侧或外侧有许多微孔的翅片。本发明将传统翅片散热与新型薄液膜相变传热过程相结合,对产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翅片表面会有极薄的液膜,受热后薄液膜会发生相变,这种相变冷却的散热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极限,散热效果极佳。
-
公开(公告)号:CN105865221B
公开(公告)日:2018-05-25
申请号:CN201610391117.6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空气预冷及冬季防冻功能的自然通风干湿联合冷却塔。干冷段和湿冷段沿垂直方向集成布置在冷却塔内,所述干冷段包括干冷冷却单元,设有冷却三角进行空气—循环水间壁式换热;所述湿冷段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配水区、填料区、雨区和集水池,采用空气—循环水混合换热方式。水侧流动系统包括循环水分配系统和预冷系统。本发明能够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及现场工况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冷却塔运行模式,包括纯干冷运行方式、纯湿冷运行方式、干湿联合串联运行方式、干湿联合并联运行方式及预冷干冷运行方式,保证冷却塔连续安全高效运行,既可以节水又可以在夏季高温时提供较低的出塔水温,也可在冬季时有效预防干冷冷却单元的冻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865221A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610391117.6
申请日:2016-06-03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空气预冷及冬季防冻功能的自然通风干湿联合冷却塔。干冷段和湿冷段沿垂直方向集成布置在冷却塔内,所述干冷段包括干冷冷却单元,设有冷却三角进行空气—循环水间壁式换热;所述湿冷段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配水区、填料区、雨区和集水池,采用空气—循环水混合换热方式。水侧流动系统包括循环水分配系统和预冷系统。本发明能够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及现场工况等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冷却塔运行模式,包括纯干冷运行方式、纯湿冷运行方式、干湿联合串联运行方式、干湿联合并联运行方式及预冷干冷运行方式,保证冷却塔连续安全高效运行,既可以节水又可以在夏季高温时提供较低的出塔水温,也可在冬季时有效预防干冷冷却单元的冻结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068A
公开(公告)日:2016-03-16
申请号:CN201510810682.7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8C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与工程热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自然通风及复合运行模式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及其应用。所述干湿联合冷却塔,包括塔体,支撑结构,干冷段,湿冷段和流量分配系统;塔体采用双曲线的形式,由支撑结构支撑在地面之上;干冷段和湿冷段沿垂直方向集成布置在同一个冷却塔内;干冷段位于湿冷段的上方;所述干冷段包括冷却三角和干冷段百叶窗;所述湿冷段包括除水器、配水系统、填料区、集水池和湿冷段百叶窗;所述流量分配系统包括总进出口管道,干冷段进出口管道,湿冷段进出口管道,阀门和循环泵。本发明无需风机耗功、冷却效率高,可以提供较低出塔水温,节约水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0854088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1021504.0
申请日:2019-10-25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27 , H01L23/47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采用微纳米超薄液膜相变传热的高效散热装置,该高效散热装置主要包括高效散热装置主体、集气罩、分水槽、抽气管道、多个调节阀以及给水管道组成;其中,抽气管道固定在集气罩上面,高效散热装置主体底面设置分水槽,分水槽与给水管道连通;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底面固定温度传感器或自带测温层;所述支撑层上设置电子元器件集成块元件座;在元件座的四周延伸出在边界内侧或外侧有许多微孔的翅片。本发明将传统翅片散热与新型薄液膜相变传热过程相结合,对产热的电子元器件进行高效散热。翅片表面会有极薄的液膜,受热后薄液膜会发生相变,这种相变冷却的散热方式,能够大大提高散热极限,散热效果极佳。
-
公开(公告)号:CN105403068B
公开(公告)日:2017-11-28
申请号:CN201510810682.7
申请日:2015-11-20
Applicant: 华北电力大学
IPC: F28C1/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能源利用与工程热物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采用自然通风及复合运行模式的干湿联合冷却塔及其应用。所述干湿联合冷却塔,包括塔体,支撑结构,干冷段,湿冷段和流量分配系统;塔体采用双曲线的形式,由支撑结构支撑在地面之上;干冷段和湿冷段沿垂直方向集成布置在同一个冷却塔内;干冷段位于湿冷段的上方;所述干冷段包括冷却三角和干冷段百叶窗;所述湿冷段包括除水器、配水系统、填料区、集水池和湿冷段百叶窗;所述流量分配系统包括总进出口管道,干冷段进出口管道,湿冷段进出口管道,阀门和循环泵。本发明无需风机耗功、冷却效率高,可以提供较低出塔水温,节约水资源。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