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67293A
公开(公告)日:2018-03-06
申请号:CN201710850667.4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AP和K-means聚类的电力大用户细分方法,主要针对电力工业大用户,基于大用户的月用电量、历史信用得分以及包含环比增长率以及同比增长率的用电量增长率三个指标的数据,应用改进后的AP和K-means算法结合后对电力大用户进行细分。本申请公开的一种基于改进AP算法和改进K-means算法的结合聚类算法对电力大用户进行细分,细分效果好,避免了传统K-means算法难以确定聚类数k,对孤立点敏感,并基于梯度下降搜索时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缺点。
-
公开(公告)号:CN107784518A
公开(公告)日:2018-03-09
申请号:CN201710854068.X
申请日:2017-09-20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河海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Q30/0201 , G06K9/6218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维指标的电力客户细分方法,针对电力客户,创造性地提出了客户价值、客户信用和客户潜力3个维度下用电量、平均电价、违约用电次数、欠费率、用电增长率和报装容量6个评价指标。将数据进行预处理后运用聚类算法并依据平均轮廓系数评判得到最优细分结果。本申请公开的基于多维指标的电力客户细分方法,细分效果较好,避免了传统的客户划分方法对电网开展差异性的营销服务造成的困扰。
-
公开(公告)号:CN114693165B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210426119.X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7 , G06Q30/0201 , G06Q40/04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需求侧的电‑碳耦合交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向电‑碳耦合交易市场提交虚拟报价,参与电‑碳耦合交易市场的阶段一,电‑碳耦合交易市场基于各市场参与者的虚拟报价出清得到各个时段的电能出清价格;S200:获取电‑碳耦合交易市场给出的各个时段的电能出清价格,并基于电能出清价格计算得到碳报价策略,该碳报价策略包括投标电量及对应的碳强度;S300:向电‑碳耦合交易市场提交碳报价策略,参与电‑碳耦合交易市场的阶段二,电‑碳耦合交易市场获取各市场参与者的碳报价策略,清算得到各个时段的出清电量和碳强度;S400:根据电‑碳耦合交易市场的出清电量与自身的投标电量的差额,采用相应的补偿进行差额消除。
-
公开(公告)号:CN1196022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11004.0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J3/1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用户原始用能需求的负荷控制方法,根据用户原始用能需求构建初始的负荷模型;若供能缺口为常规供能缺口,则采用平移法或分段法对负荷模型进行调控;若为突发的供能缺口并形成的功率尖峰时,采用超短期中断对负荷模型进行尖峰调控;若仍然存在供能缺口,则能源供应系统采用中断控制机制,终止满足用户中断条件的负荷供能,结束本次负荷控制;向本次负荷调控的负荷模型,引入当前时刻的用户用能需求负荷模型,得到更新后的负荷模型,开始下一次的负荷控制。本发明的负荷控制的范围和程度完全基于用户自行提出的原始能源需求,控制过程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依据负荷的可控范围进行更大程度的负荷控制,兼顾用户的用能满意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59953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759686.2
申请日:2024-12-0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Q10/067 , G06Q30/0283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面向多能微网能量管理的LNG冷能梯级利用通用建模和优化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基于梯级利用用途和设备参数,考虑冷能的传递耦合及损耗,建立冷能梯级利用过程各阶段利用通用模型;建立含冷能梯级利用的多能微网能量优化模型,以系统经济减碳运行为优化目标,基于多能微网架构及所含分布式能源特性,将冷能梯级利用环节与多能微网进行能量管理协同;根据源荷不确定性以及多能微网设备运行特征,将能量优化模型转化为基于多场景的两阶段随机优化模型并求解,获得冷能梯级利用的多能微网能量管理决策。本发明通过冷能梯级利用的通用性模型,与多能微网的用能管理进行整合协同,优化获得兼具经济低碳性和高能效性的能量管理决策。
-
公开(公告)号:CN118940102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50303.3
申请日:2024-07-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18/241 , G06F18/25 , G06F18/214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改进V‑I轨迹的非侵入式负荷辨识方法,包括:提取单一负荷电流数据;将单一负荷电流数据分解成无功电流数据和有功电流数据;利用有功电流、无功电流、电压和功率数据构建彩色融合特征;利用深度可分离卷积DSC和混合空洞卷积HDC构建轻量化负荷辨识模型DSHDNet;将彩色融合特征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将训练集输入到DSHDNet模型中进行训练,使用测试集对DSHDNet模型进行测试验证,得到训练好的轻量化负荷辨识模型DSHDNet;通过训练好的轻量化负荷辨识模型DSHDNet输出获得负荷辨识结果。本发明可以准确辨识出用电设备的种类,实现对各种负荷使用情况的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39453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410467378.6
申请日:2024-04-18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E‑SOP下垂控制的多时间尺度配电网电压控制方法,首先根据自储能柔性互联运行模型和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建立日前电压控制模型,求解得到网络重构决策量;然后根据网络重构决策量得到重构后的网络拓扑,基于重构后的网络拓扑建立日内电压下垂控制模型和SOC区间优化模型,建立日内电压控制模型,求解得到E‑SOP和光伏逆变器的下垂控制策略以及最优的SOC区间;最后建立实时本地电压控制系统,该实时本地电压控制系统根据量测的电压实时调节配电网节点电压;本发明综合考虑网络重构与光伏以及E‑SOP逆变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协同,同时优化了逆变器的下垂控制参数以及储能运行区间,以提升配电网应对实时电压波动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27338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427182.6
申请日:2023-10-3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Q10/0631 , G06Q30/0201 , G06Q50/06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氢能梯级利用的综合能源系统双层协同优化方法,步骤如下:含氢能梯级利用的冷热电联产系统建模;建立用户PMV指标模型;建立用户效用函数模型;以用户满意度和用能经济性为目标,建立用户收益模型;建立综合能源运营商收益函数;以综合能源运营商为上层领导者,用户为下层跟随者,建立主从博弈双层模型;采用自适应差分进化算法嵌套CPLEX求解器求解最优能量管理方法。本发明通过在P2G技术中引入氢氧燃料电池设备,将P2G过程细化分析,能够实现氢能的阶梯利用,解决当前P2G技术中未考虑氢能与电能等其他能源转化引发氢能利用率低的问题,提出了考虑系统碳循环的氢能梯级利用优化策略,实现了电能与氢能双向耦合转化。
-
公开(公告)号:CN116780525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99090.4
申请日:2023-06-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H02J3/00 , H02J3/06 , H02J3/46 , G06F30/27 , G06Q50/06 , G06Q10/063 , G06F113/04 , G06F11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碳排放流的能源互联网多目标能量路由方法,步骤如下:建立能源互联网图模型;建立能量路由器网损模型、输电线路网损模型、供能路径电力损耗模型;建立能量路由器碳排放模型、输电线路碳排放模型、负荷碳排放模型;建立供能路径碳排放计算模型;建立能源互联网网损与碳排放优化模型;建立帕累托优化模型;改进U‑NSGA‑III算法;构建能源互联网路由方法。本发明依靠碳排放流理论对能源互联网系统的源、网、荷三部分进行碳排放实时跟踪,利用深度优先算法图遍历所有源到负载的供能路径,利用帕累托最优概念,制定各微网各类型发电机出力大小及其对应供能路径选择情况,使能源互联网系统的经济性和碳减排效果能够被同时兼顾。
-
公开(公告)号:CN116205333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654236.8
申请日:2022-12-22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跨季节储热的电‑热‑气多能流系统的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基于电‑热‑气多能流系统的源‑荷数据及价格信息建立跨季节储热系统模型、考虑电‑热‑气多能流系统的运行规划约束、建立计及跨季节储热的电‑热‑气多能流系统的规划运行联合优化模型。本发明从中长期运行的角度出发,通过引入跨季节储热技术,实现热力供应的跨季节转移,规划运行联合优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