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8808594A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810612037.8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注浆密封的电缆穿墙套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电缆,电缆设置于套管主体内穿过墙体,套管主体预埋于墙体内,且套管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墙体的两面齐平,套管主体外设有一圈与轴向垂直的止水环形钢板;墙体内设有注浆管,注浆管与套管主体的连通,在套管主体内壁上形成若干个沿轴向排列的注浆小孔;套管主体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道钢丝刷,钢丝刷呈环形、环绕电缆一周,每两个钢丝刷之间的套管主体的侧壁位置均对应有注浆小孔。本发明籍由在套管主体内侧注浆小孔两侧设置钢丝刷,通过钢丝刷沿内径环向分布的结构将注浆液封闭在钢丝刷和电缆形成的封闭区域内,阻挡地下水的渗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9070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60416.X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F24F11/74 , G05D27/02 , H02B1/56 , H02B13/065 , H02B7/06 , G01D21/02 , F24F11/64 , F24F110/10 , F24F110/20 , F24F11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变电站智能通风控制系统及方法,本包括设备信息获取模块、区域划分模块、空气质量参数监测分析模块、站外近区域空气监测分析模块、智能控制模块和数据库、通过实时分析目标变电站中各设备子区域和目标变电站外进区域的空气生物性、物理性和化学性影响系数来确定调节方式,通过分析目标变电站中各设备子区域空气质量综合影响系数,有限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局限性和数据分析的不全面性,实现了对目标变电站中各设备子区域空气安全的快速精准判断,进而提高了目标变电站空气安全监测分析的时效性,提高了变电站内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保障了电力变压和电力传输。
-
公开(公告)号:CN10880859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7
申请号:CN201810612037.8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注浆密封的电缆穿墙套管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包括电缆,电缆设置于套管主体内穿过墙体,套管主体预埋于墙体内,且套管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墙体的两面齐平,套管主体外设有一圈与轴向垂直的止水环形钢板;墙体内设有注浆管,注浆管与套管主体的连通,在套管主体内壁上形成若干个沿轴向排列的注浆小孔;套管主体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道钢丝刷,钢丝刷呈环形、环绕电缆一周,每两个钢丝刷之间的套管主体的侧壁位置均对应有注浆小孔。本发明籍由在套管主体内侧注浆小孔两侧设置钢丝刷,通过钢丝刷沿内径环向分布的结构将注浆液封闭在钢丝刷和电缆形成的封闭区域内,阻挡地下水的渗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208423702U
公开(公告)日:2019-01-22
申请号:CN201820920332.5
申请日:2018-06-14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注浆密封的电缆穿墙套管结构,包括电缆,电缆设置于套管主体内穿过墙体,套管主体预埋于墙体内,且套管主体的两端分别与墙体的两面齐平,套管主体外设有一圈与轴向垂直的止水环形钢板;墙体内设有注浆管,注浆管与套管主体的连通,在套管主体内壁上形成若干个沿轴向排列的注浆小孔;套管主体内壁上沿轴向设有若干道钢丝刷,钢丝刷呈环形、环绕电缆一周,每两个钢丝刷之间的套管主体的侧壁位置均对应有注浆小孔。本实用新型籍由在套管主体内侧注浆小孔两侧设置钢丝刷,通过钢丝刷沿内径环向分布的结构将注浆液封闭在钢丝刷和电缆形成的封闭区域内,阻挡地下水的渗入,实现良好的密封效果。(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11677132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0750540.0
申请日:2023-06-25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地层导电性测量仪,包括井体、回路结构、检测结构,检测结构包括探头和共同延伸的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第一导线、第二导线和第三导线长度相同且被同一电缆护套包裹形成总导线,总导线一端与探头连通,总导线另一端在收线筒上缠绕后连有接地结构,接地结构设有测电阻电路,第一导线一端和第二导线一端在探头处连通,第一导线另一端和第二导线另一端都与测电阻电路连接后形成电路,第三导线一端与探头电路连接,第三导线另一端与接地结构电路连接,放总导线只需要利用重力或者转动收线筒来放线,而收总导线就在将探头向上升起后再反方向转动收线筒来收线,实现了能够减少导线的电阻变化对最后测量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653772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70931.4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维地质建模用取芯装置,包括主体,主体包括液压驱动的升降座,升降座上设置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钻杆连接头,钻杆连接头上可拆卸连接有取芯钻杆,主体上设置有与钻杆连接头同轴的环形定位座,环形定位座底部转动连接有转动环,转动环上转动设置有摆臂,环形定位座上绕设有波浪形配合面,摆臂顶端抵靠波浪形配合面,摆臂另一端设置有锤头,转动环上设置有将摆臂顶端推向波浪形配合面的复位弹簧,钻杆连接头上设置有驱动盘,驱动盘上活动穿设有驱动杆,转动环上设置有供驱动杆穿入的配合槽。这种取芯装置具有可通过锤击机构锤击取芯钻杆,减少取芯钻杆钻下时所需的驱动力,减少取芯钻杆卡塞无法转动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4803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47564.6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多地貌单元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及其装置,包括钻头、打捞器、控制芯片和距离传感器,钻头内设有内管和岩芯管,内管上设有卡爪结构,钻头设有定位槽,岩芯管上设有第一伸出部,内管上设有第一件、第二件和按钮,第二件上设有刀具,再通过包括以下步骤来运行,1)钻头钻出岩芯;2)第二件按下按钮,钻头向上转,记录钻头深度X,上一次的钻头深度设为X1,得出实际运行距离Y=X‑X1;3)割出岩芯总长度为Z;4)将打捞器矛头嵌入卡爪结构;5)取出岩芯根据岩芯是否有裂痕选择是否经过步骤6;6)上端岩芯长度为J,隔空层形成间隙设为K,K=Y‑Z,隔空层在X1+J到X1+J+K深度之间形成;7)分析岩芯组成,将得出数据加入建模数据;8)最后得出多地貌单元三维地质模型。
-
公开(公告)号:CN112681851B
公开(公告)日:2022-06-21
申请号:CN202011502840.X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E04H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体积地下构筑物的预制单元装配构造,包括中间单元、端部单元和连接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与所述中间单元、所述中间单元与所述端部单元分别通过所述连接单元拼装后形成第一注浆孔,所述中间单元、所述端部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之间通过水平定位螺栓固定连接,所述中间单元、所述端部单元和所述连接单元的连接处分别覆盖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与所述连接处通过竖向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本发明实现了当前在变电站内尚未实践的大体积事故油池或消防水池的预制装配化,且在工厂加工、现场拼装后仅需简易的操作如螺栓紧固、后注浆后即可完成整个操作作业,该做法不仅方便了运输、吊装,更能够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4164940A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111425344.3
申请日:2021-11-26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低多层免支撑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及建筑物,涉及装配式结构建筑物领域。包括:预制框架柱,侧面设置有悬臂梁,悬臂梁内部的钢筋伸出端部向远离端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一搭接钢筋;预制框架梁,其内部的钢筋伸出端部向远离端部方向延伸形成第二搭接钢筋;连接支承装置,为倒双T形钢板形式,两端分别与悬臂梁的端部、预制框架梁的一端采用可拆卸连接,形成顶部开口的浇筑槽;临时斜撑,两端分别与预制框架柱和连接支承装置可拆卸连接;第一搭接钢筋和第二搭接钢筋均置于浇筑槽内并搭接。所述低多层免支撑装配式超高性能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时,梁、板下方不设临时支撑,无需设置模板,可以降低施工措施费用,提高施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84989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2111163377.5
申请日:2021-09-30
Applicant: 宁波市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E02D33/00 , G06F119/1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次固结效应的吹填土单桩桩侧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其通过对场地吹填土进行一维次固结试验,获得孔隙比‑时间对数(e‑lgt)曲线,利用曲线拟合获得次固结系数及相应计算参数,计算任意时刻的次固结沉降量,获得桩侧负摩阻力中性点位置,并进一步计算得到总的桩侧负摩阻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