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6400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8
申请号:CN202010493314.5
申请日:2020-06-0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虚拟储能的综合能源系统DG消纳策略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能源生产设备、存储设备及负荷等的基础数据;(2)、构建包含电能存储和热能存储的联合虚拟能量存储系统;(3)、构造综合能源系统日运行总成本最小化目标函数;(4)、构造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模型;(5)、构建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新能源消纳策略研究的评估指标,以合理评估优化调度后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性与环保性。本发明计及电动汽车随机充电行为及用户空调负荷的可调度性,制定考虑联合虚拟储能系统的综合能源系统日前最佳调度策略,实现系统安全运行与电能的充分消纳。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499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0489186.7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多风险因素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负荷及分布式新能源出力随机模型;基于半不变量法建立配电网状态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以及概率分布函数;构建配电网运行安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典型场景下的配电网运行经济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条件风险价值转化典型场景的经济性运行风险指标;以可消纳的分布式新能源功率最大化为目标,构建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目标函数;构建考虑多风险因素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约束条件,求解新能源消纳最优化问题。本发明方法能够处理新能源的随机特性,利用多维度多层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兼顾配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实现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1628499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89186.7
申请日:2020-06-02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湖州供电公司 , 浙江泰仑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计及多风险因素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能力评估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建立负荷及分布式新能源出力随机模型;基于半不变量法建立配电网状态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以及概率分布函数;构建配电网运行安全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典型场景下的配电网运行经济性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条件风险价值转化典型场景的经济性运行风险指标;以可消纳的分布式新能源功率最大化为目标,构建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目标函数;构建考虑多风险因素的配电网新能源消纳约束条件,求解新能源消纳最优化问题。本发明方法能够处理新能源的随机特性,利用多维度多层级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兼顾配电网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性要求,实现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8157141A
公开(公告)日:2024-06-07
申请号:CN202410270241.1
申请日:2024-03-11
Applicant: 东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网‑馈线‑台区多层级自治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涉及能源优化与调度技术领域,包括:接收主网‑馈线‑台区多层级相关数据,根据主网‑馈线‑台区多层级相关数据进行灵活性资源特性分析,将主网‑馈线‑台区多层级相关数据输入至预先建立的主网‑馈线‑台区分层分区优化调度模型内,通过台区层自治控制,输出得到优化结果;将优化结果反馈至馈线区,馈线区根据优化结果计算得出模块度函数指标,根据模块度函数指标对馈线区进行区域划分,得到多个划分区域;根据多个划分区域,通过SPPA‑ADMM算法对主网‑馈线‑台区分层分区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输出得到优化调度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842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03104.3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协同策略配电网韧性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配电网韧性评估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接收配电网的电气拓扑信息、线路时序故障状态、节点电源和负荷时序有功功率;然后根据预先建立的配电网的系统性能函数,得到配电网韧性评估指标;再将基于最大生成树的算法和配电网的电气拓扑信息输入预先建立的多源协同策略优化模型内,得到多源协同运行策略;将线路时序故障状态、节点电源和负荷时序有功功率利用多源协同运行策略进行滚动优化,得到各个时段内的电源负荷时序功率;最后利用电源负荷时序功率和配电网韧性评估指标得到经过多源协同运行策略优化后的配电网韧性评估结果。
-
公开(公告)号:CN11640222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87720.7
申请日:2023-04-12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G06Q10/04 , G06Q10/0637 , G06Q50/06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配电网协同调度方法、系统及设备,涉及电力系统配电网调度优化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构建的多元新兴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模型进行博弈均衡分析,其中,多元新兴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模型包括5G基站聚合商投标模型、EV聚合商投标模型和电力交易中心出清模型;根据博弈均衡分析结果,对多元新兴负荷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模型的目标函数进行转化,并分别求解所述5G基站聚合商投标模型、EV聚合商投标模型和电力交易中心出清模型;构建多元新兴负荷聚合商市场结算模型,包括5G基站聚合商结算模型和EV聚合商结算模型。本发明解决了解决新兴负荷多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投标问题及考虑配电网安全与阻塞的市场出清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098012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563282.6
申请日:2021-05-24
Applicant: 东南大学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含DG配电网的区域自治能力评估方法,涉及供电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输入配电网内线路、保护装置、分布式能源、负荷等元素基础数据;(2)、构建极端风灾事件模型以及灾害影响评估模型;(3)、构建配电网内分布式能源出力和负荷需求模型;(4)、构建极端风灾事件下,负荷节点和系统的最优恢复模型,形成相应目标函数及约束条件;(5)、基于模拟极端事件下负荷节点及系统的状态,构建负荷及系统区域自治能力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595891A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210235358.7
申请日:2022-03-11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配电网电压及潮流越界风险评估方法、系统及设备包括:获取风速、光照强度以及负荷需求;根据风速、光照强度以及负荷需求结合预先构建的风险评估模型得到目标函数最小值;由目标函数最小值对应的风速、光照强度和负荷需求结合预先构建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值,并基于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值对配电网风险进行评价;其中,概率密度函数是对风速、光照强度以及负荷需求的历史数据和预测数据的偏差采用高斯分布拟合得到的;风险模型是以失负荷风险、分布式新能源消纳能力、运行成本、变压器损耗和碳排放之和最小为目标,以及为目标设置的约束条件构建的。基于概率密度函数得到风险综合评价指标值适用于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1445078A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2010242549.7
申请日:2020-03-31
Applicant: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预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获取源荷时空序列数据的特征因子集;(2)采用互信息理论选取输入变量;(3)对上述输入变量建立预测模型,比较预测误差大小,确定最优的输入变量;(4)在选取最优输入变量集合的基础上,建立基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综合能源系统多元负荷预测模型。本发明基于源荷时空序列数据的特征因子集,结合多特征因子有效性分析结果,研究利用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源荷数据日前预测;该方法有利于综合能源系统中的经济调度和优化运行,进一步减轻环境压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95027A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910220294.1
申请日:2019-03-22
Applicant: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东南大学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IPC: H02J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阶段区域用户能量管理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以区域用户日前购电成本最小为目标获取预测日区域用户的用电计划;以区域用户综合调节成本最小为目标调节所述预测日区域用户的用电计划;将调节后的预测日区域用户的用电计划下发至用户。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基于负荷聚集商集群控制机制,建立了日前和实时能量管理的两阶段优化模型,通过实时阶段对日前能量管理方案进行修正,从而优化了负荷聚集商下的各用户用电方案,最大化地提高了光伏利用率,极大提高了用户用电的智能化程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