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6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847456.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装置扰动下的主动式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变电站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行波波形;然后利用利用分支线路末端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随后,提取上述主动扰动式下行波波头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时刻,推算配电线路参数;一旦出现故障,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获取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形,提取到达时刻,据此开展配电线路故障行波区段定位并定位故障位置。本发明避免了配电线路参数缺失或误差对故障定位的影响,提高了配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706048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909922.3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 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适应多类型故障的微电网群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方法,包括:(1)采用微分方程描述单个微电网内部功率、频率以及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构建单个微电网的动态响应模型;(2)综合考虑不同微电网之间输电线路和柔性互联装置的通信连接关系,构建多个微电网群的动态响应模型;(3)综合考虑动态响应模型中微电网之间输电线路或柔性互联装置故障、微电网内发电机跳闸故障、微电网内负荷失电故障、微电网之间通信线路故障,判断故障类型,根据故障类型判断结果,实施微电网群柔性互联协调控制。本发明提高了网络的代数连通性和鲁棒性,使得系统更加稳定,可以有效保障微电网群的稳定、安全运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7424.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故障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的标定方法,包括:利用小波分析多尺度分解下标定不同的行波到达时刻;利用Prony分析方法得到配电线路行波传感器记录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头的幅频信息;选出使定位误差最小的行波到达时刻,并得出标定出该行波到达时刻对应的小波分析算法最佳分解尺度,将幅频信息与最佳分解尺度进行关联得到关联库;一旦出现故障,根据故障暂态行波波头的幅频信息通过关联库进行匹配查找,形成小波分析算法最佳分解尺度,利用小波分析最佳分解尺度上模极大值标定出故障行波的到达时刻。本发明可自适应选取最优的小波分解尺度来标定行波到达时刻,可提高配电线路行波波头衰减特征下的波头到达时刻标定算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4B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210847385.X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零模和线模行波融合下的配电线路行波定位方法,先构建面向故障定位的配电线路描述方程式;然后获取故障产生的零模行波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的时刻t1和到达末端节点的时刻t2,获取故障产生的线模行波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的时刻t3和到达末端节点的时刻t4;再次,根据t1、t2,以及t3、t4,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最后根据确定的故障发生区段,以及时刻差t1‑t3和时刻差t2‑t4,最终确定故障位置。本发明可在仅利用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两个行波传感器实现故障定位,避免分支线路影响到配电线路行波定位的准确性,也避免了在分支线路末端装设行波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958241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95180.X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应急供电恢复方法,包括:建立台区应急供电恢复系统;建立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的微应用框架,包括通用源网荷储接入APP和源网荷储协同应急恢复APP;通用源网荷储接入APP基于统一的通讯协议框架、采用可配置的物模型以及可扩展的通讯协议插件技术,实现各类端设备统一接入;源网荷储协同应急恢复APP基于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边缘计算,采用自动化切换控制策略,实现在不同紧急情况下,配电台区内源荷储之间的并离网快速切换和协同,最大限度保障关键负荷的可靠供电。本发明通过协调配电网内电源侧、网络侧、负荷侧以及储能侧,大幅提高重要负荷的供电可靠性,缩短上级电源失电恢复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6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7456.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力电子装置扰动下的主动式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先利用变电站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行波波形;然后利用利用分支线路末端电力电子装置,产生主动扰动式下的行波波形;随后,提取上述主动扰动式下行波波头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时刻,推算配电线路参数;一旦出现故障,记录配电线路起始端和末端节点获取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形,提取到达时刻,据此开展配电线路故障行波区段定位并定位故障位置。本发明避免了配电线路参数缺失或误差对故障定位的影响,提高了配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的精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4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210847385.X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IPC: G01R3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零模和线模行波融合下的配电线路行波定位方法,先构建面向故障定位的配电线路描述方程式;然后获取故障产生的零模行波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的时刻t1和到达末端节点的时刻t2,获取故障产生的线模行波到达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的时刻t3和到达末端节点的时刻t4;再次,根据t1、t2,以及t3、t4,确定故障发生的区段;最后根据确定的故障发生区段,以及时刻差t1‑t3和时刻差t2‑t4,最终确定故障位置。本发明可在仅利用配电线路起始端节点和末端节点处的两个行波传感器实现故障定位,避免分支线路影响到配电线路行波定位的准确性,也避免了在分支线路末端装设行波传感器。
-
公开(公告)号:CN115308525B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210847424.6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湖北方源东力电力科学研究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配电线路故障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的标定方法,包括:利用小波分析多尺度分解下标定不同的行波到达时刻;利用Prony分析方法得到配电线路行波传感器记录的故障暂态行波波头的幅频信息;选出使定位误差最小的行波到达时刻,并得出标定出该行波到达时刻对应的小波分析算法最佳分解尺度,将幅频信息与最佳分解尺度进行关联得到关联库;一旦出现故障,根据故障暂态行波波头的幅频信息通过关联库进行匹配查找,形成小波分析算法最佳分解尺度,利用小波分析最佳分解尺度上模极大值标定出故障行波的到达时刻。本发明可自适应选取最优的小波分解尺度来标定行波到达时刻,可提高配电线路行波波头衰减特征下的波头到达时刻标定算法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2125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40231.3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蜉蝣算法的配电网反时限过流定值整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以配电网主保护、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和保护协调度为目标函数,结合考虑保护选择性、灵敏性要求的约束条件,建立保护优化整定的数学模型;S2、在蜉蝣算法的基础上,利用Halton序列生成超均匀分布的初始蜉蝣种群,并引入变步长策略合理化搜索机制和加入随机扰动,得到改进的蜉蝣算法;S3、利用改进的蜉蝣算法对保护优化整定的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得到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的协调策略。本发明克服保护易受故障类型影响的缺陷,能够自动实现配电线路的整定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813315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88715.2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下储能电池的控制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控制处于互联并网运行模式下的交直流混合微电网的本地设备采用主从控制策略;根据储能电池的实际储能量和直流子微网的功率盈余或缺损情况,确定在预设的多种功率模式之间的切换策略:响应于储能电池的储能量大于20%、小于80%,储能电池工作在充放电模式;响应于储能电池的储能量大于等于80%、风电和光伏最大功率输出功率小于直流负荷,储能电池工作在只放电不充电,用于补充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功率缺额;响应于储能电池的储能量小于等于20%、风电和光伏最大功率输出功率大于直流负荷,储能电池工作在只充电不放电,用于吸收交直流混合微电网中的盈余功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