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567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465014.5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压支撑功能的柔性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控制方法为:在正常供电馈线发生故障后,柔性切换开关迅速切除故障,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的三相IGBT逆变器向负载独立提供功率,同时采用预同步控制单元,判断是否满足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的条件,当符合条件时,将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由并网后的馈线为负载供电。整个柔性切换开关的控制简单,在馈线柔性切换过程中平稳、快速;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避免采用锁相环得到电网侧电压相位信息,大幅提升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567014A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210465014.5
申请日:2022-04-29
Applicant: 武汉大学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电压支撑功能的柔性切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属于电力电子变换器技术领域,控制方法为:在正常供电馈线发生故障后,柔性切换开关迅速切除故障,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的三相IGBT逆变器向负载独立提供功率,同时采用预同步控制单元,判断是否满足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的条件,当符合条件时,将三相IGBT逆变器与待并网馈线并网,由并网后的馈线为负载供电。整个柔性切换开关的控制简单,在馈线柔性切换过程中平稳、快速;采用虚拟同步发电机控制单元控制,避免采用锁相环得到电网侧电压相位信息,大幅提升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7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210031104.3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H02J3/46 , H02J3/28 , H02J3/24 , G06F30/25 , G06Q10/04 , G06Q10/06 , G06Q50/06 , G06N3/00 , G06N7/08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二阶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群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先分别构建微电网群内部各类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以微电网群综合运行成本最小、风光消纳率最大、联络线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的微电网群优化调度模型,然后以风电、光电、储能、柴油机组出力作为粒子群的位置,适应度函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二阶粒子群算法求解上述优化调度模型,以得到微电网群的优化调度方案。该方法不仅在使微电网群整体的运行成本最低的同时降低了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冲击,而且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94201B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111132232.9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优潮流的微电网等值建模方法,其先根据微电网内负荷和电源的历史运行参数预测下一日的负荷、风电和光伏出力,再基于负荷、风电和光伏预测的误差建立源侧的不确定概率分布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不确定模型多次抽样以生成多种运行场景,然后利用微电网内潮流优化模型对多种运行场景优化求解,得到各运行场景下微电网联络线上的潮流波动曲线,随后将潮流波动曲线数据拟合得到一条联络线功率波动曲线,最后将波动曲线上下平移,使通过平移形成的运行区域覆盖99%以上的运行点,该平移区域即为微电网的等值模型。该方法适用于多微电网之间的协同调控、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调度、微电网的日前‑日内经济性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462213A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210031102.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06 , H02J3/38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含柔性连接设备的微电网组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先分别构建分布式电源出力概率分布模型和负荷功率概率分布模型,再建立微电网组网中元件设备的“工作‑故障”两状态模型,然后基于构建的模型,采用序贯模拟法对微电网组网网架进行运行模拟,计算网架的供电可靠性。该方法实现了含柔性连接设备的微电网组网供电可靠性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3794201A
公开(公告)日:2021-12-14
申请号:CN202111132232.9
申请日:2021-09-27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最优潮流的微电网等值建模方法,其先根据微电网内负荷和电源的历史运行参数预测下一日的负荷、风电和光伏出力,再基于负荷、风电和光伏预测的误差建立源侧的不确定概率分布模型,并利用蒙特卡洛方法对不确定模型多次抽样以生成多种运行场景,然后利用微电网内潮流优化模型对多种运行场景优化求解,得到各运行场景下微电网联络线上的潮流波动曲线,随后将潮流波动曲线数据拟合得到一条联络线功率波动曲线,最后将波动曲线上下平移,使通过平移形成的运行区域覆盖99%以上的运行点,该平移区域即为微电网的等值模型。该方法适用于多微电网之间的协同调控、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调度、微电网的日前‑日内经济性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607B
公开(公告)日:2022-09-02
申请号:CN202210670771.6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馈线柔性切换拓扑结构,包括多个与馈线一一对应的柔性切换拓扑模块,每个柔性切换拓扑模块均包括三相H桥电路、三相组式变压器、GTO模块、滤波电感、直流电容,三相H桥电路的交流侧与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直流侧通过直流电容与其它柔性切换拓扑模块上的三相H桥电路的直流侧连接,三相组式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两端分别并联在GTO模块的两端,三相组式变压器的副边一端与滤波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副边另一端作为中性点与N线连接,GTO模块的一端通过馈线与配电网连接,GTO模块的另一端与负载端连接。本发明实现了馈线正常运行下各馈线之间的平滑切换。
-
公开(公告)号:CN114462213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210031102.4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G06F30/20 , G06Q50/06 , H02J3/00 , H02J3/06 , H02J3/38 , G06F113/04 , G06F119/02
Abstract: 一种含柔性连接设备的微电网组网供电可靠性评估方法,该方法先分别构建分布式电源出力概率分布模型和负荷功率概率分布模型,再建立微电网组网中元件设备的“工作‑故障”两状态模型,然后基于构建的模型,采用序贯模拟法对微电网组网网架进行运行模拟,计算网架的供电可靠性。该方法实现了含柔性连接设备的微电网组网供电可靠性的准确评估。
-
公开(公告)号:CN114400712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031104.3
申请日:2022-01-12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IPC: H02J3/46 , H02J3/28 , H02J3/24 , G06F30/25 , G06Q10/04 , G06Q10/0631 , G06Q50/06 , G06N3/006 , G06N7/08 , G06F111/04 , G06F111/08 , G06F113/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改进二阶粒子群算法的微电网群优化调度方法,该方法先分别构建微电网群内部各类设备的数学模型,并建立以微电网群综合运行成本最小、风光消纳率最大、联络线功率波动最小为目标的微电网群优化调度模型,然后以风电、光电、储能、柴油机组出力作为粒子群的位置,适应度函数作为目标函数,采用改进二阶粒子群算法求解上述优化调度模型,以得到微电网群的优化调度方案。该方法不仅在使微电网群整体的运行成本最低的同时降低了微电网并网对配电网的冲击,而且提高了算法的精度和计算速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759607A
公开(公告)日:2022-07-15
申请号:CN202210670771.6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武汉大学
Abstract: 一种多馈线柔性切换拓扑结构,包括多个与馈线一一对应的柔性切换拓扑模块,每个柔性切换拓扑模块均包括三相H桥电路、三相组式变压器、GTO模块、滤波电感、直流电容,三相H桥电路的交流侧与滤波电感的一端连接,直流侧通过直流电容与其它柔性切换拓扑模块上的三相H桥电路的直流侧连接,三相组式变压器的原边绕组两端分别并联在GTO模块的两端,三相组式变压器的副边一端与滤波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副边另一端作为中性点与N线连接,GTO模块的一端通过馈线与配电网连接,GTO模块的另一端与负载端连接。本发明实现了馈线正常运行下各馈线之间的平滑切换。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