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84142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1591902.8
申请日:2022-12-0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C07F9/6593 , H01M10/0567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含氮硅烷侧基的环三磷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所述含氮硅烷侧基的环三磷腈具有如下结构式。本发明制备的新型含氮硅烷侧基的环三磷腈化合物作为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电解液的添加剂,具有优异的阻燃效果,同时本发明制备的该新型含氮硅烷侧基的环三磷腈化合物对锂电池的电池性能没有负面影响,还可以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以及容量保持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236542A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654027.7
申请日:2022-06-09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92 , G01R31/385 , G01R31/387 , G01L5/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根据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表面压力、开路电压和SOC值,得到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待对比压力‑SOC曲线;将所述待对比压力‑SOC曲线各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减去标准压力‑SOC曲线在同一SOC值对应的表面压力得到的第一压力差值,与各SOC值一一对应,得到第一压力差值‑SOC曲线;若在标准坐标系中,所述第一压力差值‑SOC曲线位于阈值曲线的下方,则确定所述待评估锂离子电池未析锂。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锂离子电池析锂评估方法可以得到更高的判析锂评估精度,从而提高析锂评估的准确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078423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42094.0
申请日:2021-03-30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50/569 , H01M10/42 , H01M10/4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压‑温度耦合测量方法及其装置;所述电压‑温度耦合测量方法,在电池内部同步引入温度传感器和参比电极,所述温度传感器和参比电极外接到电压温度记录仪上,同步记录电池内部的温度变化以及正负极电压的变化;所述装置的裸电芯包括叠片设置的隔膜、n片正极极片、n+2片负极极片、1片测试片,n≥2;所述测试片由基底材料、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和参比电极组成;所述若干个温度传感器和所述参比电极固定在所述基底材料上;在待测温的位置,用所述测试片代替正极极片,并通过隔膜将所述测试片与其两侧的负极极片隔开。本发明可实现同步测试电池正负极电位随内部温度的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549905.4
申请日:2024-11-01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4 , H01M4/66 , H01M10/0525 , H01M10/0562 , H01M10/44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负极极片。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负极极片包括:复合集流体;硅负极涂层,所述硅负极涂层设置在所述复合集流体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复合集流体包括金属层和弹性体层,所述金属层设置在所述弹性体层的两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负极极片,在脱嵌锂过程中产生的应力减少,活化过程的容量更加稳定,衰减更少,对固态电池的性能有正向的提高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035065B
公开(公告)日:2024-03-29
申请号:CN202111198343.X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8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包括:进行循环测试;确定测试阶段的充电最大应力与循环周数的拟合关系式;建立电池使用过程中已完成周数的信息数据库;确定当次充电过程的等效最大应力;建立当次充电过程的应力预测计算公式,应力预测计算公式为关于电池容量的应力计算公式;将电池容量带入应力预测计算公式获得当次充电过程的实时预测应力;通过实时预测应力获得应力安全预警阈值。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阈值计算过程具有实时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固定值的安全阈值的方法,具有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656531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310536492.5
申请日:2023-05-12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67 , H01M10/052 , H01M50/4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宽温电解液、宽温电池及制备方法,该宽温电解液包括:锂盐、有机溶剂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由双(三甲基硅烷)亚硫酸酯(BTMSS)和其他添加剂组成。BTMSS中的三甲基硅基既可以与电解液中的水分及HF反应,提升电解液在高温高电压环境下的稳定性;又可以与电解液中的LiPF6反应生成具有降低阻抗能力的LiPF2O2,从而提升电解液的低温性能。BTMSS中的亚硫酸酯基团可以在负极形成富含ROSO2Li的高延展性低阻抗SEI层,以适应电池在低温循环中硅负极的体积膨胀;而且形成的SEI层更加致密和均匀,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以及电解液中PC和溶剂化锂离子的共嵌入。
-
公开(公告)号:CN109671986B
公开(公告)日:2021-12-28
申请号:CN201811604766.5
申请日:2018-12-26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10/058 , H01M50/60 , H01M50/673 , H01M50/6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真空除气时定量控制除液量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其中,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除气针、连接管、换向阀;所述换向阀分别通过抽气管路和补液管路与电解液存储罐相连接;所述电解液存储罐分别与真空管路和压缩空气管路相连接;所述真空管路上装有第一开关,所述压缩空气管路上装有第二开关。本发明将真空除气和电解液补偿相结合,通过电解液补偿回路,将抽真空过程中排出的电解液定量补偿到锂电池内部,达到控制除气电解液量的目的。再有,本发明将真空回路和补液回路与锂电池连接密封,不存在电解液蒸汽外泄导致腐蚀设备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976432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510011331.3
申请日:2025-01-03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H01M4/13 , H01M4/139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极及其制备方法和电池,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电极包括:第一导电层、活性材料层和第二导电层,活性材料层夹设于第一导电层和第二导电层之间;第一导电层表面分为活性涂层区和与其一个边紧邻的空箔区;活性涂层区的两个相对的表面各自附着活性材料层;空箔区分为靠近活性材料层的第一空箔区和远离活性材料层的第二空箔区;第二导电层连续附着于活性材料层的远离第一导电层的表面、活性材料层的靠近空箔区的侧壁以及第一空箔区的表面。采用本申请设计的高面容量双层导体电极,电池内阻降低至23~34.8mΩ,能量密度提升至101%~131%,IC充电恒流比提高至73.8%~88.3%,改善效果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1791323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822000.5
申请日:2023-12-27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性正极材料及原位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和电池。改性正极材料,包括:正极活性材料,和包覆在所述正极活性材料表面的聚合物包覆层;其中,所述聚合物包覆层由路易斯酸引发聚合物单体上的氧杂环侧基开环聚合形成交联网络并固化得到。本发明还提供原位正极极片制备方法及电池。本发明可在极片制作过程中通过原位交联固化实现多功能聚合物包覆层。本发明通过在正极活性物质表面包覆含有氧杂环侧基的聚合物,可以原位螯合过渡金属离子,抑制正极活性材料中的过渡金属溶解,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还可以捕获自由基,抑制链式放热反应,从而降低电池热失控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403506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111198343.X
申请日:2021-10-14
Applicant: 国联汽车动力电池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R31/38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安全技术领域,提供一种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包括:进行循环测试;确定测试阶段的充电最大应力与循环周数的拟合关系式;建立电池使用过程中已完成周数的信息数据库;确定当次充电过程的等效最大应力;建立当次充电过程的应力预测计算公式,应力预测计算公式为关于电池容量的应力计算公式;将电池容量带入应力预测计算公式获得当次充电过程的实时预测应力;通过实时预测应力获得应力安全预警阈值。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应力安全阈值获得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阈值计算过程具有实时性,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采用固定值的安全阈值的方法,具有更准确、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