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48997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180023180.3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C09J7/30 , B32B27/00 , C09J5/08 , C09J201/00
Abstract: 在本发明中,提供一种发泡性粘接片,其具有基材和配置于上述基材的至少一个面侧的粘接层,上述粘接层含有固化性的粘接剂和发泡剂,上述粘接层配置于最表面,上述粘接层的粘合力为0N/25mm以上且0.1N/25mm以下,上述粘接层的与上述基材相反的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30以下,上述粘接层的与上述基材相反的面的铅笔硬度为F以上。
-
-
公开(公告)号:CN105934492A
公开(公告)日:2016-09-07
申请号:CN201580005868.3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C09J163/02 , C09J5/06 , C09J7/00 , C09J11/06 , C09J133/06 , C09J153/00 , C09J18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63/00 , B32B37/06 , B32B37/12 , B32B38/10 , B32B2305/72 , C08G59/38 , C08G77/14 , C08L33/06 , C08L63/00 , C08L2205/02 , C09J7/21 , C09J7/35 , C09J2201/128 , C09J2203/326 , C09J2400/263 , C09J2400/286 , C09J2433/00 , C09J2463/00 , C09J248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在能够进行金属之间、金属与有机材料、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粘接的同时,保存稳定性优异、且即使在高温热水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优异的粘接强度。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是含有环氧树脂、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和固化剂而成的粘合剂组合物,上述环氧树脂含有双酚型2官能环氧树脂、3官能以上的环氧树脂而成,上述丙烯酸系树脂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或其改性物。
-
公开(公告)号:CN102712833A
公开(公告)日:2012-10-03
申请号:CN201180005580.8
申请日:2011-01-07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C09J7/02 , C09J133/00 , C09J133/08 , C09J133/20 , C09J163/00 , C09J163/02 , C09J163/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7/00 , C08K5/0025 , C08K5/3155 , C08L33/068 , C08L33/20 , C08L63/00 , C08L2666/04 , C09J7/10 , C09J7/21 , C09J7/30 , C09J133/06 , C09J133/20 , C09J163/00 , C09J163/08 , C09J2201/128 , C09J2201/606 , C09J2201/61 , C09J2205/102 , C09J2433/00 , C09J2463/00 , Y10T428/1476 , Y10T428/24612
Abstract: 本发明要提供具有初始粘着性、且可以将金属彼此、金属与有机材料、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粘接,并且能够不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保持优异的粘接强度的粘着粘接片。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粘着粘接片,是将第1离型纸、粘着粘接层和第2离型纸按此次序叠层而成的粘着粘接片,所述粘着粘接层含有粘着粘接剂,所述粘着粘接剂至少含有丙烯酸系树脂、环氧系树脂和固化剂,所述环氧树脂的含量,相对于丙烯酸系树脂100份,以质量基准计含有175~300份。
-
-
公开(公告)号:CN104968745A
公开(公告)日:2015-10-07
申请号:CN201280078196.5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C09J163/00 , C09J5/06 , C09J7/00 , C09J7/02 , C09J133/08 , C09J153/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63/00 , C08L33/06 , C08L53/00 , C08L53/005 , C08L63/00 , C09J5/06 , C09J7/10 , C09J7/405 , C09J133/08 , C09J133/10 , C09J153/00 , C09J2400/163 , C09J2400/226 , C09J2400/283 , C09J2433/00 , C09J2453/00 , C09J246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粘接剂组成物和使用其的粘接片材。本发明提供下述的粘接剂组合物,该组合物能够进行金属之间、金属与有机材料、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粘接同时还具有韧性,并且即使在高温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优异的粘接强度。本发明的粘接剂组合物为含有环氧系树脂、丙烯酸系树脂以及固化剂而成的粘接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上述丙烯酸系树脂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型共聚物或其改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749018A
公开(公告)日:2024-10-08
申请号:CN202380023545.1
申请日:2023-03-01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泡性粘接片,其是依次具有第一粘接层、基材和第二粘接层的发泡性粘接片,上述第一粘接层及上述第二粘接层含有固化性粘接剂,上述第一粘接层及上述第二粘接层中的至少一者还含有发泡剂,上述第一粘接层的初粘力为0gf以上且不足10gf,上述第二粘接层的初粘力为10gf以上且500gf以下,环刚度为50mN/10mm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07001898B
公开(公告)日:2020-10-27
申请号:CN201580063762.9
申请日:2015-11-27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C09J163/02 , C09J7/30 , C09J7/21 , C09J11/06 , C09J109/00 , C09J133/04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粘合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粘合剂组合物的粘合片材,该粘合剂组合物能够将轻量复合树脂与轻量金属部件以高强度粘接,并且即使在外部气温变化大或者与水或融雪剂接触的情况下也能够保持优异粘接强度。本发明通过下述的粘合剂组合物解决上述课题,该粘合剂组合物至少含有环氧树脂、丙烯酸粒子和固化剂,上述丙烯酸粒子为具有丁二烯系橡胶与聚甲基丙烯酸酯或聚丙烯酸酯的核壳结构体。粘合片材按照在第1离型膜与第2离型膜之间具有由该粘合剂组合物形成的粘合层的方式来构成。
-
公开(公告)号:CN105934492B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580005868.3
申请日:2015-01-16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C09J163/02 , C09J5/06 , C09J7/30 , C09J7/10 , C09J11/06 , C09J133/06 , C09J153/00 , C09J183/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9J163/00 , B32B37/06 , B32B37/12 , B32B38/10 , B32B2305/72 , C08G59/38 , C08G77/14 , C08L33/06 , C08L63/00 , C08L2205/02 , C09J7/21 , C09J7/35 , C09J2201/128 , C09J2203/326 , C09J2400/263 , C09J2400/286 , C09J2433/00 , C09J2463/00 , C09J248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粘合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在能够进行金属之间、金属与有机材料、有机材料与有机材料的粘接的同时,保存稳定性优异、且即使在高温热水环境下也能够保持优异的粘接强度。本发明的粘合剂组合物是含有环氧树脂、环氧改性有机硅树脂、丙烯酸系树脂和固化剂而成的粘合剂组合物,上述环氧树脂含有双酚型2官能环氧树脂、3官能以上的环氧树脂而成,上述丙烯酸系树脂含有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二元共聚物或其改性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591600A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380018418.2
申请日:2023-01-16
Applicant: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IPC: C09J7/30 , B32B27/00 , C09J5/08 , C09J11/06 , C09J201/00
Abstract: 一种发泡性粘接片,其具有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一粘接层含有固化性的粘接剂及发泡剂,所述第二粘接层配置于第一粘接层的一个面侧,含有固化性的粘接剂且不含有发泡剂,第一粘接层及第二粘接层的除粘力为0gf以上且不足10gf,按照使发泡性粘接片发泡固化直至从第一粘接层的与第二粘接层相反的面到第二粘接层的与第一粘接层相反的面的厚度达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距离为止时,下述式(1):E=(G1‑T2)/T1(E:发泡比率,G1: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距离,T1:发泡固化前的第一粘接层的厚度,T2:发泡固化前的、从第一粘接层的与第二粘接层相反的面到第二粘接层的与第一粘接层相反的面的厚度)所示的发泡比率E成为超过1.0且8.5以下的方式,设定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以及从第一粘接层的与第二粘接层相反的面到第二粘接层的与第一粘接层相反的面的厚度。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