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287765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813681.8
申请日:2022-07-1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单晶氧化铜纳米线和铜纳米线的简易制备方法。本发明利用恒温加热台加热透射电镜用的普通铜载网,并保温3‑5h,可以制备单晶氧化铜纳米线。将载有氧化铜纳米线的铜网放入还原性气氛中加热保温1‑3h得到单晶铜纳米线。本发明是一种简单廉价的纳米线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50439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768286.8
申请日:2021-07-0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环境气氛电镜原位加热和原位通电样品的制备方法。先利用聚焦离子束沉积一层1‑2μm的保护层,然后用较大束流减去目标样品周围多余的材料,得到一个微米片,在不转移目标样品的前提下继续用低束流进行样品减薄直至样品厚度为100‑200nm;将样品转移到机械手上,用较低的束流和电压在机械手上进行精减薄使其厚度达到50‑70nm,最终转移到芯片上的一种样品制备的方法。本方法可以在不损伤芯片,保证芯片的气密性的前提下,制备具有高分辨率,低损伤,薄度良好的环境透射样品。本发明是一种不损坏芯片的原位环境芯片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301941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250208.9
申请日:2021-03-08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B01J27/24 , B01J23/60 , B01J23/62 , B01J37/02 , B01J37/08 , B01J37/18 , C07C5/333 , C07C11/06 , C07C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轻质烷烃脱氢制烯烃催化剂、其制备方法及应用,所述催化剂为负载型,纤锌矿型高比表面积多孔氮化铝纳米粉做载体,催化活性相为Pt‑M二元合金纳米簇,其中Pt为活性组分,M为金属助剂,为Zn、Cu、Sn、Ga或In;催化剂中Pt的质量百分数为0.1~5.0wt%,M的质量百分数为0.1~10wt%。所述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氮化铝载体表面预水解,在其表面负载活性和助剂组分,经焙烧和还原自刻蚀生成纳米合金簇。相比于传统氧化铝负载催化剂,本发明获得的催化剂用于丙烷和异丁烷脱氢反应,显著提升了目标烯烃产物的选择性和时空收率,显示出了优越的反应稳定性和可循环再生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062818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0923965.0
申请日:2019-09-27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哑铃型共聚物的增韧型环氧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该增韧型环氧树脂在环氧树脂组合物中引入哑铃型共聚物作为增韧剂,其各组分质量分数如下:100质量份的环氧树脂;10~100质量份的哑铃型共聚物;10~100质量份的固化剂;0~3质量份的促进剂。哑铃型共聚物由中间链段和两端的哑铃型结构组成,通过哑铃型共聚物的侧链结构,改善大分子增韧剂和环氧树脂之间的相容性,为大分子增韧剂在环氧树脂中形成形变的第二微相结构提供足够的作用力。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是,哑铃型共聚物在环氧树脂中形成较大尺寸的非球形的第二微相结构,能有效地改善环氧树脂韧性,同时消除塑化效应,抑制其他性能下降。
-
公开(公告)号:CN111024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申请号:CN201911357081.X
申请日:2019-12-2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G01N23/04 , G01N23/20058 , G01N23/200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射电子显微镜双倾样品杆,包括顺次相连的样品台、样品杆外壳、样品杆内芯和手柄四个主要部分。样品台上装有可旋转样品坩埚、可拆卸式压片以及微调齿轮,样品可随可旋转坩埚绕电子束入射方向旋转;样品杆外壳与样品台固定连接,外壳部分可以与电镜测角台合理匹配;样品杆内芯前端为与微调齿轮配合的传动齿条,后段与手柄内的直线伺服电机通过联轴器连接,内芯直线运动带动可旋转坩埚转动;手柄内部设有控制内芯运动的直线伺服电机及传动机构。本发明的倾转方式采用绕轴向翻转和绕电子束入射方向旋转相结合的方式。与现有样品杆相比,所设计的双倾样品杆β方向的倾转角度提高了67%,大大提高了现有双倾样品杆的测试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65715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36178.6
申请日:2018-09-06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J5/22 , C08L53/02 , C08L25/06 , C08F8/24 , C08F297/04 , C08F112/08 , H01M8/1041 , H01M8/10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聚苯乙烯复合膜及制备方法。该膜材料以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和聚苯乙烯为基体,将二者功能化后以不同比例溶液共混,加入交联剂后制膜,在非均相状态下经季胺盐化和碱化后制得一系列阴离子交换膜。所制备的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聚苯乙烯复合膜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简单易行的物理复合技术对膜内的微相分离结构进行有效调控,从而显著提高离子传输效率。2)将苯乙烯系热塑弹性体的韧性和聚苯乙烯的高强度想结合,能够赋予复合膜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尺寸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70007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1114015.0
申请日:2017-11-13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1/728 , C08J3/24 , C08J2353/02 , C08J2375/04
Abstract: 一种具有自交联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属于静电纺丝领域。将弹性体聚合物在溶剂中均匀分散,制备相应的纺丝溶液,对纺丝溶液进行静电纺丝,通过纺丝溶液浓度及纺丝电压调节分子链解缠结行为及弹性体纤维松弛行为之间的平衡,使弹性体纤维之间实现自交联,制备具有自交联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为:首先,弹性体纤维丝之间的自交联结构,能强化相邻纤维丝之间的作用力,提升纤维膜强度。其次,这种方法不需要经过后处理就能形成交联结构,节省了时间,节约了成本,有利于大规模生产。另外,与其他聚合物体系混纺时,不仅能强化复合型聚合物纤维膜的强度,还能获得多功能聚合物纤维复合膜。
-
公开(公告)号:CN106906572A
公开(公告)日:2017-06-30
申请号:CN201710153811.9
申请日:2017-03-15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D04H1/728 , D01D5/003 , D01D5/0069 , D01D5/0076 , D01D5/0092 , D04H1/541 , D04H1/5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的静电纺丝纤维膜的制备方法。将构成粘结材料的组分在混合溶剂中均匀分散,制备相应的纺丝溶液,与另一种聚合物的纺丝溶液同时纺丝,形成在微纳结构上相互粘结的两种纤维丝膜:一)粘结材料形成相对独立的纤维丝,与另一种聚合物纤维丝相互贯穿,构成互穿网络结构;二)粘结材料包覆在另一种聚合物纤维丝外围,形成复合型纤维丝膜。粘结材料在微纳尺寸上发生部分粘连,使得相邻的纤维丝之间发生粘结作用。本发明的效果和益处为:通过粘结材料在微纳尺寸上形成粘连结构,强化相邻纤维丝之间的作用力,提升纤维膜强度。同时,还能促进不同聚合物纤维丝之间协同发挥作用,获得多功能聚合物纤维复合膜。
-
公开(公告)号:CN105363620A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10640311.9
申请日:2015-09-30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05C1/08 , B05C1/0808 , B05C11/02 , B05C1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制备吸波涂层装置的滚头结构,属于机械自动化和材料科学的交叉技术领域,包括:滚筒本体和固定架。所述滚筒本体和两侧的固定架采用分体设计,采用螺栓连接;所述滚筒本体沿轴向设有凹部,能有效解决涂层被滚筒黏带的问题,保证涂层表面的质量;所述固定架主要包括通孔,导行线,支撑面螺纹孔等特殊设计,来保证滚头结构的稳定;从而简化实验室涂层的制备过程、提高研究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50510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70719.6
申请日:2024-11-21
Applicant: 大连理工大学
IPC: C08F263/04 , C08F259/04 , C08F287/00 , C08F212/08 , C08F212/36 , C08F212/14
Abstract: 一种功能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高分子化学及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采用“一锅法”制备功能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将分散剂溶于去离子水和乙醇的混合溶液中形成分散介质,通过机械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在苯乙烯中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功能聚合物或/和功能单体,超声混合均匀后倒入分散介质中,通过持续机械混合获得稳定反应体系后开始升温反应;反应结束后,待冷却至室温再对样品进行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得到功能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本发明所制备的微球不仅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还解决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制备工艺复杂、功能化程度低及价格昂贵的问题,有益于功能化聚苯乙烯复合微球后续的推广应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