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84636B
公开(公告)日:2019-07-09
申请号:CN201710445761.1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形成的封闭工作腔体内安装的可周向旋转的半环状的吸液芯,吸液芯下表面形成蒸发腔,上壳体内形成第一控制腔与第二控制腔,第二控制腔内通过中部连接波纹伸缩片的隔板形成上控制腔、下控制腔;上控制腔安装根据受热面温度反馈驱动吸液芯旋转的电机;第一控制腔内有弹性复位装置,下控制腔内有连接波纹伸缩片的传导固定轴;吸液芯上表面上部形成补偿腔,第一控制腔、补偿腔及下控制腔经泄压管连通。本发明通过受驱动可旋转吸液芯变更位置,能实现主动抑制或缓解恒定热流及非恒定热流工况下环路热管的背向导热和漏热。
-
公开(公告)号:CN109853774A
公开(公告)日:2019-06-07
申请号:CN201910198365.2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体化非透光墙体热激活节能建筑系统,以充分利用向阳面建筑表面所获得的低品位太阳辐射能实现降低建筑背阴面墙体能耗。包括非透光墙体和环路热管系统,环路热管系统为由蒸发段、蒸发段集汽器、蒸汽上升段、冷凝段分汽器、冷凝段、冷凝段集液器、液体下降段、蒸发段分液器依次连通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环路热管系统中有相变工质;蒸发段嵌入非透光墙体向阳面的外抹灰层或边坡面层中,冷凝段嵌入非透光墙体背阴面的结构层中或屋顶结构层中;蒸发段的位置低于冷凝段的位置。该系统中的环路热管系统,充分利用了低品位太阳能解决建筑背阴面能耗相对较大的问题,同时,无需任何机械驱动设备,降低了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07101518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445739.7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式双面环形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包括由外壳形成的封闭的工作腔体,工作腔体内通过内侧具有弧面的定位座安装有内弧面内侧形成有独立的补偿腔的可周向旋转的环状吸液芯,环状吸液芯经内弧面上安装的吸液芯旋转轮毂与根据受热面温度控制该环状吸液芯旋转的电机连接,工作腔体的下部形成有独立的下蒸发腔、上部形成有独立的上蒸发腔,上蒸发腔内安装有上吸液芯,上吸液芯的内侧弧面上形成有蒸汽出口槽道。本发明采用旋转式环状吸液芯与上吸液芯配合,实现了环路热管具备双面同时散热的能力有效提升了环路热管抗高热负荷和热冲击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07036474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445740.X
申请日:2017-06-14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IPC: F28D15/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旋转式环路热管蒸发散热装置,包括下壳体与上壳体组成的封闭工作腔体,工作腔体内通过一上定位座与两下定位座对接形成的圆形空间限制安装有在内圆周内侧形成独立的补偿腔的可周向旋转的环状吸液芯,下壳体的外底部为受热面,下壳体与两下定位座及环状吸液芯所包围的空间形成有蒸发腔,环状吸液芯的内圆周上安装有吸液芯旋转轮毂,吸液芯旋转轮毂与根据受热面的温度以控制吸液芯转动的电机的旋转轴相连接。本发明通过封闭工作腔体安装可旋转变更位置的环状吸液芯,通过控制电机根据受热面上的温度反馈而控制环状吸液芯转动以变更位置,可主动有效地抑制或缓解恒定热流以及非恒定热流工况下环路热管的背向导热和漏热等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05790708A
公开(公告)日:2016-07-20
申请号:CN201610304135.6
申请日:2016-05-09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IPC: H02S40/4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2S4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面光伏蒸发冷却散热装置。本发明由光伏板、多孔蒸发结构、支架、底座、水池组成;所述多孔蒸发结构由第一多孔介质层、第二多孔介质层、第三多孔介质层、多孔介质肋柱以及基座组成;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与第二多孔介质层由外往里依次分布在基座上;所述光伏板固定于基座的上表面;所述第三多孔介质层位于所述第二多孔介质层内侧,第三多孔介质层每边分别通过多孔介质肋柱与第二多孔介质层相邻边相连;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与第二多孔介质层的下半部分置于水池中,所述第一多孔介质层与支架的上端固定,所述支架的下端与位于水池底部的底座相连,第三多孔介质层和多孔介质肋柱高度比第一多孔介质层与所述第二多孔介质层低。本发明通过采用相变蒸发冷却太阳能光伏电池,能够大幅降低电池的传热热阻,提升电池的效率及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05246301A
公开(公告)日:2016-01-13
申请号:CN201510737341.1
申请日:2015-11-04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IPC: H05K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散热液冷散热器,旨在提供一种可有效降低流阻,增加散热器单位体积散热量的液冷散热器。包括由底板和上盖组成的密封的工作腔,底板内为蒸发腔;工作腔内有多个散热单元、多个肋柱及与底板平行的隔板,隔板与上盖顶部内壁之间形成第一流道,隔板与底板之间形成第二流道,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连通形成冷却液流道,与第一流道相对的上盖上有液体进口,与第二流道相对的上盖上有液体出口;每个散热单元由连通的绝热腔和冷凝腔组成,绝热腔位于隔板与底板之间,冷凝腔位于隔板上部;绝热腔的下端与蒸发腔连通;底板上有多个穿过隔板的肋柱。该散热器能够有效将被冷却器件的温度维持在安全范围之内,实现散热器的微型化。
-
公开(公告)号:CN104676912A
公开(公告)日:2015-06-03
申请号:CN201510084549.8
申请日:2015-02-16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4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聚光光热蒸发装置,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利用聚光光热转化的能量,提高热泵采暖的实际运行性能的聚光光热蒸发装置。包括由换热管组成的蒸发器、基板、聚光器和透光盖板,所述换热管和聚光器安装于所述基板上,所述聚光器将光聚集到所述换热管上,所述透光盖板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上表面;所述换热管置于所述聚光器与透光盖板组成的密闭空间内。本发明的聚光光热蒸发装置将太阳能应用与热泵蒸发器相结合,解决了传统空气源、土壤源以及水源热泵蒸发器在低温下易结霜,制热效果差,风扇驱动气流与管内工质换热需耗电等弊端,能够有效提高热泵的能效比并减少了能量的消耗。
-
公开(公告)号:CN103706416A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745636.4
申请日:2013-12-27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IPC: B01L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恒温槽系统,提供一种能够稳定性运行的系统。包括压缩机、油分离器、冷凝器、储液器、涡流管、恒温槽、降温换热器、升温换热器、混合腔和恒温控制系统。降温换热器和升温换热器安装于恒温槽内;油分离器的制冷剂出口与热气旁通支路连接;涡流管的热流体出口通过第五调节阀与升温换热器的进口连接;涡流管的冷流体出口通过第三调节阀与降温换热器的进口连接;储液器的第一液体制冷剂出口与液态制冷剂旁通支路连接,热气旁通支路与液态制冷剂旁通支路并联后再与液态制冷剂支路和混合腔的混合流体出口并联后与压缩机的吸气口连接。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
-
公开(公告)号:CN106152509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610819116.7
申请日:2016-09-13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分层循环加热系统。本发明包括水箱、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及水箱加热管路;所述第一盘管、第二盘管、第三盘管通过导热硅脂与水箱外表面紧密接触,所述水箱加热管路的进口管路分为第一加热支路、第二加热支路和第三加热支路,所述第一盘管的入口通过第一电磁阀与第一加热支路相连,所述第二盘管的入口与第二加热支路相连,所述第三盘管的入口通过第二电磁阀与第三加热支路相连;所述水箱加热管路的出口管路分为第一出口支路、第二出口支路、第三出口支路,所述水箱加热管路的出口管路与节流阀的进口相连,所述节流阀的出口与蒸发器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所述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水箱加热管路的进口管路相连。本发明减少热泵热水器运行能耗,减少水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09870052A
公开(公告)日:2019-06-11
申请号:CN201910198380.7
申请日:2019-03-15
Applicant: 天津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换热单元及透光围护结构,旨在提供一种具有蓄能功能的换热单元及具有蓄能功能的被动式透光围护结构,以降低系统使用能耗。该透光围护结构,包括外侧透光层、内侧透光层和相变热工系统,内侧透光层与外侧透光层之间形成空气腔;相变热工系统包括由回路热管蒸发装置、回路热管冷凝装置及回路热管连通管组成的封闭循环系统;回路热管冷凝装置置于空气腔内。该围护结构利用冷凝功能为空气腔提供热能,同时,具有蓄能功能,不需要外部动力装置提供动力,在不增加任何附加能耗的条件下对建筑自身收集的低品位可再生能源进行被动式利用,降低了系统使用能耗。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