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体结构动力电池

    公开(公告)号:CN221057568U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322434570.9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腔体结构动力电池,其中,包括壳体,底壳和四边围合的侧壳,底壳盖合于侧壳的一端形成单端开口的壳体;隔板,沿着垂直于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于壳体内,将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其中,隔板靠近开口的一端低于开口所在平面,使隔板与侧壳在开口处形成台阶安装部;电芯体,包括多个,分别设置于电芯容纳腔内;盖板组件,安装于台阶安装部;设置台阶安装部使得盖板组件沉入壳体内,降低组装的复杂性,实现安装的高效性,壳体内设置隔板目的是提升壳体的结构强度,避免因壳体强度不足而导致电芯体变形的问题,同时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膨胀缓冲装置及电池模组

    公开(公告)号:CN221614122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21696786.0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膨胀缓冲装置及电池模组,其中膨胀缓冲装置,用于放置在电池模组的相邻电芯之间,包括包装袋本体和防火板;所述包装袋本体内封装有待混合反应的液态泡沫和发泡剂;所述包装袋本体包括两个大面,以及位于两个所述大面之间的侧面;所述防火板位于所述包装袋本体的内部或外侧,且所述防火板设置在所述包装袋本体的所述大面上,所述液态泡沫与所述发泡剂在所述包装袋本体内混合反应膨胀后,通过相邻所述电芯之间的指定间隔使所述包装袋本体的侧面形成指定的厚度。本实用新型膨胀缓冲装置在电芯与电芯之间膨胀后形成均匀的缓冲层,保障每个电芯在电池模组中受到同等标准的预紧力,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缓冲装置及电池模组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614039U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21696788.X

    申请日:2024-07-1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领域,公开了一种缓冲装置及电池模组,其中缓冲装置,包括缓冲部件、第一包装膜,以及与所述第一包装膜相对应的第二包装膜;所述缓冲部件放置在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或所述第二包装膜上设置的凹槽内;所述第一包装膜的边侧与所述第二包装膜的边侧相互盖合密封形成一侧开口的腔体;在所述第一包装膜和所述第二包装膜在开口处的一侧设置有夹持密封机构,所述腔体通过所述夹持密封机构实现重复开启或关闭;在所述第一包装膜或所述第二包装膜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允许气流自所述腔体内向外单方向流动的排气装置。本实用新型不会造成整个缓冲装置的破损而无法再次使用,提高了缓冲装置的使用寿命。

    一种动力电池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1150192U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22434228.9

    申请日:2023-09-07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包括壳体,底壳和四边围合的侧壳,底壳盖合于侧壳的一端形成单端开口的壳体;隔板,沿着垂直于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于壳体内,将壳体分成至少两个电芯容纳腔,隔板靠近开口的一端与开口所在平面平齐;电芯体,包括多个,分别设置电芯容纳腔内;盖板组件,盖接于开口外侧壁,隔板沿着垂直于壳体的开口方向设置在壳体内,盖板组件相当于一个中空盖体,盖合在壳体开口侧壁,盖板组件周侧设置有裙边,类似于一条环形的边框,裙边的内壁与壳体开口的外侧壁完全贴合,盖合于壳体开口的侧壁后,再将裙边依次与壳体开口外侧壁进行焊接,这样的设置盖板组件的安装更加简单,定位也更加方便。

    智能电芯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2355194U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20306522.3

    申请日:2024-02-19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电芯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电芯,包括壳体,壳体至少包括两个用于容纳芯堆的容纳腔室,以及设置在相邻的两个容纳腔室之间的弹性腔室;检测组件,检测组件设置在弹性腔室的内壁面;弹性腔室使壳体既能吸收冲击和振动,保护芯堆不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又能通过形变给应变片带来芯堆的变形信号,在弹性腔室内部设置检测组件,能够实时而且更准确地监测电池的温度和形变量,通过线束使得检测数据可以方便地传输到外部系统以供查看,能够及时发现电池异常或者隐患,并且将检测组件与芯堆存放于不同的腔室避免直接接触,有效防止检测组件对芯堆造成损伤,进一步地提高电池的安全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