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6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35108.X
申请日:2022-06-27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71 , H01M50/258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50/30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包括箱体以及电池单体。箱体沿箱体的高度方向具有相对的顶部和底部,底部设置有开口,箱体包括设置于开口的盖体。电池单体以端盖朝向底部的方式倒置于箱体内,端盖设置有泄压机构和电极端子,泄压机构及电极端子均朝向底部设置。在高度方向上,电池单体的端盖与盖体之间具有第一距离H1,第一距离H1与单个电池单体的重量M之比H1/M满足0.2mm/Kg<H1/M<50mm/Kg。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以及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4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18391.8
申请日:2025-01-06
Applicant: 惠州亿纬动力电池有限公司 ,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IPC: H01M50/152 , H01M50/14 , H01M50/627 , H01M50/691 , H01M5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顶盖结构及具有其的电池,包括:绝缘件,设有相互隔离的第二孔和注液入口,所述第二孔用于抽气,所述注液入口用于注液;盖板,与所述绝缘件装配,所述盖板设有与所述第二孔和注液入口连通的至少一个第三孔,本发明中由于抽气孔和注液口是分开的,抽气操作不会干扰注液过程,从而减少了电解液冒液、喷液的风险。这有助于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和整体质量,独立的注液口使得补充电解液变得更加简单和高效,不再需要额外的设备、人手和时间。这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电解液冒液、喷液的情况,也就减少了电解液资源的浪费和清洁处理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40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4725.X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5 , H01M50/103 , H01M50/30 , H01M50/593 , H01M50/586 , H01M10/04 , H01M10/0525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的盖板本体或壳体上设有安装孔和多个支撑台,防爆阀设置在安装孔内,多个支撑台设置在安装孔的周向,多个支撑台与安装孔间隔设置,相邻的两个支撑台之间也间隔设置。塑胶件设置在盖板本体或壳体靠近容置腔的一侧,支撑台背离盖板本体或壳体的端部均朝向塑胶件延伸。在电池发生热失控且塑胶件被熔融后,盖板本体或壳体上设置的多个支撑台能够继续支撑极组,避免安装孔被极组遮挡,高温、高压气体可以流动至安装孔处并通过安装孔内设置的防爆阀定向排出,防爆阀的排气速率高,可以实现快速泄压,电池的安全性良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90573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094724.5
申请日:2025-01-21
Applicant: 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辛雪倩
IPC: H01M50/103 , H01M50/15 , H01M50/30 , H01M50/593 , H01M50/586 , H01M10/052 , H01M10/05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外壳及电池,该电池外壳包括壳体组件、防爆阀和防护支架,壳体组件包括外壳本体和至少一个盖板本体,外壳本体包括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盖板本体,和/或,第二壁面上开设有用于安装防爆阀的安装通孔,防护支架设于容纳腔内,并与极组朝向防爆阀的一侧抵接,每个防护支架与第一壁面的焊接面积为S,且满足,δ×S>1.3F。在发生热失控使绝缘部件受热融化时,利用防护支架对极组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避免极组窜动堵塞防爆阀,并且通过对防护支架与第一壁面的焊接面积S进行限定,从而保证防护支架与第一壁面之间具有足够的连接强度,用以抵御极组在受到高温高压气体推动下对于防护支架的冲击。
-
公开(公告)号:CN119895645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380065712.9
申请日:2023-07-13
Applicant: 福恩能源公司
Abstract: 用于金属‑空气电池组的气体管理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多个电化学电池中的每一个均可包括至少一个空气电极、金属电极、容器以及在容器中的在至少一个空气电极和金属电极之间的液体电解质,其中多个电化学电池中的每一个均在所述容器中的液体电解质上方限定各自的顶部空间。歧管可包括限定共用通气口和出口区域的管道,多个电化学电池中每一个的各自的顶部空间可流体偶联至共用通气口,并与管道的出口区域流体连通。
-
公开(公告)号:CN11989564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80004060.2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IPC: H01M50/30 , H01M50/325 , H01M50/333 , H01M50/342 , H01M50/211 , H01M50/249 , B60L50/6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组。电池组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底板和联接到底板的侧壁;多个电池电芯组件,其设置在底板的上表面上;以及多个排气装置,其联接到底板。
-
公开(公告)号:CN11278702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110266400.7
申请日:2021-03-11
Applicant: 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50/30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5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动力电池包,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包组件,每个电池包组件包括:电池模组阵列,其包括沿排列方向排列的多个电池模组,每个电池模组包括多个电芯,相邻电芯之间设置有电芯隔热元件,在排列方向上,每个电池模组的两侧设置有模组隔热元件;分别位于多个电池模组顶部和底部的顶部组件和底部组件;在与排列方向垂直的方向上,分别设置在电池模组阵列的两侧的侧边梁,其大致平行于排列方向延伸;排烟通道,其通过阀与外部相通,阀在设定条件下可将排烟通道内的气体排放到外部。模组隔热元件、顶部组件、底部组件以及侧边梁被布置成将每个电池模组包围在一个模组分仓内。侧边梁中的至少一个开设有分别连通排烟通道与每个模组分仓的排气口。
-
公开(公告)号:CN1198645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311369009.5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30 , H01M50/20 , H01M50/24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包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芯和支撑结构,壳体包括第一壁,第一壁设有排气阀,第一壁的内壁面设有绝缘层;电芯设于壳体内且包括极组;支撑结构位于极组与第一壁之间,以在极组与第一壁之间形成排气通道,支撑结构的至少部分结构的熔点大于绝缘层的熔点。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池单体,在电池热失控的情况下支撑结构不容易熔化,支撑结构的至少部分仍然支撑于极组与第一壁之间,使得排气通道得以保持畅通,可以降低电芯堵住排气阀的可能性,极组产生的气体可以通过排气通道排至排气阀处并排出壳体外,可以缓解电芯非定向泄压的问题,以降低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983386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359245.3
申请日:2024-09-26
Applicant: 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4 , H01M50/30 , H01M50/298 , H01M50/375 , H01M50/2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储能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能机柜与储能系统,该储能机柜包括柜体、排气管和至少一个设置在柜体内的电池模组,电池模组上设置有第一泄压装置,排气管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连接口,第一连接口对应与第一泄压装置的出口端密封连接,排气管上设置有第二泄压装置,第二泄压装置被配置为,在第一泄压装置开启,和/或排气管内的流体压强大于柜体外部的环境压强时,从关闭状态转换为开启状态,以将排气管内的流体排放至柜体外,从而在电池模组内有单体电芯热失控时,直接将可燃气体通过排气管和第二泄压装置排放至柜体外,避免其与柜体内部的其它电气件接触,提升储能机柜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8169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380063720.X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株式会社LG新能源
IPC: H01M50/30 , H01M50/383 , H01M50/358 , H01M50/204
Abstract: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电池组包括:电池组框架,其中附接有多个电池模块;至少一个排放部,其位于电池组框架的一个侧表面上;第一过滤部,其位于多个电池模块当中最靠近排放部的电池模块与电池组框架之间;以及第二过滤部,其在电池组框架的一个侧表面上位于与排放部相对应的位置处,其中,从电池模块产生的物质可以移动通过第一过滤部、第二过滤部和排放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