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803247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080102697.7
申请日:2020-11-07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轮(10)、第二转向轮(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第一驱动装置(30)连接于第一转向轮(10);第二驱动装置(40)连接于第二转向轮(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分别用于单独驱动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20),以使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20)同向偏转,实现转向。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分别单独驱动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20)同向偏转,两个转向轮之间并不存在联动关系,两个转向轮之间无需通过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连接,简化了转向机构的结构。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一种制备转向机构的设备以及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3253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80065822.6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4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该电池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端面设置有呈板状的电极端子,两个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端面之间具有两个所述电极端子;其中,沿所述电极端子的厚度方向,两个所述电极端子被配置为在所述两个端面之间至少部分层叠设置并固定连接以实现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连接。通过将电池单体的电极端子直接固定连接,实现两个电池单体的电连接,简化了电池单体之间的电连接结构,减少了设置汇流部件所带来的多种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2331982A
公开(公告)日:2021-02-05
申请号:CN201911133282.1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04 , H01M50/209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58 , H01M50/249 , H01M50/2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包括:箱体,包括箱体底壁和箱体侧壁,箱体底壁和箱体侧壁形成容纳部;电池模块,设置于容纳部内,包括多个电池单体,电池单体的壳体侧壁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侧壁,第一侧壁的面积大于第二侧壁的面积,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于箱体底壁且相互垂直;和框架结构,设置于容纳部内,用于限制电池模块的位置,框架结构包括分别位于电池模块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第一梁和第二梁,第一梁和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第一梁与箱体不可拆卸地连接,第二梁可拆卸地连接于箱体内。本申请的电池包利于提高安全性能及延长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2310541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1911133901.7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H01M50/249 , B60K1/04 , B60L50/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容纳箱,包括箱体和盖体,箱体与盖体配合形成容纳空间;分隔梁,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以将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容纳单元,分隔梁包括沿平行于箱体的底壁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挂接梁,挂接梁的底端与箱体的底壁固定,挂接梁的顶端与盖体连接;和多个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各电池模块设置于对应的容纳单元内;其中,沿垂直于箱体的底壁的第三方向,挂接梁的顶端高于电池单体的顶端。本申请的电池包和车辆受到外力冲击时,挂接梁能够完全包围、防护住电池单体,利于避免电池单体的整体或局部直接受到外力的冲击,从而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253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180065298.2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14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用电装置及制备方法,端盖组件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设有电极引出孔,所述端盖朝向所述电池单体内部的一侧设有第一配合部;电极端子,所述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端盖,并覆盖所述电极引出孔;以及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电连接所述电极端子和所述电池单体的电极组件,所述连接件设有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二配合部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配合部配合,以提供所述连接件沿所述电极引出孔径向的抗变形力。本申请实施例实现提高连接件的结构强度,解决连接件容易发生形变导致电极端子错位或与端盖脱离,使电池单体产生漏液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61810A
公开(公告)日:2023-06-13
申请号:CN202180064684.X
申请日:2021-02-0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5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用电装置、制备电池的方法和设备。该电池包括多个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电池单体,每个所述电池单体沿所述第一方向的两个端面分别设有电极端子;汇流部件,用于连接两个所述电极端子以实现两个所述电池单体的电连接;其中,所述汇流部件设有柔性弯曲部,所述柔性弯曲部用于调整两个所述电极端子的相对位置,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柔性弯曲部的最大宽度大于两个所述电极端子之间的距离。通过在汇流部件中设置柔性弯曲部,柔性弯曲部能够以多种形式弯折,以满足两个电池单体之间以多种相对位置进行电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151477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80097560.7
申请日:2020-10-2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一种底盘、车辆、制备车辆的设备及制备车辆的方法。底盘(100)包括沿第一预设方向连续布置的至少两个活动体,每个活动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与其相邻的活动体,通过调节至少一个活动体在第一预设方向上的位置能够改变底盘(100)在第一预设方向的长度,以使底盘适应不同长度的车身。由于每个活动体在预设方向上位置可调地设置于与其相邻的活动体,使得底盘为长度可调的伸缩结构,可根据需求来调节底盘的长度,以使底盘可与不同长度的车身相适配。对于用户不同的驾驶场景的需求,可更换不同长度的车身到底盘上,满足驾驶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
公开(公告)号:CN112310541B
公开(公告)日:2022-03-29
申请号:CN201911133901.7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42 , H01M50/249 , B60K1/04 , B60L50/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包括:电池容纳箱,包括箱体和盖体,箱体与盖体配合形成容纳空间;分隔梁,设置于容纳空间内以将容纳空间分隔为多个容纳单元,分隔梁包括沿平行于箱体的底壁的第一方向延伸的挂接梁,挂接梁的底端与箱体的底壁固定,挂接梁的顶端与盖体连接;和多个电池模块,电池模块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各电池模块设置于对应的容纳单元内;其中,沿垂直于箱体的底壁的第三方向,挂接梁的顶端高于电池单体的顶端。本申请的电池包和车辆受到外力冲击时,挂接梁能够完全包围、防护住电池单体,利于避免电池单体的整体或局部直接受到外力的冲击,从而利于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13583A
公开(公告)日:2022-12-23
申请号:CN202211287001.X
申请日:2019-11-19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H01M50/204 , H01M50/209 , H01M50/242 , H01M50/244 , H01M50/258 , H01M50/249 , H01M50/26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和车辆。电池包包括:箱体,包括形成容纳部的箱体底壁和箱体侧壁;电池模块,采用无模组设计,设置于容纳部内,其电池单体包括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壁和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的两个面积大于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均平行于箱体底壁且相互垂直;和框架结构,设置于容纳部内,包括分别位于电池模块的沿第一方向的两端的第一梁和第二梁和沿第二方向的两端的第三梁和第四梁,第一梁和第二梁沿第二方向延伸且与第一侧壁相对,第三梁和第四梁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与第二侧壁相对,第一梁、第三梁和第四梁均与箱体焊接,沿第二方向,第二梁的中部和两端分别与箱体、第三梁和第四梁的端部可拆卸地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58032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080102697.7
申请日:2020-11-07
Applicant: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IPC: B62D5/12
Abstract: 一种转向机构,包括第一转向轮(10)、第二转向轮(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第一驱动装置(30)连接于第一转向轮(10);第二驱动装置(40)连接于第二转向轮(20)。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分别用于单独驱动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20),以使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20)同向偏转,实现转向。通过第一驱动装置(30)和第二驱动装置(40)分别单独驱动第一转向轮(10)和第二转向轮(20)同向偏转,两个转向轮之间并不存在联动关系,两个转向轮之间无需通过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连接,简化了转向机构的结构。还公开了一种车辆、一种制备转向机构的设备以及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