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液方法及注液设备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311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310791716.7

    申请日:2023-06-29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注液方法及注液设备。注液设备包括注液装置和抽真空装置,注液装置设有容纳腔,容纳腔用于收容电解液;抽真空装置用于在所述注液装置与所述电池的内部连通时,对电池的内部抽气并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电解液进入所述电池的内部。注液方法包括:提供抽真空装置和注液装置;将所述抽真空装置和所述注液装置连接至所述电池;在保持所述抽真空装置和所述注液装置均与所述电池的内部连通时,启动所述抽真空装置,使所述电池的内部形成负压,从而使所述注液装置收容的电解液进入所述电池的内部。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和设备,解决了现有的电池注液低效的难题,提高了电池的生产效率。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1041220U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22518947.9

    申请日:2023-09-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第一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第一电极组件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一负极片,第一电极组件的最外圈极片为第一负极片,第二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第二电极组件包括第二正极片和第二负极片,沿第二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第二正极片具有超出第二负极片的收尾端的第二正极收尾段。其中,第一电极组件和第二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排列,沿第一方向,第二正极收尾段位于第二电极组件的靠近第一电极组件的一侧。能够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486581U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421038058.0

    申请日:2024-05-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装置,涉及电池技术领域。该电池在不占用顶盖的空间的情况下,可以实现对电极组件内电解液的快速自动补充。该电池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和容置件;其中,外壳围合形成容纳空间;电极组件安装在容纳空间内,在沿电极组件的轴线方向上,电极组件的至少一端具有叠层开口,叠层开口由至少两层极片的侧面叠置形成;容置件设置在电极组件的表面上,并且从电极组件的径向表面延伸至叠层开口上,容置件能够容纳电解液。本申请提供的电池用于对用电装置提供电能。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2705640U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21130688.0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和外壳,电极组件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外壳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设置有开口,端盖盖设在壳体的开口处,端盖包括盖本体和设置在盖本体上的加强筋以及泄压机构,加强筋靠近泄压机构设置。本申请实施例在端盖靠近泄压机构的位置设置加强筋,可以提高端盖的抗变形能力,减小了端盖处的电极组件正极极片与负极极片搭接短路的风险,从而提高了电池单体的抗热失控能力。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176327U

    公开(公告)日:2024-06-18

    申请号:CN202420560830.9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上具有极耳;绝缘膜,包括膜本体以及束缚件,膜本体包括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分别包裹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侧面,束缚件设于电极组件靠近极耳的一侧;膜本体还包括第三包裹部,第三包裹部连接于第一包裹部和/或第二包裹部,第三包裹部包裹电极组件的底面;其中,束缚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连接,以使第一包裹部和第二包裹部分别挤压电极组件沿第一方向相对的两个侧面。本申请的电池单体,能够使电极组件靠近极耳处的极片间的间隙减小,能够有效降低极片靠近极耳的部位出现析锂的概率,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21126030U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20592003.8

    申请日:2024-03-26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和用电设备,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极性相反的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均设置在壳体内,在相邻的两个极片卷绕层中,第一极片相对于第二极片位于外层,第一极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弯曲部,第一弯曲部内侧设有第一涂覆层,第一涂覆层形成有储液槽,储液槽设置在第一极片靠近壳体顶部的一端并连通第一涂覆层靠近壳体顶部的边缘,第一极片还包括与第一弯曲部连接的第一平直部,第一平直部内侧设有第二涂覆层,沿第一极片的宽度方向,第二涂覆层的宽度大于第一涂覆层的最小宽度。由于储液槽能够储存电解液,因此第一极片靠近壳体顶部的区域仍能够浸润在电解液中,降低了锂离子析出的概率。

    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696565U

    公开(公告)日:2023-09-15

    申请号:CN202321515977.8

    申请日:2023-06-1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和端盖,壳体在第一方向上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端盖设置于壳体的第一端且与壳体配合形成容纳腔,端盖上设有注液孔,注液孔用于向容纳腔内注液,端盖上设有极柱,端盖的背离壳体的一侧表面还具有配合面,极柱设于配合面,配合面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其中,端盖的背离壳体的一侧表面具有导流面,沿从壳体的第一端向壳体的第二端的方向,导流面向靠近注液孔的方向倾斜延伸。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池单体,通过在端盖上设置导流面,有利于导流面将端盖上的液体引导至注液孔中,降低了液体在端盖上残留并扩散的概率,提升了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9457657U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20987374.1

    申请日:2023-04-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其中,电极组件为卷绕式结构,电极组件具有平直区和连接平直区的弯折区。电极组件包括正极片,正极片包括位于弯折区的多个弯折段,弯折段包括正极集流部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设置于正极集流部在正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至少一个弯折段在电极组件的轴向上的至少一端设置有凹槽,凹槽的至少部分位于正极活性物质层。通过设置凹槽能够提升电极组件的电解液浸润效果和保液能力,以缓解电极组件在使用过程中因电解液不足而造成容量快速衰减的现象,且能够减少正极片位于弯折段的正极活性物质层的容量,以降低正极片在弯折段出现析锂的风险。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7822877U

    公开(公告)日:2022-11-15

    申请号:CN202221539374.7

    申请日:2022-06-20

    Inventor: 韩志松 李彦朋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极组件具有平直区和连接平直区的拐角区;正极片中的至少一个拐角部为第一拐角部,正极片中的至少一个平直部为连接第一拐角部的第一平直部;第一拐角部包括第一集流部,第一平直部包括第二集流部;第一集流部的单位面积质量,小于第二集流部的单位面积质量。由于第一集流部的单位面积质量,小于第二集流部的单位面积质量,则单位面积内,第一拐角部流过的电流小于第一平直部流过的电流。相应地,在单位面积内,第一拐角部的锂离子脱出量比第一平直部的锂离子脱出量小,使得第一拐角部提供的锂离子与其对应的负极片提供的嵌锂活性位点达到平衡,从而减少拐角析锂现象。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