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6023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121647.0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宁波大学(C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刺激隐核虫疾病预警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通过收集刺激隐核虫历史发病数据,得到刺激隐核虫疾病预警模型的关键影响因子,根据海洋水文要素数据及养殖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所述关键影响因子数据集进行融合并进行预处理,得到模型训练的样本集;考虑不同的机器学习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表现各不相同,建立五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网格搜索及K折交叉验证方法找到最优预警模型,进行疫情预警;针对一个具体的养殖情况,通过输入预测信息便可进行疾病爆发风险评估;该方法精准度高,可实施性强,实现了提前对刺激隐核虫疾病的爆发进行预警的目。
-
公开(公告)号:CN114304009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111505190.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网箱套养方法,所述网箱由上到下依次分为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且所述第一养殖区与所述第二养殖区之间通过网衣间隔开来;将经济鱼置于所述第一养殖区内养殖,所述经济鱼的养殖密度为7‑10尾/m3,将食藻鱼置于所述第二养殖区内养殖,所述食藻鱼的养殖密度为7‑10尾/m3。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网箱套养方法,其根据刺激隐核虫生活史有在鱼体上寄生的滋养体,也有脱离鱼体的胞囊的生物特性,通过套养食藻鱼不断清除网衣附着的藻类,使脱离的包囊落入海底,实现切断隐核虫的生活史达到生物防治的技术效果,增加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869B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110644801.1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生动物包囊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对传统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不损害包囊的情况下,利用戊二醛和Tritan X‑100共同处理包囊,前者起到固定的作用,后者具有增加真核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且对微生物没有杀伤作用,能够促进固定液透过包囊壁,使样品快速固定,解决了以往样品固定不充分的困难;本发明利用Spurr包埋剂取代了传统方法中的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剂,使包埋剂能够更好的完全渗透进入包囊;本发明根据包囊的特性对各步骤中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增(56)对比文件王亚;王春琳;詹萍萍;宋微微;母昌考;邵楚;刘帅.长蛸墨囊的组织学及其墨腺超微结构.水产学报.2011,(第11期),全文.
-
公开(公告)号:CN114304009B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111505190.9
申请日:2021-12-10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物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网箱套养方法,所述网箱由上到下依次分为第一养殖区和第二养殖区,且所述第一养殖区与所述第二养殖区之间通过网衣间隔开来;将经济鱼置于所述第一养殖区内养殖,所述经济鱼的养殖密度为7‑10尾/m3,将食藻鱼置于所述第二养殖区内养殖,所述食藻鱼的养殖密度为7‑10尾/m3。本发明提供一种生物防治刺激隐核虫病的网箱套养方法,其根据刺激隐核虫生活史有在鱼体上寄生的滋养体,也有脱离鱼体的胞囊的生物特性,通过套养食藻鱼不断清除网衣附着的藻类,使脱离的包囊落入海底,实现切断隐核虫的生活史达到生物防治的技术效果,增加鱼类养殖的经济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3100128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110437097.2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的紫外照射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养殖池内部设置隔网,隔网上方为养殖区、下方为照射区,隔网内表面上设置有运动轨道;在照射区设置紫外灯,紫外灯配设有灯罩,灯罩安装有运动控制装置,滑轮通过安装架安装在运动控制上,滑轮能够沿着运动轨道滑行从而带动紫外灯在照射区滑动。本发明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高,消毒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安全无毒,适用于室内循环水养殖和封闭式海水养殖,是一种能有效抑制刺激隐核虫病大规模爆发的新型物理防治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化学防治等方法相比,本发明装置具有消毒的广谱性、可控性强,持续性久,杀虫效果好、节能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31001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13
申请号:CN202110437097.2
申请日:2021-04-22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治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的紫外照射装置及使用方法,在养殖池内部设置隔网,隔网上方为养殖区、下方为照射区,隔网内表面上设置有运动轨道;在照射区设置紫外灯,紫外灯配设有灯罩,灯罩安装有运动控制装置,滑轮通过安装架安装在运动控制上,滑轮能够沿着运动轨道滑行从而带动紫外灯在照射区滑动。本发明装置的光能利用率较高,消毒效果较好,可操作性强,安全无毒,适用于室内循环水养殖和封闭式海水养殖,是一种能有效抑制刺激隐核虫病大规模爆发的新型物理防治方法;与传统的物理、化学防治等方法相比,本发明装置具有消毒的广谱性、可控性强,持续性久,杀虫效果好、节能环保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54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789481.2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鰤鱼诺卡氏菌VII型分泌系统(T7SS)基因簇的敲除菌株,所述鰤鱼诺卡氏菌T7SS基因簇敲除菌株包括基于野生型鰤鱼诺卡氏菌进行的T7SS基因簇无痕缺失菌株,所述T7SS基因簇是鰤鱼诺卡氏菌基因组中一套VII型分泌系统包含5个结构基因以及2个分泌底物基因共7个基因组成的基因簇,所述重组鰤鱼诺卡氏菌T7SS基因簇敲除菌株通过构建无痕缺失载体对T7SS系统7个基因进行无痕缺失获得,鰤鱼诺卡氏菌T7SS基因簇敲除载体包含如SEQ ID No.1所示的PK18mobSacB质粒和SEQ ID No.2所示的去掉T7SS基因簇同时保证不引入外源标记不影响上下游基因阅码框的T7SS基因簇上下游序列。该基因敲除株致病性远低于野生型菌株,具有动物安全性和良好的免疫原性,对接种过减毒株的大口黑鲈具有较好的保护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5458151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0669598.8
申请日:2022-06-14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G16H50/20 , G06T7/00 , G06V10/764 , G06V10/774 , G06V10/82 , G06N3/0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海水鱼刺激隐核虫病的诊断方法,该方法采集患有隐核虫病的大黄鱼图像、健康的大黄鱼图像、具有包囊的养殖桶底图像和无包囊的养殖桶底图像,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所选取的大黄鱼图像中的鱼体背鳍以及所选取的养殖桶底图像中的包囊分别进行人工手动标注,建立小规模图像数据集,经数据扩增后利用deeplabv3+深度学习网络对养殖桶底图像进行分类、鱼体图像背鳍进行提取,分别建立了刺激隐核虫病病原识别模型和大黄鱼背鳍提取模型。随后,背鳍图像经增强处理后进行分割,利用EfficientNet网络模型进行迁移学习,建立高效识别、低网络参数、高准确性的大黄鱼刺激隐核虫病病征图像识别模型,实现了隐核虫病病原和病征的双识别,有效的做到了隐核虫病的早期预警监测,大大提高了疫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为隐核虫病的及时治疗打下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5444853A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2211314192.4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宁波大学
IPC: A61K31/7004 , A61P33/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水产动物致病纤毛虫的方法,是使用浓度不低于浓度0.5mM的葡萄糖溶液来处理纤毛虫。本发明发现葡萄糖对三疣梭子蟹致病纤毛虫异阿脑虫有致死作用,且最低致死浓度0.5mM,其对异阿脑虫的致死浓度与当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浓度相当,且不会产生抗生素耐药性及抗生素不当使用带来的环境及水产品影响。与甲醛、硫酸奎宁等广谱杀虫药相比,葡萄糖所引起的致死作用在生物中未有报道,说明其具有物种特异性。本方法与已报道的杀虫方法相比,具备特异性、高效性与环境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405869A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2110644801.1
申请日:2021-06-09
Applicant: 宁波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原生动物包囊透射电镜样品的制备方法,对传统的固定方法进行了改进,在不损害包囊的情况下,利用戊二醛和Tritan X‑100共同处理包囊,前者起到固定的作用,后者具有增加真核生物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且对微生物没有杀伤作用,能够促进固定液透过包囊壁,使样品快速固定,解决了以往样品固定不充分的困难;本发明利用Spurr包埋剂取代了传统方法中的Epon812环氧树脂包埋剂,使包埋剂能够更好的完全渗透进入包囊;本发明根据包囊的特性对各步骤中的处理条件进行了优化,增加了制样结果的有效性,为样品的清晰呈现提供了基础。本发明可应用于大部分原生动物包囊TEM样品的制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