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211112962U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921586606.2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E01B3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万向式轨道监测棱镜固定装置,包括螺杆、夹持块、万向调节结构和监测棱镜,轨道一侧钢轨轨底两侧对称设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设有与钢轨轨底翼缘相吻合的凹槽,两夹持块设有相对应的过孔,两夹持块的过孔中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设有分别紧固于所对应夹持块的螺母,其中一侧的所述夹持块上设置有万向调节结构,万向调节结构上端连接监测棱镜;该结构可以通过上带孔单头螺杆和下带孔单头螺杆调节检测棱镜的位置,可有效固定监测棱镜和铁轨、不影响列车运行,列车行驶时监测点不松动、缩短超出钢轨的长度,尽量减少了工人作业时对监测点的碰动、通过装置上的万向调节装置实现监测棱镜的全方向调整,保证了测量的最佳观测角度。
-
公开(公告)号:CN210464475U
公开(公告)日:2020-05-05
申请号:CN201921544569.9
申请日:2019-09-17
Applicant: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C15/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站仪防雨罩,包括顶盖、底盘、支撑螺杆和挡雨板,为了防止下雨等天气对仪器造成损坏,本装置能为全站仪提供有效的防雨保护,同时本身结实、牢固,在大风等天气下能保证足够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吹破、吹散等情况,进而保证了不会对列车运行造成安全隐患。
-
公开(公告)号:CN117135335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903040.6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深研人工智能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IPC: H04N13/363 , H04N13/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子围栏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在视频画面中构建三维空间电子围栏的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S1、获取视频画面;S2、在视频画面中绘制围栏边界;S3、获取围栏区域的在世界坐标系的围栏空间坐标;S4、基于围栏空间坐标获取围栏区域在视频画面中的围栏像素坐标;S5、在视频画面位于围栏像素坐标处构建三维空间电子围栏。通过上述步骤S1‑S5,能够较佳地实现在视频画面中的三维电子围栏的构建,故而能够较为便捷地实现所构建电子围栏的高度信息的附加,故而能够较佳地适用于较为复杂的监控业务场景。
-
公开(公告)号:CN117115760B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310901884.7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深研人工智能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视频画面的工程车辆限高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通过一监控单元于限高检测点处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测并实时采集监控视频图像信息;S2、通过一识别单元对监控视频图像信息中的工程车辆进行识别;S3、在识别到工程车辆时,通过一3D重建单元对工程车辆进行3D重建,进而获取所识别到的工程车辆的高度;S4、通过一检测单元对所识别到的工程车辆的高度与限高检测点处的限高高度进行比较,进而完成对所识别到的工程车辆的限高检测。该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能够较佳地实现对工程车辆的限高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28856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290442.X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直接拉伸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杠杆加载装置与环形试件,所述杠杆加载装置包括支点架、滚轮销、杠杆、位于杠杆两侧的加载板;在所述环形试件的内表面上设相互对称的两受力点,所述杠杆与支架在环形试件上的连接位点分别对应两受力点,施加在第一加载板上的荷载通过杠杆、支架分别对环形试件的两受力点施加相反方向的作用力,从而达到对环形试件的拉伸试验测试。解决了现有的直接拉伸试验中试件制备复杂,易产生偏心、局部破坏等加载失效问题。相对于间接拉伸试验,试件的应力状态简单,测量结果更准确,适用于混凝土、岩石等准脆性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9266123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210264966.0
申请日:2022-03-17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设计研究院 ,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IPC: E01D21/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主动控制系统的桥梁精确化转体施工方法,通过主动控制系统指导转盘转动,加装的主动控制系统可以在转体施工过程中根据测角仪测得的角度和目标角度之间的关系向驱动器发送指令,驱动器接收到指令后会对发动机的转速进行调整,主动地增大或减小牵引力,从而将转体转动速度控制在合适的允许范围内。若转体过程中转动角度超限,可利用控制系统的反馈机制控制发动机反向转动,确保实际转动角度与预设目标角度误差控制在允许范围以内,从而实现桥梁转体施工的精确化控制。该装置不仅显著提高转体施工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同时克服了单向牵引的短板,具有较强的施工友好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11576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0901884.7
申请日:2023-07-21
Applicant: 中铁十局集团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深研人工智能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视频画面的工程车辆限高检测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S1、通过一监控单元于限高检测点处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测并实时采集监控视频图像信息;S2、通过一识别单元对监控视频图像信息中的工程车辆进行识别;S3、在识别到工程车辆时,通过一3D重建单元对工程车辆进行3D重建,进而获取所识别到的工程车辆的高度;S4、通过一检测单元对所识别到的工程车辆的高度与限高检测点处的限高高度进行比较,进而完成对所识别到的工程车辆的限高检测。该系统用于实现上述方法。本发明能够较佳地实现对工程车辆的限高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211079788U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921585562.1
申请日:2019-09-23
Applicant: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Inventor: 王少果 , 江学全 , 徐幼成 , 戴术宝 , 翟云锋 , 张广进 , 吴卫泽 , 胡永晖 , 唐建章 , 陈长青 , 陈达元 , 单天宇 , 窦冉 , 饶舒伟 , 潘彪 , 孙敏 , 皮广军
IPC: E01B35/1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插销式轨道监测棱镜固定装置,包括夹持结构、调向块和监测棱镜,本装置可有效固定监测棱镜和铁轨、不影响列车运行,列车行驶时监测点不松动、缩短超出钢轨的长度,尽量减少了工人作业时对监测点的碰动、通过装置上的销子插入预留孔实现监测棱镜的全方向调整,保证了测量时具有最佳观测角度,是一套可靠的铁轨-棱镜固定装置。
-
公开(公告)号:CN218147854U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222554988.9
申请日:2022-09-26
Applicant: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安徽工程有限公司 ,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IPC: E01D21/0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刚构桥合龙顶推模块化反力架结构,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反力架结构单元,所述反力架结构单元包括钢箱梁套筒,钢箱梁套筒的前端固定安装有顶推端头座板,顶推端头座板前端面固定安装有顶推千斤顶,顶推千斤顶的伸缩端和钢箱梁套筒的后端分别与对应的预埋座板对接固定;在竖向平面中,上方的钢箱梁套筒和下方的钢箱梁套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呈交叉布置的竖向液压伸缩杆;在水平平面中,相邻的钢箱梁套筒之间设置有至少一组呈交叉布置的横向液压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为模块化设计,安装方便,对不同桥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可有效保证整体结构稳定性;反力架顶推结束后,可方便拆除,以便于对不同桥梁可重复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216523550U
公开(公告)日:2022-05-13
申请号:CN202220024746.6
申请日:2022-01-06
Applicant: 中铁十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 上海东华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安徽上铁地方铁路开发有限公司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1B5/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既有线改造接触网冷滑试验的仿真装置,包括梯车,所述梯车一侧固定连接有角钢,所述角钢上下固定连接有两个,所述角钢远离梯车的一侧均对称固定连接有滑套,所述滑套内侧均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顶端通过连接板固定连接有钢管;通过设置梯车和钢管,利用钢管模仿电车受电弓,使钢管与接触线相互接触,在梯车的带动下沿着接触线的底端进行滑行,通过钢管外侧设置的测量刻度对拉出值进行测量,进而较传统的人工测量而言,提高了测量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了冷滑试验的效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