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立输液软瓶内压力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1622B

    公开(公告)日:2018-11-13

    申请号:CN201510402210.8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液软瓶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指一种建立输液软瓶内压力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输液软瓶内压力测试装置进行压力测量实验,记录单位时间内输液软瓶内压力和液面下降高度的数据;步骤二、根据压力测量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得到输液软瓶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软瓶内压力与液面下降高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对输液软瓶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软瓶内压力变化的研究,进而有利于指导设计更加合理的输液软瓶,所得的数学模型有助指导实际输液作业中对输液软瓶内压力的合理选择,避免输液软瓶内压力过快或者过慢造成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一种无泄漏输液软瓶输液排尽条件的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06655A

    公开(公告)日:2015-09-16

    申请号:CN201510402222.0

    申请日:2015-0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M5/14 A61M2005/1401 G16H50/5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泄漏输液软瓶输液排尽条件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利用理论计算公式确定输液软瓶输液排尽条件的实验因素;步骤二:根据确定的输液软瓶输液排尽条件的实验因素,对有不同型号针头的各规格输液软瓶进行排尽条件实验;步骤三:根据排尽条件实验测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数据拟合,得到输液软瓶规格与排尽时最低压力值的拟合曲线。本发明从原理层面解释输液软瓶的排尽性能,给新输液软瓶的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并且对不同种规格的输液软瓶输液的实验模型进行分析测试,得到各输液软瓶规格与排尽最低压力的关系。

    一种建立输液软瓶内滴速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79911B

    公开(公告)日:2018-11-23

    申请号:CN201510402221.6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液软瓶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指一种建立输液软瓶内滴速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药液滴速测量装置进行滴速测量实验,记录单位时间内滴速和液面下降高度的数据;步骤二、根据滴速测量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得到输液软瓶在输液过程中滴速与液面下降高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本发明的方法有利于对输液软瓶在输液过程中药液滴速变化的研究,进而有利于指导设计更加合理的输液软瓶,所得的数学模型有助指导实际输液作业中对药液滴速的合理选择,避免药液滴速过快或者过慢造成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一种无泄漏输液软瓶最佳气液比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1766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510401910.5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泄漏输液软瓶最佳气液比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出各规格输液软瓶在满足茂菲氏管处滴速为40滴/min条件下排尽时的压力值;步骤二、测量各规格输液软瓶在达到步骤一排尽条件下的压力时输液软瓶中剩余药液的体积,然后补入与剩余药液体积相同的气体,取具有不同型号针头的各规格输液软瓶进行最佳气液比实验;步骤三、根据最佳气液比实验测得的各规格输液软瓶气液比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得到最佳气液比的数学模型。本发明从原理层面解释输液软瓶的排尽性能,给新输液软瓶的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油温补偿的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772653A

    公开(公告)日:2015-07-15

    申请号:CN201510209802.8

    申请日:2015-04-2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Q1/38 B23Q23/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油温补偿的液体静压导轨油膜厚度控制系统及方法,通过建立导轨间流量方程;对流量方程线性化;建立导轨受力方程;再对线性化后的流量方程、导轨受力方程进行拉氏变换,从而得到油膜厚度响应负载机理。油膜厚度控制是通过设定油膜厚度与传感器检测的实际油膜厚度相比较,对差值信号进行控制算法计算,然后经信号转换、功率放大,得到模拟信号,用该信号去控制交流伺服电机和比例溢流阀,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变量泵,从而使变量泵输出油液流量与动、定导轨间所需要的流量相适应;同时当油温发生变化时,计算机控制比例溢流阀压力,补偿由温度变化而引起的静压导轨油液压力的变化。

    一种比例可控且可提高压力的液压分流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3323928B

    公开(公告)日:2022-08-12

    申请号:CN202110565112.1

    申请日:2021-05-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比例可控且可提高压力的液压分流系统,包括:定量泵,设置于油箱的外侧;电动机,通过联轴器连接于所述定量泵的外侧;分流阀,连接于所述定量泵的外侧,所述分流阀的外侧设置有调压单元,且所述调压单元包括第一直动式溢流阀、第二直动式溢流阀、第二换向阀和第一换向阀。该比例可控且可提高压力的液压分流系统以齿轮为执行元件,通过齿轮来控制直动式溢流阀弹簧的预紧力,进而调节溢流阀的压力,来控制两条支路的压力,设置初始滑块位置和齿轮啮合角度的关系,控制两支路压力和大于泵输出压力,最终实现任意压力的比例分配,结构稳定,成本较低。

    一种安全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插头

    公开(公告)号:CN105633742A

    公开(公告)日:2016-06-01

    申请号:CN201610171664.3

    申请日:2016-03-2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R13/703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插头,为解决现有插座火线被插入就会触电的危险,所述安全插座包括插线盒,设置在插线盒上的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塑料凸台和两个相互平行的塑料导轨,设置在塑料凸台上的铜片,设置在两个塑料导轨上的磁铁,设置在磁铁上的T型接线柱和导线,所述安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设置在插头本体内部的第二磁铁,所述铜片与火线插孔通过导线连通,所述T型接线柱与火线连接,零线插孔与零线连接,该安全插座在拔出安全插头后,会自动断开火线插孔上的电源;杜绝了安全插座在火线插入异物漏电的危险,大大提高了安全插座的安全性。

    一种建立输液软瓶内压力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951622A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510402210.8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输液软瓶技术研究领域,具体指一种建立输液软瓶内压力变化规律数学模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通过输液软瓶内压力测试装置进行压力测量实验,记录单位时间内输液软瓶内压力和液面下降高度的数据;步骤二、根据压力测量实验测得的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得到输液软瓶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软瓶内压力与液面下降高度之间的数学模型,有利于对输液软瓶在输液过程中输液软瓶内压力变化的研究,进而有利于指导设计更加合理的输液软瓶,所得的数学模型有助指导实际输液作业中对输液软瓶内压力的合理选择,避免输液软瓶内压力过快或者过慢造成患者身体不适甚至危害人身安全。

    一种安全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插头

    公开(公告)号:CN105633742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610171664.3

    申请日:2016-03-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安全插座及与其配合的安全插头,为解决现有插座火线被插入就会触电的危险,所述安全插座包括插线盒,设置在插线盒上的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塑料凸台和两个相互平行的塑料导轨,设置在塑料凸台上的铜片,设置在两个塑料导轨上的磁铁,设置在磁铁上的T型接线柱和导线,所述安全插头包括插头本体和设置在插头本体内部的第二磁铁,所述铜片与火线插孔通过导线连通,所述T型接线柱与火线连接,零线插孔与零线连接,该安全插座在拔出安全插头后,会自动断开火线插孔上的电源;杜绝了安全插座在火线插入异物漏电的危险,大大提高了安全插座的安全性。

    一种无泄漏输液软瓶最佳气液比建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031766A

    公开(公告)日:2015-11-11

    申请号:CN201510401910.5

    申请日:2015-07-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泄漏输液软瓶最佳气液比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计算出各规格输液软瓶在满足茂菲氏管处滴速为40滴/min条件下排尽时的压力值;步骤二、测量各规格输液软瓶在达到步骤一排尽条件下的压力时输液软瓶中剩余药液的体积,然后补入与剩余药液体积相同的气体,取具有不同型号针头的各规格输液软瓶进行最佳气液比实验;步骤三、根据最佳气液比实验测得的各规格输液软瓶气液比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建模,得到最佳气液比的数学模型。本发明从原理层面解释输液软瓶的排尽性能,给新输液软瓶的开发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