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6934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38409.4
申请日:2023-11-17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硬岩地层隧道洞渣材料防护弃渣场的施工方法,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规划并整理弃渣场的场地;隧道进行前期施工产生洞渣,并在弃渣场的场地上进行弃渣;对弃渣场上的洞渣进行破碎、分选洞渣获得洞渣填料;第一层防护网箱挡墙施工及第一层弃渣作业直至形成第一层弃渣成型面;在第一层弃渣成型面上进行第二层防护网箱挡墙施工及第二层弃渣作业直至形成第一层弃渣成型面;弃渣场的场地规划;本申请由于采用了利用隧道洞渣及防护网箱构筑防护网箱挡墙,有效解决了弃渣场挡渣墙施工影响进度而且造成资源浪费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利用隧道洞渣防护弃渣场的快速施工,提高施工进度另外合理利用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17345334A
公开(公告)日:2024-01-05
申请号:CN202311420486.X
申请日:2023-10-30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施工的领域,并公开了一种富水地层隧道施工清污分流排水结构,包括:清水箱、污水箱,分别用于收集掌子面处的清水和污水;初支段环向盲管,用于收集初支段渗水,并将清水引流至清水箱;排水管,用于输送清水箱和污水箱内的水;二衬施工段临时排水沟,二衬施工段临时排水沟中设置有清污分流隔板,清污分流隔板的入水端设置有移动封堵板;二衬成型段排水沟,在二衬成型段排水沟内设置侧沟隔墙;沉砂池,用于接收清水;污水处理厂沉淀池,位于隧道外,用于接收二衬成型段排水沟排出的污水并进行污水处理。本申请实现了可以对隧道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段的水进行收集排出,并能够对隧道掌子面不同施工时段的清水和污水进行分开排出。
-
公开(公告)号:CN117052458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0875249.6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E21F5/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小断面隧道施工隔间式车载除尘系统及使用方法,包括安装在除尘车后端进气管上的收纳机构,所述收纳机构的外侧的前端固定连接有充气式支架,且在收纳机构的外侧的后端滑动连接有夹紧机构,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小断面隧道施工隔间式车载除尘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通过充气式支架和过滤网在隧道的掌子面和除尘车之间形成一个相对的封闭空间,从而在封闭空间内除尘时,不会造成灰尘进一步扩散,大大增加了除尘车除尘效率,同时,相对的封闭空间会抑制粉尘进一步扩散,更有利于除尘车的除尘工作;且除尘结束后,通过收纳机构和夹紧机构可以对排气后的充气式支架进行收纳,方便快速。
-
公开(公告)号:CN116733522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825544.0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除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施工的变频式干湿综合封闭除尘车,包括卡车以及安装在卡车上的车厢,所述车厢的上端嵌入安装有滤筒除尘器,所述滤筒除尘器的下端设置有集灰仓机构,所述滤筒除尘器内侧的上端从前向后依次安装有清灰机构和喷淋组件,每个所述出风管的内侧均安装有变频风机。本发明通过卡车、变频风机、滤筒除尘器可以在移动的过程中除尘,通过变位滤筒组件可以改变不同滤筒与进风口的位置,使得每个滤筒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实现除尘效率最大化,通过喷淋组件可以对小颗粒粉尘进行捕捉,进一步提高除尘效果;通过集灰仓机构可以收集粉尘,并可以将收集的粉尘倒出,实现自动卸灰,方便快捷。
-
公开(公告)号:CN119514777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575601.5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清污分流体系的单线隧道钻爆法施工废水排放排量计算方法,涉及隧道废水排量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步骤包括:采集隧道尺寸参数及历史废水排放量等参数,同时获取地质环境信息;接着,通过数据处理生成影响开挖设备能力的尺寸影响系数,并构建映射函数以预测当前废水排放量;此外,构建水文地质模型,通过历史数据训练获取环境评分系数,并将其与当前废水排放量结合,生成实际的废水排放量。本发明为废水排放量的预测提供丰富数据;引入尺寸影响系数、能力评估指数和映射函数,使预测更科学合理,结合隧道物理特性与设备能力,减少资源浪费;构建地质环境模型并引入环境评分系数,动态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提高预测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3410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731368.5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桥墩养护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车载式混凝土桥梁墩身养护一体化装置,包括:围柱轨架,围柱轨架对称设置有两个,围柱轨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行进围轨,行进围轨对称可拆卸设置于围柱轨架的底端,围柱轨架的顶端可拆卸设置有喷水管架,喷水管架外接输水设备,行进围轨的截面为倒“T”形设置,喷水管架用于喷水对混凝土墩柱进行养护,通过喷水管架和墩衣缠绕机构的设置,喷水管架接通外接水源可以对混凝土墩柱进行喷水养护,喷水养护的同时通过墩衣缠绕机构可以将墩衣卷外部的墩衣缠绕在混凝土墩柱的外侧,从而减少人工,提高对混凝土墩柱的养护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390438A
公开(公告)日:2024-07-26
申请号:CN202410655899.4
申请日:2024-05-24
Applicant: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 中铁四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洞口危岩落石防护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陡仰坡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体系,包括位于山体上方的被动防护网,位于隧道洞顶天沟外侧的桩板式拦石墙,位于桩板式拦石墙上方的两道主动防护网,位于两道主动防护网之间的锚索框架梁,以及安装在被动防护网和桩板式拦石墙附近的监测设备,还公开了一种高陡仰坡隧道洞口危岩落石防护结构体系的施工方法。本发明通过被动防护网、主动防护网、桩板式拦石墙和锚索框架梁的复合结构对隧道出口洞口危岩落石进行防护,通过监测设备对被动防护网和桩板式拦石墙附近进行监测,可以有效地减小高陡仰坡隧道出口潜在的地质危害,保证了隧道出口的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07368648B
公开(公告)日:2018-07-20
申请号:CN201710589810.9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基于EPANET软件对监测区域给水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各压力监测点的空间属性与非空间属性;利用上述属性值构建管网各节点原始特征矩阵数据,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节点特征矩阵数据;采用OPTICS聚类算法实现对节点特征矩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压力监测节点有序集合;基于压力监测节点有序集合,选取合适的节点聚类集合,依据聚类结果和节点影响度大小,最终确定市政给水管网监测区域压力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反映管网压力的区域分布情况;使用OPTICS算法不需要初始设定划分的聚类个数,聚类簇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避免了初始参数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7368648A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710589810.9
申请日:2017-07-19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09 , G06K9/6218 , G06Q50/06
Abstract: 一种面向市政给水管网压力监测点优化布置方法,基于EPANET软件对监测区域给水管网的运行状态进行模拟仿真,得到各压力监测点的空间属性与非空间属性;利用上述属性值构建管网各节点原始特征矩阵数据,通过无量纲化处理后得到节点特征矩阵数据;采用OPTICS聚类算法实现对节点特征矩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压力监测节点有序集合;基于压力监测节点有序集合,选取合适的节点聚类集合,依据聚类结果和节点影响度大小,最终确定市政给水管网监测区域压力监测点的位置和数量。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能够有效反映管网压力的区域分布情况;使用OPTICS算法不需要初始设定划分的聚类个数,聚类簇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形状,避免了初始参数对聚类结果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661481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311366764.8
申请日:2023-10-20
Applicant: 安徽建筑大学
IPC: E01F5/0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箱涵顶进姿态控制方法、系统及应用,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在箱涵内部规划若干控制节点,采集待顶进箱涵的结构及顶进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基于所述待顶进箱涵的结构数据、顶进施工现场的环境数据及设计文件,构建基于控制节点的箱涵顶进姿态调整模型;依据箱涵顶进姿态调整模型,本申请由于采用了构建基于控制节点的箱涵顶进姿态调整模型以及箱涵顶进姿态预测计算模型进行箱涵顶进过程中的实时检测与预测控制调整,有效解决了箱涵顶进姿态难以检测与控制,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进而实现了箱涵顶进姿态的精确检测和预测控制,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