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53224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0001997.1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73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进两出装置,属于三维集成电路、大功率半导体散热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强化换热冷却热沉。包括顶板(1),射流孔板(2),气泡形成腔(3),花瓣型冷却靶板(4),换热腔(5),流出孔(6)组成。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结构,结合了肋柱与微孔的优点,提高了传热系数与临界热流密度,强化传热。当冷却工质射流进入气泡形成腔(3)后,由于其上分布有肋柱与气泡形成孔(32),提高了成核点密度,冷却工质会进行初步换热,并产生大量气泡带走热量,提高冷却工质工作效率;在冷却工质进入换热腔(5)后,会进行进阶换热,由于花瓣型冷却靶板(4)的弧形设计,会产生扰流,达到强化散热目的,使得冷却工质充分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1605322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01997.1
申请日:2023-01-03
Applicant: 安徽理工大学
IPC: H01L23/367 , H01L23/473 , H01L23/427
Abstract: 本发明为一进两出装置,属于三维集成电路、大功率半导体散热冷却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双层强化换热冷却热沉。包括顶板(1),射流孔板(2),气泡形成腔(3),花瓣型冷却靶板(4),换热腔(5),流出孔(6)组成。本发明提出一种新的结构,结合了肋柱与微孔的优点,提高了传热系数与临界热流密度,强化传热。当冷却工质射流进入气泡形成腔(3)后,由于其上分布有肋柱与气泡形成孔(32),提高了成核点密度,冷却工质会进行初步换热,并产生大量气泡带走热量,提高冷却工质工作效率;在冷却工质进入换热腔(5)后,会进行进阶换热,由于花瓣型冷却靶板(4)的弧形设计,会产生扰流,达到强化散热目的,使得冷却工质充分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