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585940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292097.3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采用岩沥青、SBS改性沥青两种胶结材料,根据体积参数变化过程,控制混合料空间构成状态,采用两种胶结料双重作用下的沥青膜厚度变化状态,控制岩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掺配比例,体积参数控制,保证岩沥青加入后混合料稳定性,使混合料达到设计密实度的要求,增加混合料强度,沥青膜厚度变化过程控制,并将岩沥青与集料先进行干拌,使岩沥青中沥青膜更多均匀的转移到集料中,使两种沥青能够发挥较好的裹附效果,保证胶结料在混合料中作用处于最佳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各方面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铺筑,可以大幅度提升路面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35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327302.5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透水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确定方法,在充分考虑透水混凝土非均质、多相和多层次的复合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计算出集料表面裹附的胶凝材料以及集料本身吸收的胶凝材料,复合叠加得出最终胶凝材料的总用量。对于各段级配,差异化计算各段级配曲线对应集料的比表面积,通过性能指标矩阵的归一化与决策处理,定量的确定最佳胶凝材料膜厚度。综合集料吸收的胶凝材料量,从而确定集料表面裹附的胶凝材料用量。本发明更加合理精确地确定了透水混凝土胶凝材料的用量,保证透水混凝土的承载强度、透水性等多方面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7585940A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11292097.3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4B26/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岩沥青与SBS改性沥青复合改性沥青混合料制备方法,采用岩沥青、SBS改性沥青两种胶结材料,根据体积参数变化过程,控制混合料空间构成状态,采用两种胶结料双重作用下的沥青膜厚度变化状态,控制岩沥青与SBS改性沥青掺配比例,体积参数控制,保证岩沥青加入后混合料稳定性,使混合料达到设计密实度的要求,增加混合料强度,沥青膜厚度变化过程控制,并将岩沥青与集料先进行干拌,使岩沥青中沥青膜更多均匀的转移到集料中,使两种沥青能够发挥较好的裹附效果,保证胶结料在混合料中作用处于最佳状态,对沥青混合料各方面性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所制备的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铺筑,可以大幅度提升路面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75243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6
申请号:CN202311327302.5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IPC: G16C60/00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透水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确定方法,在充分考虑透水混凝土非均质、多相和多层次的复合材料特性的基础上,计算出集料表面裹附的胶凝材料以及集料本身吸收的胶凝材料,复合叠加得出最终胶凝材料的总用量。对于各段级配,差异化计算各段级配曲线对应集料的比表面积,通过性能指标矩阵的归一化与决策处理,定量的确定最佳胶凝材料膜厚度。综合集料吸收的胶凝材料量,从而确定集料表面裹附的胶凝材料用量。本发明更加合理精确地确定了透水混凝土胶凝材料的用量,保证透水混凝土的承载强度、透水性等多方面的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205127883U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20832850.8
申请日:2015-10-26
Applicant: 安徽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测温预警沥青加热搅拌装置,包括加热杯和搅拌器,加热杯包括敞口腔体和电热管加热系统,搅拌器包括减速电机、搅拌轴、搅拌叶、显示屏、报警器、温度传感器、芯片;电热管加热系统环绕放置于敞口腔体的中空腔壁内,所述搅拌轴固定于减速电机上,搅拌叶固定于搅拌轴的下部位置,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搅拌叶的底部和顶部,所述显示屏、报警器和芯片设置于减速电机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热管加热系统和温度传感器以及改进搅拌桨叶,对提高实验室沥青加热效率,避免沥青老化,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室内试验精度都有很大的帮助,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改善了工作环境,具体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