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039629A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850914.1
申请日:2022-07-19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栽培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高品质杞柳选育方法,株系选择,收集引进阜南、山东等地品种资源,在试验基地进行扦插扩繁,考察其特征特性如抗病性、丰产性、少分叉、杆形等性状考察,发现一些变异单株,进一步对杞柳变异单株进行试验筛选;选出性状稳定,品质优良、抗病、抗倒性强、产量高的新品系,安排新品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和多点试验,在水淹到株高70%条件下,一个月水退后,仍然恢复正常生长;或在最低温‑15℃的自然条件下能安全越冬;选育得到品种表现突出,性状稳定、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柳杆形直立、色泽亮白、柔韧度强、抗病虫能力强、产量高、一致性好、增产显著,且抗病虫害,适宜在低洼地区广泛推广和栽植。
-
公开(公告)号:CN111485427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2010381204.X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IPC: D06M15/61 , D06M15/03 , D06M15/15 , D06M13/144 , D06M11/38 , D06M13/11 , D06M16/00 , D06M101/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增强棉纤维亲水性能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棉纤维进行活化处理得到预处理棉纤维;将预处理棉纤维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润胀,依次加入环氧氯丙烷、相转移催化剂,70‑80℃反应10‑20h,过滤,洗涤,干燥,向其中加入异丙醇,采用碱液调节体系pH值为9.2‑9.8,氮气保护下加入2‑6份质量分数为0.6‑0.8%的HBP‑NH2溶液,50‑60℃反应2‑4h,洗涤,干燥得到氨基棉纤维;将壳聚糖溶解乙酸溶液中,加入大豆蛋白,70‑80℃搅拌20‑40min,冷却至40‑46℃,调节体系呈中性,酶解,灭酶,加入氨基棉纤维,75‑85℃搅拌20‑40min,过滤,洗涤,真空干燥得到亲水棉纤维。
-
公开(公告)号:CN111501343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81193.5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化棉纤维超疏水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棉短绒碱洗,一次球磨,酸洗,二次球磨,洗涤,干燥,粉碎得到纳米化棉纤维;将纳米化棉纤维送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状态下加入环氧氯丙烷,调节温度至65-75℃搅拌2-3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环氧化纳米棉纤维;将氨基化β-环糊精和淀粉基炭微球混合,湿法球磨,干燥,粉碎得到淀粉基炭微球-环糊精复合物;将淀粉基炭微球环糊精复合物分散在水中,搅拌状态下加入环氧化纳米棉纤维,70-80℃搅拌10-20h,过滤,洗涤,干燥,得到纳米化棉纤维超疏水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727888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48208.8
申请日:2017-08-01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棉花育种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的培育方法,选择1个优质高产的母本品种作为遗传改良的受体对象;选择具有目标性状的数个父本品种,进行一对多的杂交育种,混收杂交铃F1代,混种杂交铃F1代并收获优良性状的杂交铃F2代,继续南繁北育加代繁殖,自交4个世代后形成若干品系,最终经过法定试验,得到棉花优良性状聚合品种。该育种方法将一对一授粉的杂交配组,改为一对多授粉的杂交配组,提高母本对父本的选择性,发掘品种之间的配合力,聚合多个优良性状于一个品种,缩短育种年限近一半,提高品种培育效率,提高遗传改良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509B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010381557.X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壳聚糖修饰棉纤维。本发明公开了上述纳米壳聚糖修饰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棉纤维送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洗涤,烘干,送入高碘酸钠溶液,避光搅拌得到活化棉纤维;将纳米壳聚糖、纤维素分散剂、乙酸混合均匀,加入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搅拌,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正硅酸乙酯,继续搅拌,真空脱泡得到预处理纳米壳聚糖溶液;将活化棉纤维浸泡在预处理纳米壳聚糖溶液中脉冲微波处理,过滤,室温晾干得到纳米壳聚糖修饰棉纤维。本发明采用纳米壳聚糖对棉纤维进行修饰,使棉纤维具有较好的保温基础,而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紫外线性能,方法环境友好,可将其应用到医疗卫生、抗菌织物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72892B
公开(公告)日:2022-06-24
申请号:CN201911238412.8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IPC: A01G24/22 , A01G24/12 , A01G24/15 , A01G24/28 , A01G24/27 , A01G24/20 , A01G24/35 , A01G24/10 , A01G24/30 , A01G24/46 , A01G22/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提高春棉品质的基质,包括:底层、覆盖在底层表面的腐殖层、覆盖在腐殖层表面的缓释层、覆盖在缓释层表面的土层、覆盖在土层表面的营养吸附层和覆盖在营养吸附层表面的保护层。本发明公开了上述可提高春棉品质的基质制备方法,将底层覆盖在容器底部,将底层压实后加水至水位覆盖底层表面;接着依次加入腐殖层和缓释层,压实后放置2‑4天,继续加水至水位覆盖缓释层表面;再依次加入土层与营养吸附层,拍压平整后放置1‑2天,接着加水至水位覆盖营养吸附层表面;然后加入保护层覆盖营养吸附层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0144421B
公开(公告)日:2022-06-07
申请号:CN201910428121.9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Q1/0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的RPA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属于生物安全技术领域。所述的RPA引物如下,RPA上游引物序列Vd‑RPA‑F如SEQ ID No.1所示,其下游引物序列Vd‑RPA‑R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的RPA探针根据所述的RPA引物扩增区域设计,其序列大小为49bp,其5’端用FAM标记,3’端用C3‑Sp acer修饰,且在RPA探针的序列中间距5’端33bp处进行THF修饰。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RPA引物和探针形成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本发明首次将RPA技术应用到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的分子检测,其兼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实用性好、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的特点,为棉花黄萎病的早期诊断、病害防治和农药减量使用提供新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1411509A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2010381557.X
申请日:2020-05-08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纳米壳聚糖修饰棉纤维。本发明公开了上述纳米壳聚糖修饰棉纤维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棉纤维送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搅拌,洗涤,烘干,送入高碘酸钠溶液,避光搅拌得到活化棉纤维;将纳米壳聚糖、纤维素分散剂、乙酸混合均匀,加入三异硬脂酰基钛酸异丙酯搅拌,在搅拌状态下加入正硅酸乙酯,继续搅拌,真空脱泡得到预处理纳米壳聚糖溶液;将活化棉纤维浸泡在预处理纳米壳聚糖溶液中脉冲微波处理,过滤,室温晾干得到纳米壳聚糖修饰棉纤维。本发明采用纳米壳聚糖对棉纤维进行修饰,使棉纤维具有较好的保温基础,而且具有优异的抗菌、抗紫外线性能,方法环境友好,可将其应用到医疗卫生、抗菌织物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0972657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238419.X
申请日:2019-12-0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春棉花铃期的施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春棉移植过程中,春棉的株距为30-40cm,春棉的行距采用小行距40-50cm、大行距90-100cm交替设置;自春棉花铃期起第4-6天,在大行距的中垂线开挖深度为10-14cm的第一肥区,将第一肥料施用在第一肥区,第一肥料的施用量为30-35kg/亩;自春棉花铃期起第15-20天,在小行距的中垂线开挖深度为5-8cm的第二肥区,将第二肥料施用在第二肥区,第二肥料的施用量为20-24kg/亩;春棉吐絮前10-15天内,在株距的中垂线开挖深度为2-6cm的第三肥区,在第三肥区追施第三肥料,第三肥料的施用量为10-16kg/亩。
-
公开(公告)号:CN110144421A
公开(公告)日:2019-08-20
申请号:CN201910428121.9
申请日:2019-05-16
Applicant: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IPC: C12Q1/6895 , C12Q1/6844 , C12Q1/04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的RPA引物、探针、试剂盒和检测方法,属于生物安全技术领域。所述的RPA引物如下,RPA上游引物序列Vd-RPA-F如SEQ ID No.1所示,其下游引物序列Vd-RPA-R如SEQ ID No.2所示;所述的RPA探针根据所述的RPA引物扩增区域设计,其序列大小为49bp,其5’端用FAM标记,3’端用C3-Sp acer修饰,且在RPA探针的序列中间距5’端33bp处进行THF修饰。本发明还提供基于所述RPA引物和探针形成的试剂盒和检测方法。本发明首次将RPA技术应用到棉花黄萎病病原大丽轮枝菌的分子检测,其兼具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实用性好、对仪器设备要求较低的特点,为棉花黄萎病的早期诊断、病害防治和农药减量使用提供新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