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964475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427479.7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6F16/26 , G01N33/00 , G06F16/215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温室气体进气预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传感器收集温室气体温度、压力、流速和化学组成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格式统一处理,并进行数据整合,生成温室气体状态基础信息。本发明中,通过动态调整阀门开度与进气路径,显著增强对变化需求的响应能力,确保处理效率和能源利用的最大化,运用熵理论计算和调整流量,优化温室气体的流动特性,减少能量损失,通过精确控制压力和温度,有效地匹配渗透膜的干燥需求,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的处理质量和系统的环境性能,增强温室气体进气预处理的整体性能和环保效益,与传统技术相比,极大地推进技术的环保和经济指标。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44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285984.6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AI技术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大气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配置待检测温室气体类型,输入波长匹配表,输出匹配波长光源;根据匹配波长光源,控制光源组件向待检测区域的若干个预设监测点位发送匹配波长光源,通过接收器接收光强度信号,输出若干个探测光谱特征图;根据待检测温室气体类型和匹配波长光源,调取基准光谱特征图;遍历若干个探测光谱特征图,结合基准光谱特征图,输入气体浓度分析模型,获得若干个气体探测浓度;对若干个气体探测浓度进行集中趋势分析,获得待检测温室气体类型的气体监测浓度,发送至数据采集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光谱分析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导致存在适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37093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2210037235.2
申请日:2022-01-13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象观测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光电式数字日照计的自适应式调节装置,包括固定支撑机构、安装座、安装平台、调水平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座通过螺栓连接在固定支撑机构上,安装平台通过动臂转动连接安装座,安装平台上还连接有调水平机构,调水平机构安装在安装座表面,安装平台上还安装有支撑架,角度调节机构安装在支撑架上,角度调节机构上安装有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本体,安装平台表面安装有水平度传感器,光电式数字日照计本体上安装有角度传感器,固定支撑机构上预装有信号收发器,水平度传感器、角度传感器、调水平机构和角度调节机构均与信号收发器电性连接,信号收发器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3267832A
公开(公告)日:2021-08-17
申请号:CN202110552616.X
申请日:2021-05-20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面气象观测站设备运行状态检测系统,包括:传感器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象观测站中各传感器的状态信息,并发送传感器的状态信息;传感器包括六要素气象传感器;通讯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象观测站中通讯模块的工作状态,并发送通讯模块的工作状态;通讯模块的工作状态包括通讯的连接状态和通讯的信号强度,通讯的连接状态包括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电源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气象观测站中电源的工作状态,并发送电源的工作状态;电源的工作状态包括电池的充电电压、充电电流、放电电压和放电电流;状态中心站,用于接收并显示传感器的状态信息、通讯模块的工作状态和电源的工作状态。本发明提高了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099109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951328.7
申请日:2020-09-11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W1/02 , G01W1/14 , G08B13/196 , H04N7/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气象观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象观测站的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气象观测站单元、后端管理平台;气象观测站单元包括观测站和设置在观测站上的视频采集模块、环境监测模块、报警模块、处理器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后端管理平台包括设备管理模块、数据监测模块、数据分析模块、预警管理模块;利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气象观测站单元与后端管理平台之间交互,实现了对观测站处环境的远程实景监控,实现了对气象观测站降水类天气现象的智能识别,以及观测站探测环境高影响因素的智能判别,能够自动监测观测站设备安全情况、运行情况和观测站降水情况,提高了气象观测站的稳定运行和预报服务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853827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410261412.4
申请日:2024-03-07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6V10/764 , G01N1/22 , G01N1/24 , G01N33/00 , F04B51/00 , G06V10/44 , G06N20/10 , G06N3/046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大气环境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大气温室气体监测用采样泵工作状态运行监测系统及方法,包括:获取目标采样泵的运行状态参数,对所述运行状态参数进行降噪处理,得到所述目标采样泵的无噪运行参数;通过Fast R‑CNN算法对所述无噪运行参数进行数据评估,获取评估结果;基于所述评估结果,通过Student‑t分布的混合模型确定所述目标采样泵异常状态对应的异常参数特征,本发明通过对所述目标采样泵的运行状态参数进行消噪处理可保证消除无关数据对本发明的影响,而且通过Fast R‑CNN算法可避免传统人工巡检过程中的主观干扰,这样可以保证对于数据分类的准确性,从而确保对目标采样泵的工作状态进行准确监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7144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2
申请号:CN202410285984.6
申请日:2024-03-13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1N21/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AI技术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监测系统及方法,涉及大气监测技术领域,包括:配置待检测温度气体类型,输入波长匹配表,输出匹配波长光源;根据匹配波长光源,控制光源组件向待检测区域的若干个预设监测点位发送匹配波长光源,通过接收器接收光强度信号,输出若干个探测光谱特征图;根据待检测温度气体类型和匹配波长光源,调取基准光谱特征图;遍历若干个探测光谱特征图,结合基准光谱特征图,输入气体浓度分析模型,获得若干个气体探测浓度;对若干个气体探测浓度进行集中趋势分析,获得待检测温度气体类型的气体监测浓度,发送至数据采集终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光谱分析方式自动化程度低,导致存在适用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226606B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93602.4
申请日:2023-05-05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值守自动气象站雨量数据质控方法及系统,涉及数据处理领域,包括:获取雨量监测数据;对第i个翻斗式雨量计进行固定误差分析,获取起始误差分析结果;获取第一变量误差分析结果;获取第二变量误差分析结果;对所述雨量监测数据进行误差拟合,获取雨量监测数据拟合结果;根据雨量监测数据拟合结果对N个翻斗式雨量计的第一时刻的N个雨量监测数据拟合结果进行偏离度分析;若偏离度分析结果满足预设要求,将雨量监测数据拟合结果设为质控合格数据,上传至雨量监测日志存储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仪器内部结构、外部高影响因素等噪音干扰影响,导致雨量监测信息准确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5327675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251471.0
申请日:2022-10-13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揭露了气象装备运行状态监控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本发明通过数据采集层对目标气象装备进行采集得到目标实时数据集;获得预设编码规则,并对目标气象装备进行标识得到目标设备码;基于目标设备码与目标实时数据集的对应关系建立目标传输数据列表,并发送至数据分析层;组建气象指标集,所述数据分析层基于所述气象指标集中的多个气象指标,对所述目标传输数据列表进行聚类,得到目标聚类结果;对所述目标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得到目标运行状态评估结果,决策处理层结合预设告警方案进行所述目标气象装备的告警监控。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高气象设备远程监控及时性、准确性及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964475B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27479.7
申请日:2024-10-14
Applicant: 安徽省大气探测技术保障中心
IPC: G06F16/26 , G01N33/00 , G06F16/215 , G06F16/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气体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温室气体进气预处理方法及系统,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传感器收集温室气体温度、压力、流速和化学组成数据,对数据进行清洗和格式统一处理,并进行数据整合,生成温室气体状态基础信息。本发明中,通过动态调整阀门开度与进气路径,显著增强对变化需求的响应能力,确保处理效率和能源利用的最大化,运用熵理论计算和调整流量,优化温室气体的流动特性,减少能量损失,通过精确控制压力和温度,有效地匹配渗透膜的干燥需求,进一步提升温室气体的处理质量和系统的环境性能,增强温室气体进气预处理的整体性能和环保效益,与传统技术相比,极大地推进技术的环保和经济指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