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298611A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2411414712.8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DTU供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逆变器主板为微型DTU提供电源的方法,包括一种通过逆变器主板为微型DTU提供电源的系统,包括逆变器,逆变器连接有公头接口线,公头接口线连接有升压稳压模块,升压稳压模块连接有与逆变器连接的DTU模块;公头接口线包括线束和公头,公头与设置在逆变器主板上的母头连接。本发明采用公头接口线结合升压稳压模块方式实现利用逆变器直接给DTU模块进行供电,改变传统DTU模块需要外接电源供电过程中电源连接操作麻烦的缺点;采用将DTU模块收纳在逆变器内部的安装收纳方式,解决了传统DTU模块尤其是在户外使用的过程中安装操作不便的问题,便于对DTU模块进行安装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7578425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561590.0
申请日:2023-11-22
Applicant: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率预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极端天气情况下的区域功率预测修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实测数据获取和筛选:采集发电站的功率实测数据、天气数据和功率预测数据,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筛选;S2实测数据预处理:将采集的电站的功率实测数据、天气数据和功率预测数据进行时间匹配,生成新的DataFrame;S3极端天气划分:对采集的天气数据内容按照天气类型进行条件判定,从而获得极端天气类型数据。本发明具有准确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等优势;通过对极端天气进行分类和利用RF模型修正预测结果,可以提高新能源功率预测的准确性;这种方法对于电力系统的可靠运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电力市场的合理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2085287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010972523.8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分布式电源功率预测及承载力评估系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承载力计算对比系统、存储模块、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和新能源信息展示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信息识别分类模块、用户请求指令接收模块、用户信息统计模块、电网统计模块和厂站信息统计模块;还包括一种用于分布式电源功率预测及承载力评估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该设计使新能源调度与现有的常规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兼容互补,方便对新能源电力进行调度、预测和监控,实现新能源场站更合理、更规范、更科学的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217827A
公开(公告)日:2021-01-12
申请号:CN202011102378.4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29/06 , H04L29/08 , G06F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发送数据的方法,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一种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发送数据的系统,包括隔离组件以及与隔离组件连接的隔离前处理组件和隔离后处理组件,所述隔离前处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分类模块、数据压缩模块、数据加密模块和数据分发模块,所述隔离后处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离接收模块、数据解密模块、数据解压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隔离组件与数据分发模块和隔离接收模块连接;还包括一种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发送数据的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实现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文件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401399A
公开(公告)日:2025-02-07
申请号:CN202411447655.3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户用智能路由器实现家庭能量管理的方法,涉及家庭能量管理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仅通过分析智能家居的能耗情况,调节智能家居的工作状态以达到节省家庭能源的目的,所考虑的因素确实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全面、高效的进行家庭能源管理的技术问题;本发明分析用电设备的单位时间能耗和日均运行时长,并对用电设备进行分类;以及分析用户的用电习惯;建立家庭用电设备单位时间总耗能量最小的目标函数,求解目标函数的最优解;基于最优解,智能路由器控制调节正在使用的用电设备的运行状态;本发明建立了“电网‑用户‑电器”联动的居民家庭能量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的用电控制,确保节能效果最大化。
-
公开(公告)号:CN1193634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458754.1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供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PoE接口为家庭能量管理器提供工作电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构建PoE接口供电系统,实现PoE接口为家庭能量管理器提供工作电源的连接操作;S2、利用构建的PoE接口供电系统的PSE端检测PD端的共模阻抗,确定是否连接上PD端;S3、利用构建的PoE接口供电系统检测PD端的功率,PSE端施加的探测电压经网口电缆传输至PD端,PSE端通过测定PD端的分级电阻从而确定PD端的功率。本发明基于PoE接口,解决了家庭能量管理器供电、安装、连接智能家电以及连入互联网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2217827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1102378.4
申请日:2020-10-15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4L9/40 , H04L67/06 , H04L69/04 , G06F40/12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发送数据的方法,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一种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发送数据的系统,包括隔离组件以及与隔离组件连接的隔离前处理组件和隔离后处理组件,所述隔离前处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数据收集模块、数据分类模块、数据压缩模块、数据加密模块和数据分发模块,所述隔离后处理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隔离接收模块、数据解密模块、数据解压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隔离组件与数据分发模块和隔离接收模块连接;还包括一种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发送数据的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实现无限制类型文件穿越隔离进行数据传输;实现文件保护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94483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510003266.X
申请日:2025-01-02
Applicant: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插座实现电网调频的系统及方法,涉及智能调频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发电机组与大型发电厂响应速度较慢,导致电网无法及时获取家用电器用电情况的准确数据,无法及时进行电网调频,从而影响电网稳定运行;本发明通过智能插座呈周期采集实时数据并上传至电网的调度中心;根据电压频率构建频率预测模型,通过频率预测模型获取下一采样周期内的电压频率偏差;通过电压频率偏差得到家用电器需要调节的功率;设定调频策略,判断是否完成电网调频;是,则结束判断;否,则根据调频策略重新生成调频指令进行电网调频;本发明及时捕捉到家用电器使用情况,及时对电网进行调频。
-
公开(公告)号:CN112085287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0972523.8
申请日:2020-09-16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分布式电源功率预测及承载力评估系统,现提出如下方案,包括数据采集系统、用户管理系统、承载力计算对比系统、存储模块、新能源功率预测系统和新能源信息展示系统,所述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信息识别分类模块、用户请求指令接受模块、用户信息统计模块、电网统计模块和厂站信息统计模块;还包括一种用于分布式电源功率预测及承载力评估系统的使用方法。本发明该设计使新能源调度与现有的常规电力调度系统进行兼容互补,方便对新能源电力进行调度、预测和监控,实现新能源场站更合理、更规范、更科学的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215378555U
公开(公告)日:2021-12-31
申请号:CN202120922497.8
申请日:2021-04-30
Applicant: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合肥供电公司 , 安徽立卓智能电网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储一体化微电网用数据中心供电保障装置,涉及微电网技术领域,包括10kV母线I和10kV母线II,且10kV母线I和10kV母线II之间通过相连接,所述10kV母线I通过第一变压器电连接有0.4kV母线I,且10kV母线II也通过容量为1250kVA的第二变压器电连接有0.4kV母线II,所述0.4kV母线I和0.4kV母线II之间相连接;本实用新型数据中心供电保障控制系统及策略的设计,遵循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原则,合理优化了微电网和数据中心负荷应用中的各关键技术,使得光储一体化微电网既可以并网运行也可以离网运行。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