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温白灵菇培养基质

    公开(公告)号:CN107253885A

    公开(公告)日:2017-10-17

    申请号:CN201710624671.9

    申请日:201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D3/02 C05G3/00 C05F5/002 C05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白灵菇用培养基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温白灵菇培养基质,包括以下原料:构木屑55‑60份、牛至油粉8‑15份、麦麸皮8‑15份、谷壳8‑15份、白糖1份、碳酸钙1份、石灰粉1份。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通过用热硫酸蒸汽对麦麸皮、谷壳处理,能够促进其中半纤维素和纤维素降解,使其还原糖含量增加,再在冷却室中冷却,使其成分稳定,然后与牛至油粉用球磨机球磨,使分子结构重新组合,使其含有酚类激素类物质,同时富含多种营养物质,用作基质能够有利于白灵菇的快速生长,37天左右菌丝即可长满菌袋,整齐度好,菌丝洁白健壮,单袋产量可达200g左右,所培养菇体洁白质密肥大,商品性好,维C含量高。

    一种补锌猴头菇的栽培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188651A

    公开(公告)日:2017-09-22

    申请号:CN201710501687.0

    申请日:2017-06-27

    Abstract: 本发明主要涉及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补锌猴头菇的栽培方法,包括:培养基制备、接种培养、出菇管理、采后管理;方法简单,得到的猴头菇含锌量达到5.32mg/100g,产量提高13.7%,提高种植户的经济收入;培养基由多种成分组成,营养均衡,富含锌元素,能够促进猴头菇协调吸收,增加有机锌的积累;将菌种接种于补锌菌袋中,前期温度较高,促进菌丝生长,后期将温度降低,促进细胞横向生长,使菌丝粗壮,逐渐伸展至培养基内部,增强对营养成分的吸收能力,促进菌丝内营养成分的积累,提高含锌量。

    板栗壳在猴头菇种植基质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353055A

    公开(公告)日:2017-11-17

    申请号:CN201710500922.2

    申请日:2017-06-2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食用菌栽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板栗壳在猴头菇种植基质中的应用。板栗壳经以下处理步骤处理后,应用在猴头菇种植基质中,板栗收获后,获取表层壳体,清洗干净,蒸汽蒸制,干燥,送入粉碎膨化机,向粉碎得到的板栗壳表面雾喷一层碳酸镁1200-1300倍液,调节湿度,接种粘膜乳杆菌菌粉发酵,干燥,所得到的板栗壳应用在猴头菇种植基质中。所得到的板栗壳作为猴头菇种植基质,在提高猴头菇产量,猴头菇营养性方面作用较好,对降低猴头菇种植期间病害发生效果也较为显著。

    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285890A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710623861.9

    申请日:2017-07-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5D9/00 C05G3/00 C05F5/002 C05F1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称料、(2)晒料、(3)土壤提取液制备、(4)混料、(5)装袋灭菌。本发明对白灵菇栽培基质的原料成分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搭配,最终制得的人工栽培基质能有效的提升白灵菇的生长质量和产量,并且又缩短了白灵菇菌丝的生长周期,育出的白灵菇品质优、口感好、经济效益高。

    一种猴头菇的定位出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2532B

    公开(公告)日:2023-02-10

    申请号:CN202011488508.2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猴头菇的定位出菇方法,选取棉子皮、麸皮在过筛后和过磷酸钙、石膏粉、多菌灵一起投入混合设备中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料中的含水量达到60%时进行装袋,将混合料在常压下进行灭菌,当混合料温度达到100℃时,恒温保持24h,最后将培养料在无菌室中冷却至25℃,接着准备猴头菇的菌种经臭氧消毒后放置在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皿中,备用。该猴头菇的定位出菇方法,利用定位环在培养料上进行放置后,使菌种保持在定位环中进行培养出菇,实现对猴头菇生长的定位出菇措施,避免菌菇在培养料的表面随意生长,并且长出来的菌菇外表美观,可以提高猴头菇的生产效率。

    一种白灵菇的定位出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44337B

    公开(公告)日:2022-10-14

    申请号:CN202011405470.8

    申请日:2020-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白灵菇的定位出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菌袋的制作,步骤S2、菌袋灭菌处理后接种培养,并进行后熟培养和低温刺激处理,步骤S3、低温处理后转移至出菇场摆放培养,当子实体菌盖充分展开,但菌盖仍有卷边,孢子未释放时采收子实体;培养过程中还配制了培养料,包括以下原料:玉米芯、棉籽壳、麦麸、玉米粉、石灰粉、糖;由以下方法制备:将原料混合后加糖水搅拌均匀,堆成锥形堆,打上透气孔,堆顶覆盖上草帘保湿后发酵7‑10天,即得培养料;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白灵菇的菇蕾不在菌袋两头正常出菇,而在菌袋中间出菇,影响白灵菇的产量和品相的问题。

    一种猴头菇的定位出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2532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488508.2

    申请日:2020-1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猴头菇的定位出菇方法,选取棉子皮、麸皮在过筛后和过磷酸钙、石膏粉、多菌灵一起投入混合设备中进行搅拌混合,在混合料中的含水量达到60%时进行装袋,将混合料在常压下进行灭菌,当混合料温度达到100℃时,恒温保持24h,最后将培养料在无菌室中冷却至25℃,接着准备猴头菇的菌种经臭氧消毒后放置在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皿中,备用。该猴头菇的定位出菇方法,利用定位环在培养料上进行放置后,使菌种保持在定位环中进行培养出菇,实现对猴头菇生长的定位出菇措施,避免菌菇在培养料的表面随意生长,并且长出来的菌菇外表美观,可以提高猴头菇的生产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