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流量偏心回转注浆泵及其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014971B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510980820.6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流量偏心回转注浆泵及其使用方法,该泵包括:泵壳,泵壳内设有空腔,泵壳设有浆液入口和浆液出口;在空腔内设有三角转子,转子的侧面与空腔之间形成3个工作腔,转子套在输入轴的偏心块处旋转以实现工作腔的增大或减小;所述转子与输入轴间隙配合,泵壳内固设有定齿轮,转子中部设有与定齿轮配合的齿圈,齿圈固定连接转子,泵壳与转子为耐磨材料制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高压力下流量较小的缺点;解决了现有注浆泵结构复杂,体积庞大,维修麻烦的缺点;本发明具有压力高,流量大,体积小,结构简单,调试方便以及安全可靠的优点。

    一种倾角可变的模拟裂隙注浆模型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954432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179207.X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角可变的模拟裂隙注浆模型试验平台,包括模拟裂隙、稳压水箱和可升降支座;其中,模拟裂隙包括两块玻璃板,下侧玻璃板上设有注浆孔,两块玻璃板之间填充有多孔介质;稳压水箱与模拟裂隙的上侧玻璃板铰接,可升降支座固定在模拟裂隙的下侧玻璃板的下端,可升降支座包括连接盘、升降杆和底座,连接盘固定在模拟裂隙的下侧玻璃板上,升降杆固定在连接盘下端,升降杆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对模拟裂隙进行重新组装,调节模拟裂隙宽度,并可以在模拟裂隙中充填多孔介质,模拟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渗透注浆。可用于研究模拟裂隙动水注浆过程中模拟裂隙参数、浆液参数等参变量对浆液扩散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

    一种双缸偏心回转泵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6014974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10980228.6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缸偏心回转泵,包括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内均设有空腔,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外端面均设有入口和出口;所述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的空腔内分别设有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侧面分别与空腔之间形成工作腔,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分别套装在同一曲轴的第一偏心部和第二偏心部以使工作腔增大或减小以及使入口和出口连通;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与曲轴均为间隙配合,第一缸体和第二缸体上均固定有定齿轮,所述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的中部均设有与定齿轮相配合的齿或齿圈。本发明的双缸偏心回转泵高效率、人性化、便于运输、易于维护、可实时监控、可无级调节速度。

    一种倾角可变的模拟裂隙注浆模型试验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3954432A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申请号:CN201410179207.X

    申请日:2014-04-30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角可变的模拟裂隙注浆模型试验平台,包括模拟裂隙、稳压水箱和可升降支座;其中,模拟裂隙包括两块玻璃板,下侧玻璃板上设有注浆孔,两块玻璃板之间填充有多孔介质;稳压水箱与模拟裂隙的上侧玻璃板铰接,可升降支座固定在模拟裂隙的下侧玻璃板的下端,可升降支座包括连接盘、升降杆和底座,连接盘固定在模拟裂隙的下侧玻璃板上,升降杆固定在连接盘下端,升降杆另一端固定在底座上。本发明可以根据需要对模拟裂隙进行重新组装,调节模拟裂隙宽度,并可以在模拟裂隙中充填多孔介质,模拟不同介质条件下的渗透注浆。可用于研究模拟裂隙动水注浆过程中模拟裂隙参数、浆液参数等参变量对浆液扩散影响的模型试验装置。

    3D打印的隧道模型支护结构及安装方法及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03427B

    公开(公告)日:2018-10-12

    申请号:CN201510980751.9

    申请日:2015-12-23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3D打印的隧道模型支护结构及安装方法及制作方法,支护结构包括若干段依次拼接的支护段,每段支护段包括若干个拼接的内衬,每个内衬均为3D打印件,在支护段的外侧设有支撑板。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3D打印机打印支护内衬,大大简化了隧道模型试验的支护布置,更为方便快捷,并且可以使试验者根据实际情况为隧道试验模型量身定制支护结构,且支护结构模型用后可以回收进行多次试验,实现重复利用;整个支护结构较为简单和方便,可以有效防止隧道模型内围岩变形,省去了传统的喷涂混凝土、添加锚杆等费事费力的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