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盖撬动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098481U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21712089.5

    申请日:2023-07-03

    Inventor: 王海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检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井盖撬动装置,包括撬杆以及位于撬杆前端的底座,靠近底座处的撬杆下方通过一连接件连接一提起件,连接件可转动,提起件用于伸入井盖通孔后提起井盖;提起件包括具有若干个腔体的伸入件,伸入件内包括可沿腔体移动的弹性件,弹性件具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且在第一位置时,弹性件不可通过井盖通孔,在第二位置时,弹性件可通过井盖通孔。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井盖撬动过程中用力不当可能造成的井盖损坏或道路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在撬动井盖时不对井盖通孔造成损伤,易用性强,收纳性好。

    一种基坑支护
    6.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20266573U

    公开(公告)日:2023-12-29

    申请号:CN202321807820.2

    申请日:2023-07-11

    Inventor: 王海洋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装置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坑支护,包括底座,还包括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板,支撑板通过缓冲部件与防护板连接,所述底座底部设置有若干个插杆,插杆内开设有内腔,所述插杆内环形设置有若干个加固部件,所述内腔内设置有推动加固部件的推动部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插杆将本装置固定在基坑周围的地面上,且通过加固部件对插入地下的插杆进行加固,进而可以解决基坑内部的部分施工机械作业时会造成地面出现振动,进而容易导致插杆被震出的问题;设置的缓冲部件可以减缓撞击对本装置的冲击力,进而可以减小对本装置的损伤,提高使用寿命。

    预设时间完全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200420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31003.2

    申请日:2024-11-29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预设时间完全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以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作为综合能源系统调度问题,且所述目标函数配置有安全运行约束,所述安全运行约束,包括:功率平衡约束、功率上下限约束和跑坡率约束;假定源侧、荷侧、储侧和站侧的通信拓扑为无向连通图,基于TBG的预设时间完全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所述目标函数,使得综合能源系统在预设时间内达到收敛状态,得到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出力策略。本发明不依赖于系统初值及参数,可以任意预设时间,在不利用任何全局信息的情况下,对包含等式及不等式约束的包含“源‑荷‑储‑站”的综合能源系统的优化调度模型进行求解,提高了调度精度。

    基于双反馈RMPC的IES多时间尺度复合控制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642401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410672819.6

    申请日:2024-05-2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综合能源系统技术领域,提供了基于双反馈RMPC的IES多时间尺度复合控制方法及系统,分析典型设备和IDR的多时间尺度特性,建立设备侧—负荷侧协调的复合控制框架,针对多能设备与IDR的调节速率和响应特性差异,通过日内三层控制器在不同时间尺度上进行差异化控制,逐层修改上层参考并实时下发控制策略,充分激发供需两侧的灵活性。

    计及配电网灵活性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904337B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111209539.4

    申请日:2021-10-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计及配电网灵活性的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调度方法及系统,对综合能源系统的配电网、能源站进行分别建模;以多个能源站之间能量互联互通,信息交互为优化框架,对各能源站的交互进行建模;分别以互联能源站以运行成本最低为优化目标,建立系统经济运行目标函数,以配电网全天运行网络网损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目标函数,两个目标函数形成优化调度模型;将优化调度模型的求解问题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转化为多个子问题,分别迭代求解,当满足收敛条件后,记录求出的最优解;按照最优解调整综合能源系统内各能源站在配电网中的接入方式、配电网的网络拓扑及能源站内部各设备出力情况。本发明实现了系统之间的协同和高效运行。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