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59951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951801.6
申请日:2024-12-27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氨酯混合料复式路面结构及其设计方法,属于土木工程技术领域。路面结构由表层到底层包括:聚氨酯碎石混凝土磨耗层、多碎石聚氨酯混凝土承重层、粘结层和沥青混合料下面层;所述多碎石聚氨酯混凝土承重层的疲劳极限应变大于设计载荷中的层底拉应变,所述多碎石聚氨酯混凝土承重层、粘结层和沥青混合料下面层组成的整体的抗剪强度大于设计载荷中的层间剪应力。本发明中路面结构及设计方法充分考虑聚氨酯混合料材料特性和力学特征,可操作性强,所设计路面结构合理,成本低,耐久性好,能够满足不同工况使用需求,可有效弥补聚合物混合料路面结构设计过程中的理论缺少/难以适用现有标准等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90056A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35730.4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长安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08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考虑低温温度场的LSAM‑50全厚式沥青路面力学计算方法,在服役路面不同深度内埋设温度传感器,建立智能气象采集站,实时采集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的温度。以各层位最低温度作为特征温度,建立路面温度~路面深度模型,划分沥青路面结构层及结构亚层,根据路面温度~路面深度模型确定不同计算深度对应的计算温度,根据各类沥青混合料回弹模量~温度模型,确定各不同计算温度对应的不同计算回弹模量;根据确定的各结构亚层沥青混合料的回弹模量,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路面结构力学指标计算。该方法能够更精准计算LSAM‑50全厚式沥青路面力学响应。
-
公开(公告)号:CN118349780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455870.1
申请日:2024-04-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8 , G06F16/2458 , G06Q10/04 , G06Q10/20 , G06Q50/2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源交通数据溯源的累计当量轴次确定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利用高速公路主线门架、收费站、动态称重设备等多种渠道通过车辆溯源分析方法获取路面设计车型数量、轴型组成、轴载谱等多源交通数据,进而确定高速公路所有路段各车道准确的累计当量轴次。为实现以上方法,本发明提供对应的系统模块组成,以及运行该系统所需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与计算机设备。本发明的累计当量轴次确定方法及系统可为路面性能预测与养护方案决策提供准确的交通参数,辅助养护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6879154A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310840837.6
申请日:2023-07-10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沥青混合料表面抗滑及噪声性能室内测试设备及使用方法,涉及道路表面功能测试技术领域。包括总体支撑结构、托举承载系统和试件装载平台,所述试件装载平台安装于总体支撑结构上且可相对总体支撑结构上下移动,所述托举承载系统设置于总体支撑结构内部,用于驱动试件装载平台上下移动;所述试件装载平台包括试件环道,所述试件环道内设置有沥青混合料试件,所述沥青混合料试件上方设置有车轮,当所述托举承载系统驱动试件装载平台向上移动时,所述车轮与试件环道内的沥青混合料试件滚动接触。本发明测试速度高,检测效率高,整个测试设备结构巧妙,操作简单,便捷高效,能够为相关混合料的测试、设计和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
公开(公告)号:CN116226980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089198.4
申请日:2023-02-02
Applicant: 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司创新研究院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16C60/0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集料级配设计方法、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及路面结构,包括以下步骤:依次确定各档集料的最佳用量,相邻两档集料的用量确定方法为:确定相邻两档集料中细集料和粗集料的平均粒径比;当平均粒径比不大于设定值时,测量多个不同粗集料体积含量下的第一空隙指数,根据第一空隙指数确定边界效应模型,测量粗集料体积含量100%时的第二空隙指数,根据第二空隙指数确定无干涉效应模型,根据边界效应模型和无干涉效应模型确定最佳粗集料用量;当平均粒径比大于设定值时,测量多个不同粗集料含量下的CBR值,取CBR值最大时对应的粗集料体积含量作为最佳的粗集料用量,本发明设计方法得到的集料级配满足矿料间隙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589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548123.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超薄路面结构及实施工艺,属于交通工程运输技术领域。结构包括行车道和路肩,行车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路肩,行车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磨耗层、承重层和基层,其中,磨耗层与承重层之间设置有粘层,承重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本发明采用具有超强抗弯拉变形能力与细密稳态开裂性能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路面主要承力层,大幅减薄路面厚度,提高路面结构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早期损坏等问题,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成本,实现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共生。
-
公开(公告)号:CN115198589B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210548123.3
申请日:2022-05-18
Applicant: 山东大学 ,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超薄路面结构及实施工艺,属于交通工程运输技术领域。结构包括行车道和路肩,行车道两侧分别设置有路肩,行车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磨耗层、承重层和基层,其中,磨耗层与承重层之间设置有粘层,承重层与基层之间设置有隔离层。本发明采用具有超强抗弯拉变形能力与细密稳态开裂性能的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作为路面主要承力层,大幅减薄路面厚度,提高路面结构的抗弯拉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有效解决沥青路面反射裂缝和早期损坏等问题,减少能源消耗,降低经济成本,实现生态、资源与发展的共生。
-
公开(公告)号:CN116065439B
公开(公告)日:2024-09-24
申请号:CN202211621314.4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过程防治沥青路面疲劳开裂的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升沥青路面的抗疲开裂能力,延长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步骤具体如下:S1、设计阶段:根据交通参数、路基土质、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湿度、温度及其他影响因素进行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及各结构层厚度,并根据载荷和温度的复杂应力响应进行抗疲劳开裂设计;S2、施工阶段:施工时,严格把控施工材料质量,并采用多种措施来提升路面抗疲劳能力;S3、养护阶段:根据疲劳寿命预估模型和长期疲劳性能检测科学合理的进行预防性养护。
-
公开(公告)号:CN116202894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211621318.2
申请日:2022-12-16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山东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路面使用性能的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属于道路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克服马歇尔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结构设计和材料设计相脱离的缺点,实现路面结构与材料的有机统一,提升路面的路用性能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S1、对实验室成型试件进行测定路面使用性能相关指标的实验;S2、在满足与路面使用性能相关的性能指标基础上进行路用性能实验;S3、根据路用性能实验结果分析判断是否满足规范要求:①、若是,则执行步骤S4;②、若否,则跳转至步骤S1;S4、根据路面使用性能实验结果优化沥青混合料设计;S5、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处理判断是否具有较好的路用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62423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726237.8
申请日:2024-11-28
Applicant: 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G06F18/214 , G06F18/2415 , G06N3/0442 , G06Q10/06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客制化路面预防性养护决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采用贝叶斯优化卷积神经网络算法建立PSSI预估模型,利用抽检机制确定结构性能检测路段,得到检测路段的路面检测数据;步骤二、对路面检测数据预处理,剔除异常值;步骤三、基于养护前后的路面使用性能指标变化情况,建立养护效益评价模型,对预防性养护措施的养护效益进行评价;步骤四、基于客制化养护效益评价模型进行路面养护决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