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槽下料斗秤的校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0968B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810065642.8

    申请日:2018-01-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炉槽下料斗秤的校核方法,包括:利用链码对第一中间斗秤进行精确度与准确度的校核;以该中间斗秤为标准斗秤,完成称量斗秤的校核;再以校核后的称量斗秤为标准斗秤,完成其他中间斗秤的校核。该方法中,除第一中间斗秤的校核需在配料作业间隙进行,其他料斗秤的校核均可在配料作业过程中进行,基本实现了高炉槽下配料、校核同步的生产要求,提升了高炉的有效作业效率,也提高了对料斗秤的校核速度。另外,链码可满足校核的负荷标准,且链码的占位可调整,因此,采用链码校核的第一中间斗秤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相应的,以该第一中间斗秤为标准斗秤校核的其他料斗秤,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一种高炉槽下料斗秤的校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990968A

    公开(公告)日:2018-05-04

    申请号:CN201810065642.8

    申请日:2018-01-23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炉槽下料斗秤的校核方法,包括:利用链码对第一中间斗秤进行精确度与准确度的校核;以该中间斗秤为标准斗秤,完成称量斗秤的校核;再以校核后的称量斗秤为标准斗秤,完成其他中间斗秤的校核。该方法中,除第一中间斗秤的校核需在配料作业间隙进行,其他料斗秤的校核均可在配料作业过程中进行,基本实现了高炉槽下配料、校核同步的生产要求,提升了高炉的有效作业效率,也提高了对料斗秤的校核速度。另外,链码可满足校核的负荷标准,且链码的占位可调整,因此,采用链码校核的第一中间斗秤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准确度。相应的,以该第一中间斗秤为标准斗秤校核的其他料斗秤,也具有较高的精确度与准确度。

    一种高炉颗粒结构和受力的计算模型优化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167291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211487102.1

    申请日:2022-1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炉颗粒结构和受力的计算模型优化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包括根据高炉内颗粒初始直径和高炉颗粒当前物理性质计算颗粒当前直径;确定杨氏模量与颗粒当前温度的分段函数关系;基于颗粒当前直径和分段函数关系,采用离散单元法的颗粒接触模型模拟计算当前温度下高炉内颗粒结构和受力。基于该方法,还提出了一种高炉颗粒结构和受力的计算模型优化系统。本发明根据高炉炉内颗粒温度计算颗粒当前直径,得到颗粒尺度下料层结构的关键参数,并提出离散单元法颗粒计算过程控制条件。充分考虑温度升高过程中颗粒的软化、熔化现象对于料层颗粒间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优化了现有离散单元法的接触模型,提高了高炉软熔带区域数值模拟计算精度。

    一种测量焦炭高温冶金性能的装置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80135B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1610986175.3

    申请日:2016-11-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高温下焦炭的冶金性能的装置和方法,所述装置包括反应器、电炉和尾气称量装置,所述尾气称量装置包括气体收集装置和称重装置;所述反应器包括上盖、施压筛板、承压筛板、出气孔、高铝球、热电偶和施压装置;所述反应器通过上盖密封,所述反应器的上盖设置有出气孔,所述施压筛板和施压装置的底部相连接,所述施压筛板和承压筛板间空腔放置焦炭,所述高铝球设置于承压筛板的底部和反应器底部之间,所述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反应器的底部;所述电炉为反应器提供热源,所述气体收集装置收集反应器排出的尾气,所述称重装置称量所述尾气的质量。本发明可以逼真模拟了焦炭在高炉内反应的热力学环境、高温高压状态和物理环境,相应的检测结果也更能表征焦炭在高炉内的高温冶金性能。

    一种高炉煤气管道冷凝液排放位置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892657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79417.5

    申请日:2024-01-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炉煤气管道含氯冷凝液排放位置的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计算高炉煤气管道中冷凝液的析出位置;计算高炉煤气管道中各位置的煤气温度和压强;S2)计算高炉煤气管道中冷凝液的析出量;S3)计算高炉煤气管道中冷凝液的pH和氯离子含量;S4)基于数据结果,得出高炉煤气管道冷凝液的排放位置。本申请提供的确定方法通过计算高炉煤气管道各位置煤气温度、压强和冷凝液的析出位置,再通过上述结果计算冷凝液的析出量,然后根据析出量计算出冷凝液的pH和氯离子含量,得到冷凝液析出量、氯离子含量和冷凝液析出位置的关系,最后分析确定冷凝液排放位置;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确保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