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903371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310890822.0
申请日:2023-07-20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C04B35/52 , C04B35/622 , C09K5/1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石墨烯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三维石墨烯导热膜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配制氧化石墨悬浊液,剥离氧化石墨,得到单层氧化石墨烯分散液;(2)加入交联剂,持续高速搅拌至体系形成水凝胶;(3)冷冻干燥,得到三维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4)对三维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依次进行碳化处理、石墨化处理后得到三维的石墨烯气凝胶,最后进行压制得到三维石墨烯导热膜。该石墨烯导热膜的面内导热率为935~1523W/(m·K),垂直平面方向导热率为218~536W/(m·K),并且厚度在40~1000μm内可调,还具有较好的柔韧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543302A
公开(公告)日:2024-08-27
申请号:CN202410695720.8
申请日:2024-05-31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流化床反应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流化床反应器。通过传统流化床反应器进行气固反应,固体催化剂颗粒之间容易发生团聚和粉化的现象,固体催化剂易被气流夹杂损失,并严重影响到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等离子体流化床反应器,包括流化床、旋流分离器、过热器、电极棒、供电系统、鼓风机,所述电极棒为铜棒,本发明在流化床的内部植入了电极棒,物料反应过程中,电极棒通过供电系统获得稳定的高压电,高压电将流化床内部的反应性气体击穿,反应气体被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可以激活催化剂表面,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增强催化效果,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反应转化率以及选择性,减少反应副产物的生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768881B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210563363.0
申请日:2022-05-20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B01J31/22 , C02F1/30 , C02F10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Z型Bi4O5Br2/MIL‑88B(Fe)异质结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氯化铁以及对苯二甲酸加入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加入氢氧化钠调节pH值,继续搅拌,随后将混合溶液在密封状态下进行水热反应,冷却至室温后离心,将得到的固体材料洗涤,烘干并研磨,即得MIL‑88B(Fe);取MIL‑88B(Fe)、硝酸铋溶于乙二醇溶剂中,再向其中加入溴源,搅拌均匀后,调节pH值形成混合溶液,反应完全后,离心、洗涤、干燥,研磨得到Bi4O5Br2/MIL‑88B(Fe)光催化材料。两种半导体合适的能带匹配以及两者之间紧密的界面相互作用有效的促进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转移和分离,相对于单独的Bi4O5Br2和MIL‑88B(Fe)来说氧化还原能力均有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7049651A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311205165.8
申请日:2023-09-18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场自适应耦合的异形椭球状填料油水分离装置及系统,装置包括分离室和分层紧密填装在分离室内的多层填料,分离室的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混合相入口和水相出口,顶部设有油相出口;其中,各层填料自下而上对水的浸润性逐层递减,对油的浸润性逐层递增,填料呈椭球状,长轴平行于竖直方向,且同一层在横向上任两个相邻填料的相邻侧的下端部均开设有弧形缺口;每个填料内嵌装有超声波发生器、电磁感应线圈和辅助电极,超声波发生器用于输出超声,电磁感应线圈用于产生磁场,辅助电极用于在其与填料之间形成电场。本发明有效结合多种相反特殊润湿性材料与多场耦合来实现在有限空间内极大提升分离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503651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2210879841.9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 江苏江南烯元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添加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以石墨材料为阴极和阳极、以硫酸盐为电解液,调节pH为中性,通电进行电解反应得到絮状的插层石墨,过滤、洗涤、干燥;(2)将所述插层石墨和炭黑先进行干法预混或湿法预混得到预混物料,然后将所述预混物料在液相溶剂下进行均质化处理得到无添加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呈液相均匀分散状且质量浓度为2‑6wt%,其中石墨烯占比83.3‑95.3wt%、炭黑占比4.7‑16.7wt%;将所述无添加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按0.5‑1%的量直接加入电池电极材料体系中,能够在总的导电材料添加量减少的情况下保持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736382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457815.7
申请日:2022-04-28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链多胺型聚苯乙烯吸附树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称取伯胺型聚苯乙烯树脂置于有机溶剂中浸泡2~24小时;加入聚2‑噁唑啉衍生物,在20~60℃下搅拌反应4~24小时,制得中间体;将中间体洗涤干净后,置于浓盐酸中进行充分回流;冷却回流液,滤出固体,并充分洗涤,真空干燥后,制得直链多胺型聚苯乙烯吸附树脂。本发明制得的直链多胺型聚苯乙烯吸附树脂对无机酸、有机酸、酚类、金属离子、酸性气体等多种物质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相比普通聚苯乙烯吸附树脂,该树脂对一些物质具有较大的吸附容量,对氯化氢的吸附容量可达10 mmol/g以上,对铜离子的吸附容量可达4.1 mmol/g以上,对二氧化碳的吸附容量达到3.35 mmol/g。
-
公开(公告)号:CN114855472B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210226025.8
申请日:2022-03-08
Applicant: 常州大学
IPC: D06P1/34 , D06P3/04 , D06M11/44 , D06M11/46 , D06M11/79 , D06M13/00 , D06M13/127 , D06M13/352 , D06M1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相思树天然染料制备抗菌抗紫外线整理面料的方法,本发明的制备方法为,将天然植物提取物、紫外线吸收剂、纳米紫外线整理剂和水混合后并调节溶液pH值至中性,得到整理液;将真丝织物浸入上述整理液中,升温,二浸二轧,再烘焙得到抗菌抗紫外线整理面料。本发明采用植物提取物与紫外线吸收剂和纳米紫外线整理剂进行配比,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到98.3%;经抗紫外线测试,其UPF指数达到了87.53,防紫外线效果优异。
-
公开(公告)号:CN11585251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280679.5
申请日:2022-10-19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天然抗菌PLA色母粒的制备方法,所述的色母粒由以下原料组成,以重量百分数计:PLA(聚乳酸)载体为70~76%,植物染料为18~22%,分散剂为2%,天然抗菌剂为10%。制备方法如下:按上述的重量百分比称取各个组分,将称取的各个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混合物,将得到的混合物送入双螺杆挤出机中挤出,经熔融挤出,冷却切粒后得到天然抗菌PLA色母粒。本发明所用到的天然抗菌剂采用微胶囊包埋法,让其在制备过程中不因温度过高而破坏抗菌性能。本发明的色母粒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加工成本低,且绿色环保,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5036510A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879841.9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 江苏江南烯元石墨烯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62 , H01M10/0525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添加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包括如下步骤:(1)以石墨材料为阴极和阳极、以硫酸盐为电解液,调节pH为中性,通电进行电解反应得到絮状的插层石墨,过滤、洗涤、干燥;(2)将所述插层石墨和炭黑先进行干法预混或湿法预混得到预混物料,然后将所述预混物料在液相溶剂下进行均质化处理得到无添加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呈液相均匀分散状且质量浓度为2‑6wt%,其中石墨烯占比83.3‑95.3wt%、炭黑占比4.7‑16.7wt%;将所述无添加石墨烯/炭黑复合导电剂按0.5‑1%的量直接加入电池电极材料体系中,能够在总的导电材料添加量减少的情况下保持电池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4808484A
公开(公告)日:2022-07-29
申请号:CN202210414652.4
申请日:2022-04-15
Applicant: 常州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茜草及栀子复配抗菌型棉织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制备得到茜草染料;制备得到栀子黄染料;对面料进行改性,制得改性后的面料;将茜草染料和栀子黄染料混合作为混合染料,加入媒染剂,对改性后的面料进行染色,制得茜草及栀子复配抗菌型棉织物;其中,茜草染料和栀子黄染料的质量比为1~2:1~2。本发明采用的染料为茜草及栀子黄植物提取物,天然染料无毒、无致癌作用,且茜草和栀子提取物具有一定消炎、抗菌、抗紫外线等作用;将不同比例的天然染料复配对棉织物进行染色,再经过一系列处理后可得到色彩丰富且色牢度较好的功能性面料。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