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434142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211238299.5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常熟市翔鹰特纤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IPC: D06M13/188 , D06M13/292 , D06M15/61 , D06M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聚丙烯腈织物的制备方法,先对聚丙烯腈织物进行酸处理,酸处理是指将聚丙烯腈织物在温度高于聚丙烯腈玻璃化温度的植酸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然后烘干至恒重,再将酸处理后的聚丙烯腈织物依次交替浸润在聚乙烯亚胺溶液和植酸溶液中,重复操作多次后取出再浸润到乙酸锌溶液中进行处理,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织物。本发明植酸处理后的PAN织物,在表面接枝了更多的活性基团、负离子基团,即表面的‑CN基团酸水解为羧酸以及磷酸根基团,使得织物表面带有电负性,有利于在后续涂覆阻燃剂时,增加阻燃剂的附着力,提高阻燃耐洗性,最终制得的阻燃聚丙烯腈织物阻燃性和阻燃耐水洗性好,热稳定性优异,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5434142A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211238299.5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常熟市翔鹰特纤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IPC: D06M13/188 , D06M13/292 , D06M15/61 , D06M101/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阻燃聚丙烯腈织物的制备方法,先对聚丙烯腈织物进行酸处理,酸处理是指将聚丙烯腈织物在温度高于聚丙烯腈玻璃化温度的植酸溶液中浸泡一定时间,然后烘干至恒重,再将酸处理后的聚丙烯腈织物依次交替浸润在聚乙烯亚胺溶液和植酸溶液中,重复操作多次后取出再浸润到乙酸锌溶液中进行处理,制得阻燃聚丙烯腈织物。本发明植酸处理后的PAN织物,在表面接枝了更多的活性基团、负离子基团,即表面的‑CN基团酸水解为羧酸以及磷酸根基团,使得织物表面带有电负性,有利于在后续涂覆阻燃剂时,增加阻燃剂的附着力,提高阻燃耐洗性,最终制得的阻燃聚丙烯腈织物阻燃性和阻燃耐水洗性好,热稳定性优异,应用前景广阔。
-
公开(公告)号:CN119193068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710132.3
申请日:2024-11-2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科建高分子材料(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IPC: C09J163/00 , C09J11/08 , C09J7/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环氧胶膜,由胶料压制而成,胶料中含有核壳聚合物、A‑B‑A型三嵌段共聚物、环氧树脂、固化剂,其中,核壳聚合物的壳层物质与A‑B‑A型三嵌段共聚物的A链段物质相同。本发明通过精确控制核壳聚合物和A‑B‑A型三嵌段共聚物的组成和结构,显著提高了环氧胶膜的粘接性能和热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059896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1555299.7
申请日:2024-11-04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织物回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聚酯基混纺织物的回收方法,具体为:将聚酯基混纺织物加入到由环丁砜、醇和强碱三者组成的解聚液中进行解聚,解聚后分离液体和固体,进行处理,其中,当聚酯基混纺织物中的聚酯为PET、PBT或PBAT时,处理过程为:向固体中加入去离子水后再次过滤得到滤液,用酸调节滤液的pH值至析出沉淀,收集沉淀,得到rPTA;当聚酯基混纺织物中的聚酯为PLA时,处理过程为:对液体进行减压蒸馏,收集馏出液,得到乳酸。本发明以性质稳定且环境友好的环丁砜为助溶剂,与醇和强碱形成共溶剂体系,可实现聚酯基混纺织物的高选择性解聚分离,并且完整回收另一组分,实现全量回收再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5014590B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210689541.4
申请日:2022-06-16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电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导电材料和压电材料经不同流道分别输送至3D打印机的同一喷嘴,两种材料在挤出前相遇形成具有并列结构的线材后进行层层堆叠制得压电传感器;压电传感器为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压电传感器。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缩短了压电传感器的制备工艺,有效提高了压电传感器的灵敏度,实现了压电传感器的一体化构筑,本发明的压电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的特点,且能够实现多方向多角度的压力响应,极大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62692A
公开(公告)日:2023-05-26
申请号:CN202310055436.X
申请日:2023-01-18
Applicant: 东华大学 , 上海翼和应用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PC: C12Q1/6876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端粒酶催化亚基TERT表达量检测试剂盒及其检测方法,所述试剂盒包括端粒酶TERT基因和内参GAPDH基因的RT‑PCR引物及探针、端粒酶TERT基因和内参GAPDH基因特异性的逆转录引物、阳性对照质控品和阴性对照质控品。本发明选择两种不同颜色标记的TaqMan探针分别检测内参基因及端粒酶cDNA,端粒酶活性检测准确度可达98%以上,准确度远高于现有的端粒酶活性检测技术;定量PCR法全程闭环操作,无产物交叉污染,操作简单,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896978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727559.5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IPC: D01F8/14 , D01D5/32 , C08G63/67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再生PET/PO3G‑PTT并列复合纤维及其制备方法,纤维包括并列复合的PO3G‑PTT组分和再生PET组分,二者的特性粘度差的绝对值大于0.3dL/g,同时小于0.5dL/g,PO3G‑PTT组分的原料为PO3G‑PTT线性多嵌段共聚物,PO3G‑PTT线性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构式为:其中,x和y都为正整数,x的取值范围为30~90,y的取值范围为10~70,n的取值范围为44~50;制备方法:将再生PET组分的原料和PO3G‑PTT组分的原料按比例进行并列复合纺丝,即得再生PET/PO3G‑PTT并列复合纤维。本发明的方法简单,产品可纺性好,卷曲弹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603936A
公开(公告)日:2021-11-05
申请号:CN202110848114.1
申请日:2021-07-27
Applicant: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异质结构陷光增强的光热转换膜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首先向培养皿中加入含有CNT的营养液和木醋杆菌原菌液进行静态培养,得到CNT‑BC水凝胶,然后向底部填充满CNT‑BC水凝胶的培养皿中加入含有GO的营养液和木醋杆菌原菌液进行静态培养,在CNT‑BC水凝胶的上方形成GO‑BC水凝胶,得到CNT‑GO‑BC水凝胶,最后对CNT‑GO‑BC水凝胶中的GO进行还原,得到具有异质结构陷光增强的光热转换膜;最终制得的光热转换膜为具有复合层结构的CNT‑rGO‑BC水凝胶,由上层的CNT‑BC水凝胶和下层的rGO‑BC水凝胶组成,且两者之间通过BC纳米纤维连接。本发明的光热转换膜对近红外光吸收高且光热性能好,能有效的将太阳光的光能转换为热能。
-
公开(公告)号:CN111876841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739431.5
申请日:2020-07-28
Applicant: 江苏恒泽复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东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颜色渐变的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是将纺丝熔体进料口分为R进料口、G进料口和B进料口,对应着标准红、标准绿和标准蓝的聚酯熔体,并通过实时调控各进料口的进料流量,从而获得在纤维长度上表观为颜色逐渐变化的再生聚酯纤维;所述聚酯熔体为在粗分类后的再生聚酯中加入色母粒或者染料进行配色制得;所述配色是采用颜色传感系统和自动加料系统使聚酯熔体的△E≤0.5;所述各进料口的横截面积相等,进料流速与进料流量呈正比,保持总的进料流量相同,采用计算机程序控制各进料口的进料流量不同来控制颜色发生变化。
-
公开(公告)号:CN110205820B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1910359511.5
申请日:2019-04-30
Applicant: 东华大学
IPC: D06M15/61 , D06M15/37 , D06M15/15 , D06M15/507 , D06M15/53 , D01F8/14 , D01F8/06 , D01F8/10 , D01F8/12 , D01F8/08 , D01F1/10 , D01D5/34 , D01F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功能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为:将带孔槽且含功能粒子的皮芯型复合纤维在溶剂中浸泡处理后,在其表面聚合形成聚合物膜制得功能纤维,带孔槽且含功能粒子的皮芯型复合纤维是通过将皮层原料和芯层原料熔融后通过喷丝孔内设有辐条的皮芯型喷丝板纺丝得到的,最终制得的功能纤维主要由中空纤维、位于中空纤维内部的功能粒子以及包覆在中空纤维表面的聚合物膜组成。本发明的一种功能纤维的制备方法,通过使纤维的表面聚合形成聚合物膜,保证了纤维中功能粒子的稳定存在,在聚合后对纤维进行牵伸,能够在提高纤维的力学性能的同时,还可以拉细纤维的中空结构,使纤维芯层中的功能粒子排列的更加密实和有序,易于功能网络的导通。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