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流量兼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55810B

    公开(公告)日:2023-09-29

    申请号:CN201711296910.9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流量兼容系统,包括冷凝器、氟泵、单向阀、热管换热器、控制阀、制冷剂供液管和制冷剂回气管及流量兼容管;所述流量兼容管一端连接氟泵出口和制冷剂供液管,另一端连接冷凝器进口和制冷剂回气管,冷凝器出口连接至氟泵进口;在流量兼容管上设置用于实现制冷剂由氟泵流向冷凝器的单向阀;制冷剂供液管和制冷剂回气管之间连接至少一个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进口设置控制阀。本发明能解决数据中心在使用现有的氟泵冷却系统时,靠近氟泵的供液支管制冷剂流量过大,热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不稳定、流量分配不均匀,不同机架/柜间制冷剂流量分布不均匀、散热能力不达标等问题。

    一种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

    公开(公告)号:CN10810603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1

    申请号:CN201711269342.3

    申请日:2017-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冷凝‑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高温取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低温取热器,依次连接的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蓄能换热器;所述蓄能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有一台水泵,该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低温取热器的第二通道、高温取热器的第二通道和蓄能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进口端。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提高了复叠式制冷系统产生的余热的回收利用率。

    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流量兼容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55810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296910.9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流量兼容系统,包括冷凝器、氟泵、单向阀、热管换热器、控制阀、制冷剂供液管和制冷剂回气管及流量兼容管;所述流量兼容管一端连接氟泵出口和制冷剂供液管,另一端连接冷凝器进口和制冷剂回气管,冷凝器出口连接至氟泵进口;在流量兼容管上设置用于实现制冷剂由氟泵流向冷凝器的单向阀;制冷剂供液管和制冷剂回气管之间连接至少一个热管换热器,热管换热器进口设置控制阀。本发明能解决数据中心在使用现有的氟泵冷却系统时,靠近氟泵的供液支管制冷剂流量过大,热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不稳定、流量分配不均匀,不同机架/柜间制冷剂流量分布不均匀、散热能力不达标等问题。

    一种流量兼容器以及采用该兼容器的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50627B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1711492460.0

    申请日:2017-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兼容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位于下部的冷冻水入口和位于上部的冷冻水出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对冷冻水进行限流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冷冻水入口和所述冷冻水出口之间。一种采用该流量兼容器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循环回路的冷水主机组、冷却水分流器、水冷末端和冷却水集流器;流量兼容器的冷冻水入口通过流量兼容器进水管与冷却水分流器连接,流量兼容器的冷冻水出口通过流量兼容器出水管与冷却水集流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无需控制、可靠性高、自适应平衡、体积小,且能非常有效的解决系统中出现双循环问题,可与水侧自然冷却装置/系统集成,实现充分利用自然冷量、降低制冷能耗的愿景。

    一种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

    公开(公告)号:CN108106036B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1711269342.3

    申请日:2017-12-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冷凝‑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高温取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低温取热器,依次连接的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蓄能换热器;所述蓄能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有一台水泵,该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低温取热器的第二通道、高温取热器的第二通道和蓄能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进口端。本发明提供的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提高了复叠式制冷系统产生的余热的回收利用率。

    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60326B

    公开(公告)日:2023-08-29

    申请号:CN201711298033.9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氟泵、换热单元、控制阀及流量平衡器;所述冷凝器的热侧流道出口、氟泵、控制阀、换热单元、冷凝器的热侧流道进口依次相连通;所述换热单元由至少两个脉动式热管换热器并联而成;所述流量平衡器与脉动式热管换热器并联连接,流量平衡器包括具有进口、出口的空腔体和设置在空腔体内的折流板,相邻的折流板沿空腔体的长度方向间隔且相对布置;所述冷凝器的冷侧流道用于连接冷冻水管路。本发明能解决数据中心在使用现有的氟泵冷却系统时,脉动式热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不稳定、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260326A

    公开(公告)日:2018-07-06

    申请号:CN201711298033.9

    申请日:2017-12-0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制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数据中心用氟泵冷却系统,包括冷凝器、氟泵、换热单元、控制阀及流量平衡器;所述冷凝器的热侧流道出口、氟泵、控制阀、换热单元、冷凝器的热侧流道进口依次相连通;所述换热单元由至少两个脉动式热管换热器并联而成;所述流量平衡器与脉动式热管换热器并联连接,流量平衡器包括具有进口、出口的空腔体和设置在空腔体内的折流板,相邻的折流板沿空腔体的长度方向间隔且相对布置;所述冷凝器的冷侧流道用于连接冷冻水管路。本发明能解决数据中心在使用现有的氟泵冷却系统时,脉动式热管换热器内制冷剂流动状态不稳定、散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一种流量兼容器以及采用该兼容器的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8050627A

    公开(公告)日:2018-05-18

    申请号:CN201711492460.0

    申请日:2017-12-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量兼容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位于下部的冷冻水入口和位于上部的冷冻水出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对冷冻水进行限流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冷冻水入口和所述冷冻水出口之间。一种采用该流量兼容器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循环回路的冷水主机组、冷却水分流器、水冷末端和冷却水集流器;流量兼容器的冷冻水入口通过流量兼容器进水管与冷却水分流器连接,流量兼容器的冷冻水出口通过流量兼容器出水管与冷却水集流器连接。本发明结构简单、无需控制、可靠性高、自适应平衡、体积小,且能非常有效的解决系统中出现双循环问题,可与水侧自然冷却装置/系统集成,实现充分利用自然冷量、降低制冷能耗的愿景。

    一种流量兼容器以及采用该兼容器的制冷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08154691U

    公开(公告)日:2018-11-27

    申请号:CN201721912159.6

    申请日:2017-12-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流量兼容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设有位于下部的冷冻水入口和位于上部的冷冻水出口,所述罐体内设有用于对冷冻水进行限流的隔板,且所述隔板位于所述冷冻水入口和所述冷冻水出口之间。一种采用该流量兼容器的制冷系统,包括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成循环回路的冷水主机组、冷却水分流器、水冷末端和冷却水集流器;流量兼容器的冷冻水入口通过流量兼容器进水管与冷却水分流器连接,流量兼容器的冷冻水出口通过流量兼容器出水管与冷却水集流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无需控制、可靠性高、自适应平衡、体积小,且能有效解决系统中出现双循环问题,可与水侧自然冷却装置/系统集成,实现充分利用自然冷量、降低制冷能耗的愿景。(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

    公开(公告)号:CN207849812U

    公开(公告)日:2018-09-11

    申请号:CN201721671738.6

    申请日:2017-12-0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压缩机、冷凝-蒸发器、第一节流装置和第一蒸发器,依次连接的第二压缩机、第二冷凝器、高温取热器、第二节流装置和低温取热器,依次连接的第三压缩机、第三冷凝器、第三节流装置和蓄能换热器;所述蓄能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出口端连接有一台水泵,该水泵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依次连接低温取热器的第二通道、高温取热器的第二通道和蓄能换热器的第二通道的进口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利用复叠式制冷系统余热的热泵提高了复叠式制冷系统产生的余热的回收利用率。(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