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064126A
公开(公告)日:2023-11-17
申请号:CN202311064835.9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A41D13/005 , A41D27/00 , A61F7/00 , A61B5/0205 , A61B5/145 , A61B5/00 , F25B21/02 , F25B4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相变制冷的间歇制冷降温服及控制方法,涉及服装技术领域,包括制冷启停系统、半导体制冷系统和制冷服本体;制冷启停系统与半导体制冷系统连接,制冷启停系统用于实时获取穿戴者的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生成制冷启停指令;制冷启停指令包括制冷启动指令和制冷停止指令;半导体制冷系统设置于制冷服本体内部,半导体制冷系统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的制冷启停指令,对制冷服本体启动制冷工作或停止制冷工作。解决了现有的降温服无法支持需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劳动的工作人员进行工作,会增加工作时长,从而影响工作效率,同时,无法实时对降温服的制冷工作进行适应调节,会导致穿戴者产生冻感,从而给穿戴者带来不适感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3919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331556.8
申请日:2023-03-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温作业安全预警方法、装置、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实时获取环境温度、环境湿度、日照辐射强度以及各个检测人员的体表温度;利用环境温度、环境湿度以及日照辐射强度,计算WBGT;若WBGT不符合环境指标,则发出表明高温作业风险程度的预警;将每个检测人员的体表温度与温度指标进行比较;根据检测人员的体表温度以及历史体表温度,判断体表温度的上升幅度是否超过幅度阈值;在检测人员的上升幅度超过幅度阈值和/或检测人员的体表温度不符合温度指标时,发出提醒。可见,本申请可以综合环境因素以及各个检测人员的个人体表温度因素进行预警,通过综合多个因素进行预警,提高了本申请的可靠性与及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84478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64846.7
申请日:2023-08-22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温劳动保护安全帽及控制方法,涉及安全帽技术领域,包括安全帽本体、主控系统和高温预警系统;安全帽本体上设置有主控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和热应激处理芯片;数据采集模块设置于安全帽本体内的帽檐上,数据采集模块用于实时采集穿戴者的检测数据并发送至热应激处理芯片;热应激处理芯片设置于帽檐上,热应激处理芯片用于接收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生成高温指令;高温预警系统与热应激处理芯片通信连接,高温预警系统用于响应高温指令,输出告警信号并启动可调节风扇;解决现有的安全帽不能进行实时的高温预警,仅根据环境温度湿度等参数判断热应力状态。同时既有的温度识别系统,检测能力较为单一,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098592A
公开(公告)日:2023-05-12
申请号:CN202310311511.4
申请日:2023-03-2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中山供电局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A61B5/01 , A61B5/02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人体健康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生理指标的高温预警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本发明获取生理指标检测模块所采集的佩戴可穿戴设备的人员的生理指标数据;根据数据中的心率信号实时计算出相应的心率值,在计算得到的心率值大于最大健康心率阈值时发布第一预警信息;根据数据中的皮肤温度计算出人体核心温度;利用计算得到的人体核心温度和对应时刻的心率值计算PHSI指数;确定目标人体热暴露警示阈值,将计算得到的PHSI指数与目标人体热暴露警示阈值进行比较,在计算得到的PHSI指数大于所述目标人体热暴露警示阈值时,发布第二预警信息。本发明能够准确便捷地实现对高温环境下劳动人群生理指标的监测及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4913461B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210544916.8
申请日:2022-05-1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IPC: G06V20/40 , G06V40/16 , G06V10/42 , G06V10/44 , G06V10/764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情绪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基于输入的连续帧视频序列,提取每一帧图像的人脸区域作为训练样本;将训练样本输入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取每个视频帧序列的全局特征图;对全局特征图进行分块,将生成的局部特征图与全局特征图作为特征分块,提取每个特征分块的一维特征输入至三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输出初始预测情绪分数,并确定每个特征分块的初始权重,根据每个特征分块的初始权重确定对应的目标权重;利用目标权重对初始预测情绪分数进行加权,生成目标预测情绪分数。本申请结合三维卷积神经网络和特征图分块,增强未遮挡部分的置信度,提高了情绪识别的精度和效率,适用范围更广。
-
公开(公告)号:CN114977056B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210684158.X
申请日:2022-06-17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单电机馈能式电磁阻尼器的间隔棒,间隔棒包括:间隔棒本体、机械整流组件以及馈能组件;间隔棒本体包括:间隔棒箱体、若干线夹机构以及直流发电机安装腔;机械整流组件包括:转轴、若干齿条、若干齿轮以及若干单向离合器;馈能组件包括:直流发电机;线夹夹持电缆导线,电缆导线振动时,线夹机构带动齿条滑动,进而带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使得单向离合器的外圈与内圈处于结合状态,或外圈与内圈处于分离状态;结合状态时,直流发电机主轴转动,此时由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以及直流发电机产生电磁阻尼力提供间隔棒减振的阻尼,分离状态时,直流发电机不运转,此时由机械整流组件的粘滞摩擦提供间隔棒的阻尼。
-
公开(公告)号:CN115189315B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1042827.X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抗扭振式电磁阻尼间隔棒包括若干电磁阻尼减振器;每一电磁阻尼减振器设置有壳体、上盖、第一半圆柱齿轮、第二半圆柱齿轮、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电机以及转速传感器;上盖包括上半圆形导轨;第一半圆柱齿轮包括上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一凹槽;上半圆形导轨与上半圆形滑槽相嵌;壳体的第一端设置有下半圆形导轨;第二半圆柱齿轮包括下半圆形滑槽以及第二凹槽;下半圆形导轨与下半圆形滑槽相嵌;当上盖覆盖壳体的第一端时,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形成一个包裹电缆导线的限位通道,上半圆形导轨和下半圆形导轨形成一圆形轨道,且第一半圆柱齿轮和第二半圆柱齿轮可在圆形轨道上做旋转运动。
-
公开(公告)号:CN11538839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69262.4
申请日:2022-08-31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汽温控制信号的加速方法及二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通过利用输入微分器,对汽温控制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得到第一微分输出信号;利用正反馈加速器,对第一微分输出信号进行加速,得到汽温加速控制信号;利用负向微分器,对进行加速信号进行信号转换,得到第二微分输出信号;利用负向输出控制器,提取第二微分输出信号中的负向加速信号;利用加法环节,对第一微分输出信号与负向加速信号进行加法,得到微分信号的汽温加速控制信号。本申请通过负向微分加速器对过程信号进行负向加速,以使过程信号中具有下降趋势的负极信号提前输出,从而提前进行负向超温控制,降低控制滞后,进而解决二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存在的负向超温问题,增强控制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449653B
公开(公告)日:2022-11-01
申请号:CN202110739560.9
申请日:2021-06-3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心率检测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获取面部视频帧序列,提取面部视频帧序列中的人脸序列;将人脸序列中的人脸区域从RGB颜色空间转换到YUV颜色空间;将转换后的人脸区域的视频帧序列转变为时空特征图,利用深度神经网络模型提取时空特征图的第一特征,及利用POS模型提取转换前的人脸区域的第二特征;将第一特征与第二特征进行拼接,利用心率预测网络提取拼接特征中的心率值。本发明集成了ResNet‑18网络和POS模型的优点,并融合了多视角特征,因此能够增强深度模型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鲁棒性,解决了复杂场景下传统模型性能不佳或跨场景性能大幅下降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378708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1059336.1
申请日:2021-09-10
Applicant: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退役复合绝缘子的回收方法,是将退役复合绝缘子芯棒置于熔融态盐或熔融碱中,热解至去除环氧树脂、固化剂以及其他有机物,去除熔融态盐或熔融碱,将热解产物焙烧至去除残碳,得到玻璃纤维。本发明采用熔盐法降解环氧树脂并通过高温焙烧回收玻璃纤维,降低了热解过程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在保留无机物的同时降解有机树脂,降解率大于90%,极大减少热处理中常见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降低了回收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更加绿色环保;得到的玻璃纤维为纤维状,颜色为白色,表面光滑,质地均匀,直径在20~23μm,表面无杂元素,形貌质量保护完好;实现了退役复合绝缘子无害化、减量化、玻璃纤维资源化处理。
-
-
-
-
-
-
-
-
-